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诗的外在美感和内在张力
 
诗的外在美感和内在张力
  文 / 黄海凤
                       ——论周伟的诗集《桑的故园》
                                               
 

                                1

   认识周伟近20年了,断断续续读过他的一些诗,感觉到他是一个艺术感悟力非常强的诗人,他的诗讲究意境和张力,读后感到一种美的享受,让人遗憾的是周伟写的诗太少。去年,周伟的诗集《桑的故园》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读到他的诗集,做为一个相识十多年的诗友由衷地为他高兴,并迫不及待地一读为快,读后总觉得有些话要说。
    在一个庞大的审美对象面前,诗人能否张扬自己的个性而歌唱?能否经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观照社会?它标志着诗人创作个性、风格的成熟,而周伟在这本诗集里正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向读者展示了他成熟的魅力。

                        2
     纵观诗集,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祖国的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十分关注,在诗集的第一辑中,他写了大量的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世界的诗,如《中国脖子上的珠链》、《人民法官之歌 》、《人在旅途》等诗作,尽管这类诗很容易落入俗套的说教,但周伟在写这一类诗时,仍注重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这首《中国脖子上的珠琏》“望着我在长城上/拍下的照片/女儿问/长城 是什么/长城是挂在中国脖子上的/一串珠链/每一珠 都是/一颗滴血的/心/女儿望望照片/又望望我说/长城/就是长城”全诗共十三行,读来似大白话一样,却描述了两代人在长城面前的心态, 其实也就是两代人在中国历史面前的心态。
    文学艺术有两大知识谱系,一是共鸣,一是审视。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的是共鸣,也就是说有着社会意义的、有着责任感的、有着忧患意识的文学作品才会得到好评,而恰恰忽略了文学的自我审视作用。而周伟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尝试,如他写的一首短诗《之间》“站在门与门之间/我是墙/站在人与人之间/墙是我/站在什么与什么之间/什么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读这样的诗句,读者可能感到有些想法,这也是诗?其实认真品味这首诗,就读懂了这种看似普通的、随意性的白描,它打破了传统模式,那种要歌颂什么,鞭挞什么的传统意义的文本模式,而走向一种审视自我。审视是不被艺术所左右,给予人们现实批判的时间和空间。正如周伟所言:“新诗的流向最终流入人类的心灵,精神的大海。诗歌流淌的过程,是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人们仍在爱诗,是因为精神痛失了家园;人们仍在写诗,是因为心灵需要安宁。”

                       3

    人们说诗是表达作者的一种情绪,而小说是表达生活的一种场景,因此写小说要注意观察生活、描述生活,而写诗却要去感受生活,感受人的情感的变化,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论。我们知道读小说就是从生活的场景中去感受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本质世界,而读诗我们却要从诗人的情感中去领略世界的本质。而有的时候,现象的世界和本质的世界往往是对立的,因此读诗更能够从人的内心情感的细微之处来体味生活。周伟正是在他的诗集的第二辑《水墨画廊》里,以诗人敏锐的感受及细腻的情感白描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如《逗鸟》这首诗用简短的几行诗写了这样一位老人“夕阳 默默仰望/云天上的笼子似的楼台/如你 默默地注视/那只高挂着的笼中鸟/鸟  逗你/一声清丽  一声低回/亲亲和和的絮语/唱亮了你孤独的心境/你逗鸟  无意/品味愈渐苍茫的黄昏/只想  在无奈里/让鸟啼绿几抹寂寞……”
    在这短短的几行诗中,我们首先读到了一种夕阳西下的场景,可是如果我们细细地品味这首诗,就可以感受到诗中的夕阳不仅仅是老人所处的生活场景,同时写出了老人的生活状态与他的情感世界,这是小说无法达到的境界。在这辑的诗中,类似的佳作比比皆是,足以给读者带来小说的境界与诗歌的回味。

                         4

    周伟出生在教师家庭,从小就爱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始文学创作之后,他又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他说:“泱泱诗国的长江黄河,不是源于异域,而是源于本土,不像蓝色的多瑙河横贯欧洲大陆。泱泱诗国的源流怕是冥冥之中应和了这种现象,产生了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特色的诗歌艺术。”翻开周伟这本诗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周伟是一个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诗人,他总是力求诗的完美,追求诗的内在涵义,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知道古典诗词更讲究一种意境,而他的诗也在努力营造一种悠远的意境以达到诗的外在美感和内在张力。可意境是什么?让我们来读读周伟的这首诗吧!来感觉一下什么是诗的意境:“桑 优雅地立在诗经上/摇曳风雨春秋/几片忧愁 飘零伤感成千古/我 绿在桑间”好一个绿在桑间,这就是意境,这是诗人营造的一个桑的意境。也可以说是一种可视的东西,这种可以找到视觉的东西,就是读一首诗时使读者在视觉上好像看一场电影一样,诗的语句、语辞、语音都是富有动感的,可怎么让一首诗富有动感呢?让我们再回头读读这几行诗,从中找出这几个词“立、摇曳、愁怨、飘零、伤感、绿” 几片愁怨成为可视东西,而伤感、绿,成为带有诗人情感具动态的词性。而这些名词因为改变了词性使这首诗也为此在读者眼里动了起来。就像我们观看电影一样,那些动作强烈的镜头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既然是可视的,读者也仿佛从诗中嗅到了桑的清香。诗人接着往下写到“十亩桑者闲闲/罗敷纤纤 素手纤纤/翩翩蝶 轻舞在叶边/且采且吟/流连灿灿目光/那歌吟流进乐府/陌上桑回眸欹侧/亮丽了经典的窗口”诗人不仅营造了桑园的意境,更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历史的桑文化,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诗需要锤炼,然而过于锤炼的诗有时会失真。对于诗,周伟讲究锤炼,这对于他诗歌创作中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因为有时候过于讲究诗句的谴词造句,可能使诗达到凝炼简约,可有时也会给诗增加晦涩,读来过于深重,而恰恰失去了诗的自然美。
    周伟也曾为这个问题和我谈过他个人的想法,他说:有时写诗,为了寻找恰当的词句,而忽略了诗本质上意境,结果写好后而偏离了自己的情感,自己成为了诗的俘虏。因此,诗歌创作既要尊重诗歌的本意,又要尊重人的情感。这样的诗意韵悠远。
     我衷心地祝愿周伟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诗。

2009/8/23 17:10:09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5 篇︱已被阅读过 85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58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