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吟得小诗一首:《七绝 无题》“颠平倒仄雕虫技,网络骚坛作附庸。不为功名缘底事?生于浊世效鱼喁!”,意在自我调侃。不料却引发些许故事。
此诗沉吟于午饭之前,内子三催吃饭之下,正苦于推敲结句之时,突然脱口冒出一句“生于浊世效鱼喁!”喜甚,匆匆作结,就餐。饭间胃口大开,一改常态。内子争功,说是因其饭菜做得好。我却强辩,说是因为诗句做得好。据此,饭后又吟得小诗一首:《七绝(飞雁入群格) 诗余饭后》(饭前吟得一句“生于浊世效鱼喁”喜甚,胃口大开。)诗余饭后两争功,菜式寻常别味浓。内子自夸厨艺好,我因一句效鱼喁。”附于原诗之后,作为后记。
诗成之后,发表帖子于博客。一如惯例,没有多加注释。好友唐显辉读后,一番好意,跟帖加注如下:—“水浊则鱼喁”见《韩诗外传》第一卷23:传曰: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城削则崩,岸削则陂。故吴起削刑而车裂,商鞅峻法而支解。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辔御者、非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名,祸福不虚至矣。诗云:“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故惟其无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矣。我见其所加之注,意犹未尽,续加注如下:“水浊则鱼喁”——水浊缺氧,鱼被逼浮向水面张口呼吸。好友顽石翁可能没有注意上述跟帖,留言道:“愿闻鱼喁出典。”现借此文作答。可能没有现成的鱼喁一词,可以输入“喁”字或“水浊则鱼喁”句搜索,此处不赘。
笔者对“水浊则鱼喁”有特别的理解,以致吟出“生于浊世效鱼喁”之句,事出有因。十多年来,笔者患上动脉粥样硬化症,常因血管堵塞,心肌供血不足,缺氧胸闷难受,且有丧命之虞。故对鱼之缺氧,感同身受。几十年来,因家庭影响,所受教育,自身经历缘故,入世甚深,常怀忧患之心。耳闻目睹自然灾害,社会弊病,难以释怀。故有“生于浊世效鱼喁”之叹。
拙作在某论坛发表后,有网友赞许,有网友质疑。有位名“秋天”的网友跟帖说:“这么好的坛子,怎么担此恶名,我不理解,有些人内心总是那么阴暗,现在是开明民主社会,改革开放的春风30多年了还没吹到你心里。。。”估计这位网友所谓“这么好的坛子,怎么担此恶名”是指诗中“骚坛”一词,把它作贬意词解读。本是诗坛别称,无褒贬之意啊。最惹该网友火大的,可能还是“浊世”一词。可能他想问:新闻联播和春晚还不足以证明到处莺歌燕舞,一派升平盛世么?可是我想问:你就不知道有官场贪腐、环境污染、资源透支,分配不公?你就不知道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你就不知道有黑砖窑、癌症村、毒奶粉、地沟油……还不够浊么?这位网友的用语,似曾相识……想起来了,那是反右、文革常用语啊!这语言就够浊了!
你有质疑的自由,我有表达的权利。
生于浊世效鱼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