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考察如期实施。3月25日早上,我带着中巴车到广州接黄伟宗等十多位专家。司机提前了20分钟到位,我们也就提前出发。广州堵车是全国闻名的,此行却相当顺畅,也许是老天对我们早行的奖赏。在花都时我算了一下,到清远市区大约10点半钟左右,正思量着是安排专家们休息还是到滨江公园长廊或者凤城广场走走。黄教授说:专家们绝大多数都没去过飞来峡水利枢纽,珠江文化研究会正在和省水利厅策划广东水利历史文化的研究项目,能去看看吗?
飞来峡水利枢纽,担负着保卫广东境内相当一部分地区生产不受洪涝影响的重任,其保护区域若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考量,约3万亿。故而有点军管模式的味道,不能随意进入坝区。我马上打电话给我们文广新局办公室,请求帮助。不到15分钟,办公室主任赖勇发来信息说已经安排妥当,联系人姓名职务手机号码也一并发过来了。
十点多钟,我们到达飞来峡水利枢纽。这里与其他水利枢纽管理部门略有不同,一般是只管建设,建完走人;飞来峡却是建管合一。也许是这个原因,前来接待我们的党政、技术、工会负责人,都是高级工程师或馆员。我们到这里是临时动议,有点不速之客的味道,虽然如此,但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同志介绍情况却个个如数家珍。这个省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以调洪削峰为主,兼有航运、发电、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除此之外,因为峡江一带的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成为一大风景区。站在观景台瞭望,一江清远百里画廊,令人目不暇给,幽思无限。管理局也有大量加入文化元素的方案,1:45的北江缩影水槽已成为我们热议的对象,其他一些项目也准备实施。我们从水利谈到清远抗洪历史,从抗洪历史谈到水文化。我对黄伟宗说:“教授,清远别名凤城,就是抗洪的产物。”黄教授一听与水文化相关,兴趣大增,马上追问其详。
相传很久以前,清城地区暴雨倾盆,北江洪水泛滥,清城一片汪洋。来不及逃走的人们,纷纷游向高坡或爬上大树,有些被洪水冲走的人抱着浮起的木头在水里挣扎。满城一片哭声喊声救命声,情景非常凄惨。
在清城,有一位名叫张易的年轻人,水性非常好,可以在水里潜游很长时间不露头,乡亲们都叫他“潜水易”。张易也没有来得及逃走,爬到自家的屋顶瞭望。看到很多乡亲就要被洪水冲走,张易跃入水中,游向那些落水的人,把他们挨个送到地势高的地方。在水里来回救人,体力消耗非常大。张易筋疲力尽,准备休息片刻。突然听见一阵阵哀鸣呼叫,他又沿着呼叫声找过去,发现一棵梧桐树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只有一对树丫伸出水面,树丫上挤满了小凤凰。眼看着洪水要把凤巢冲走,张易又强打精神,游了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清城上空飞来了一只巨大的凤凰,在低空中盘旋,寻找着凤巢。他发现一个青年人奋力托起了凤巢,当小凤凰被放到了高地上的一瞬间,青年人却被卷进了滔滔巨浪之中。这只大凤凰就是那群雏凤的母亲。她在天空盘旋了一圈之后,突然扑入水中。凤凰母亲在洪水中竭力隆起身躯,被洪水围困的人们,纷纷爬向凤凰母亲的两翼和背上,沿着凤尾走向高地。凤凰母亲在水中整整坚持了一天一夜,人,得救了,凤凰母亲,却因为劳累过度再也没有起来。
凤凰母亲在水中涅槃,伟大的身躯化作一片凤形的土地,永远留在了清城。凤凰母亲的头部就是现在的城隍街前那片酷似凤头的土地,她的两翼就是西门岗和东门岗,脊背是现在的城市广场,她的尾部,就是松树岗。清城人民为了纪念凤凰母亲和张易,在城隍街前,筑起了一个高台,命名为“凤凰台”,在凤凰台后面筑起凤凰亭,并将清城称为“凤城”;把张易居住的那条巷子,改名为“起凤里”。
据民国版《清远县志》记载,后来在清城相继产生了仪凤台、凤凰亭、凤羽桥、凤凰街、起凤坊、凤城书院、凤城别墅、凤城乡祠等等,虽经历史变迁大多湮灭,但是,凤文化的符号却代代传承。现在,除了起凤里和保存下来许多诗文专集之外,在一河两岸的地名、人名、店名家族中,以“凤”为名的有数百个,随处可见,可谓别具神韵。
说罢凤城的传说,又将我对“清远之凤”的感悟首次“甩卖”:
清远凤城的传说,有着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是清远一河两岸抗洪的产物,具有水文化的显著特征。千百年来,北江洪水泛滥,史书多有记载。在1999年飞来峡水利枢纽建成之前,清远仍然累遭洪水之苦,每年少则一两次,多则五六次。1982年、1994年和1997年三次特大洪水,到现在,许多人还记忆犹新。
张易无疑是人中龙凤;凤凰母亲,是生命的挪亚方舟。因而,清远的凤,不仅仅是神灵和一般意义上的美丽,她是见义勇为和感恩报恩的象征,有着巨大的悲壮之美、道德之美。这在世界各地众多的凤凰传说中独树一帜,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载体。近年来,出现了“好人群体现象”:救助小悦悦的陈贤妹、合力抬车救人的33位应征入伍青年、“托举哥”潘志明、“1元关爱活动”的何卓远、见义勇为的周伯……不敢武断清远好人群体现象与清远之凤的义勇精神有直接关系,但否定与其有关,至少从文化学上是说不过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