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到牵牛花的时候,就有一种爱怜的感觉,它植根于杂草丛中,攀附在荆棘之上,挣扎和顽强地开出蓝色的,喇叭形的花朵,美化了环境,也迎来了自身的辉煌,可是在文人的笔底下它难得有好名声。文人们根据它生长特征,想象它依附权贵为权贵们吹奏喇叭。
其实古往今来,不依附权贵的人少之又少,据传统戏剧《铡美案》介绍:包公在审理案件中顶住龙国太的压力,支持正义,为民伸冤,剧中有个这样的细节,当包公要铡陈世美时,龙国太把手伸到铡刀下面,包公道:龙国太舍得一只手,包拯舍得一颗头,毅然喝令衙役开铡,可见不依附权贵,不按权贵们的意见办事是要冒风险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是高士风格,不过也有人认为那是陶公家下有五斗米以维生计,要是没有这五斗米时,折不折腰还是个问号。时至今日“背靠大树好乘凉”是人们普遍心态,何独责怪牵牛花呢?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牵牛花是个弱势群体,它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中,瘦弱的身体还要靠荆棘,树木搀扶才能站得起来,喇叭形的花朵似乎是在呐喊,抑或是在呻吟,这也符合情理,事实上自然物的现象是无意识的,只是人们寓理于物,借物抒情罢了。
牵牛花本是无辜的,人的依附权贵(傍大款)的心态才是可悲的。
◆野地黄花分外香◆
一到雁鸣时节,山坡上的黄花就如帷幔似的铺展开来,片片的金黄如同阳光似的泼洒,缀满山间旷野。
一小朵一小朵的黄花只有拇指大,瘦枝细茎、纤若游丝,虽称不上好看,但娇小可爱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开放时散发出的清新芳馥,沁人心脾,不得不让人想起“露染黄花笑靥深”。
野菊不入园林,无需人工培育,也没有好听娇贵的花名。它们与杂草为伍,与荆棘为邻,无论有人赏识还是默不过问,它们都伴着清冷寂寞、饱经寒露风霜,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开遍荒坡瘦岭,开遍穷乡僻壤。正是这股顽强的精神、这股无畏的风骨,让盛开的热情明丽寂寥的秋天,让灿烂的生命丰盈凋敝的旷野。
“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赞誉过黄花,人也应如这黄花一样,要经得起磨炼、耐得住寂寞,顽强拼搏,才会吐露芬芳。
◆一杖随行步履安◆
是日,因事外出,老伴嘱余携杖。余素步健,毋须倚杖,老伴情不可却,遂持杖而行。行数百步,过一农家,一犬狂吠而至。见余持杖,不敢前扑,随余身后狂吠。忽前一犬狂挡道,两犬遥相响应,有夹击之虞。余举杖作击,前犬夹尾而逃,后犬却步,余遂平安而过矣。
复前行,遇一陡坡。举步登坡以杖以相,无劳累感。余心窃喜,暗忖:旅途有杖,可御犬助步,老伴之谋甚善。嗟夫,人生旅途须有杖。余年将八旬,一生坎坷曲折,幸赖有杖,晚年幸福。余杖谓何?浩然之气也。
◆外貌不扬而内美◆
苦瓜这个名字就不好听,有个苦字在先,形状也不好看,长筒形,满身凹凸不平,成瘤状。有的地方叫癞瓜,茎细长,有触须缠绕,匍匐在架上,开着黄色单瓣很小的花,叶子有点像手掌,分出五个或七个丫,通身与美沾不上边,挂不上号,吃起来有苦味,有的人甚至不想吃。而我对它情有独钟,它味苦,但苦尽甘来,清凉的感觉,留在你唇齿之间。据药书介绍,它能清暑祛热,解毒,根可入药,苦瓜叶捣烂敷在疙疮上,有很好疗效。
总的来说,苦瓜可谓“外貌不扬而内美”,人类社会交往之间,也常有此类情况,据《三国演义》记载:孙权见庞统鼻仰唇掀,其貌不扬,不悦而弃之。失去一位智谋人物,真是一件可惜又可叹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