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段星灿先生《风雨萍踪》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第一次知道段星灿这个名字,是在孙建帮老师的《狂人•奇人•文化人》中开篇第一页《指天画地段星灿》看到的。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是文化圈外人,2011年底才开始接触文化人。我的第一感觉是洛阳真乃卧虎藏龙之地,身边就有这样的铮铮铁汉。在网上把《雷霆万钧》连续读下来,似乎觉得那场“史无前例”的动荡恍然如昨,深感震撼。
“文革”开始时我还太小,既没有上学也不识字,对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还有印象,因为天天在大字报前玩耍,竟渐渐识了一些字。而另外一个印象却使我变得胆小起来。那是一场批斗会,舞台上站着几个捆绑的人,最边上的青年我认识,就格外注意。忽然上来几个人,对那青年一阵拳脚,然后顶着后背重新捆绑,就看到绳子深深陷进粗壮的胳膊,鲜血从绳子边沿慢慢渗出来,汗水混着血水一滴一滴滴下来,我害怕极了,一头钻进妈妈怀里,再也不敢睁眼。从此,我落下“胆小”的毛病。坐在爸爸肩头看《海娃》电影,当看到鬼子用枪托打海娃时,我哇哇大哭,说“打疼了”,爸爸只好抱我回家。至今,我不敢看打斗片和枪战片。电视里看到血腥场面,立即跳台,受不了那个刺激。
段老是那场运动的亲历者,批斗、逮捕、牛棚甚至被殴打,当我看到“竹尖刺破了头皮,血顺脸颊流下,用舌头伸出去舔,咸咸的”,就像一幅画面,定格了段老的坚强乐观和勇敢,这要有怎么的勇气和底气才能做出这样的壮举?看着这些文字,我都惊秫的瞪大眼睛,段老却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这要用怎样的心境和毅力才能完成?这不仅仅是胆量,而是一种气魄!
得到《风雨萍踪》上下卷,立刻去读,开篇竟是《悠悠乡情》、《梦见妈妈》,一篇《秋思》,让我的思绪也回到童年,这和前面留下的印象反差太大,我无法把这样浓浓的乡情、柔柔的思绪同那个凛然顽强的形象结合起来,这分明是形象鲜明的两个人,我的心理落差太大,以至影响到我的阅读。上下两卷书我读得磕磕绊绊,忽而上卷、忽而下卷,忽而中间,没有一部书让我这样纠结。一个人的生命轨迹竟难为得我不忍读下去,可是段老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今年“米寿”的段老该有怎样的胸怀和气度?我无法想象。
段老的散文极富情趣,《卖浆声》短短的几行字,就使人耳畔似乎响起那久违的吆喝。读到“舀了浆”,“竟忘记斜风细雨,把半边身子都打湿了。”仿佛看到一位出神怀想童年的亲切敦厚邻家老伯。《麦收散记》把儿时的麦收时节一幕幕勾画出来,再到“如今”从种麦到收麦打场细细讲来,丰收的喜悦跃然纸上,读来让人跟着微笑。当读到上卷第二辑《泛舟书海》,慢慢地我沉静了下来。一位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睿智善良的老者形象矗立在我的面前。一篇篇读下来,不疾不徐谈古论今,真乃开卷有益!
可是,这样读下去我还是无法把握,总觉得没着没落,好像没有抓住主题。就像一篇文章没有主题思想,我写不下去,一次次想放弃。一天,在《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中看到《至上主义》,我忽然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找到了主题。“至上主义”的核心是“感觉至上”,“客观现实本身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有意识地精神观念也是毫无价值的。”“感觉是决定因素”。段老不就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直觉”,一步步走下来的吗?
“人之初,性本善”。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没有对与错的观念,可是我却害怕“打”,因为“直觉”告诉小孩子,“打”是会疼痛的,疼痛是痛苦的,也就是不安全的,所以才害怕、才恐惧。这里的“痛苦”、“安全”就是“直觉”或者说是“感觉”。小孩子是以“直觉”或者说“感觉”去认知事物、认知世界的。“至上主义”的“感觉至上”不就是回到了人的童年,让人以童心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识的丰富,尤其是物质利益的刺激,人的“天性”或者说“本性”,渐渐被迷惑、被淹没,渐渐以物质刺激形成的价值观作指导思想、做行为准则。童心渐渐远离了。因为丧失了童心,在这种“虚幻的事物外观形象”或者说“利益”刺激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即使背离了人的本性,而人们往往不自知或者说不自觉,就是说自己感觉不到已经背离了“人的本性”或者说“本真”。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作出的许多事情,自以为正确,以“人的本性”来说,却是错误的。而段老却不是这样,也没有这样做,他恰恰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始终以一颗童心感知着外界事物,就是说段老的“直觉”一直存在,一直以“人的本性”衡量着外界事物、衡量着世界。在大环境许多人做出不正确的行为时,段老在“人的本性”的指导下,始终怀着一颗童心,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本真,做出了一系列人们不理解和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不正是“至上主义”吗?
仔细想想,仅仅以“至上主义”评价段老似乎也不恰当。“至上主义”的最高境界是走进“纯感觉”的世界,可段老已经超越了“纯感觉”,在“感觉至上”的基础上,段老选择了“人的本性”,把“感觉”的良知发挥到了极致。也就是说,段老以感觉为主导的认识,在和物质刺激形成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始终选择“感觉”中的良知部分——“人性”,作为自己的主导思想。这样,段老的一系列被人们看做“大无畏”的行为,都是以“人性”为原则,在“人性”指导下,自觉或者不自觉做出的,用“胆量和气魄”去形容,是无法描述的、用“胸怀和气度”去丈量,是无法达到的、用“睿智和善良”去概括,是无法包容的。段老一直以自己的本真对待生活、对待命运、对待一切人和事。因为出于本真,便勇往直前。因为出于本真,便无所畏惧。这“本真”就是段老的“人性至上”!
找到“人性至上”这条主线,段老的人生遭际和文章的脉脉温情一下子被我理解了。从一次次运动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或者说“强硬”,到散文随笔散发出的浓浓温情,这些都是“人性”的自然表现。正是“人性”给了段老勇气和底气,“强硬”、不说假话、不违背自己的良知,人性也;想念母亲、思念故乡、怀念故友,人性也;喜欢花草、喜欢上水石、喜爱山川美景,人性也;对学生的关爱和谆谆教诲、对教育事业的拳拳爱心、对未来的忧思,亦人性也。段老的行为、段老的人生,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芒!
用世俗的眼光看,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没有官职、没有金钱、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似乎不能算做成功人士。但是,若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人”的层面看,段老一生光明磊落、坦荡从容,始终怀揣一颗童心,保持着“人性本真”,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成功,这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一个达到人生一定境界的人,就有了人格魅力。段老的人格是“人性至上”的人格,段老的人格魅力就是“人性至上”的人格魅力!
《风雨萍踪》记录了段老的生活轨迹,遭遇了那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段老依然深深热爱着生活、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深深热爱着所有人,活得豁达而乐观,活得无怨无悔,因为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本真”里,他的内心是充实的,他的内心是安逸的。这正是“人性至上”的本真,彰显了段老的人格魅力。我不认识段星灿先生,也没有聆听过先生的讲课,可是我觉得,段星灿先生就是一个活出了“真我”的、大写的“人”!
在这里祝愿段老健康快乐!
2013.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