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牍篇 ●
在我所到过的城市里,长沙最像一个孩子,阴晴不定,昼欢夜伤。本就不善于随季节气候更换衣裳,但来到这里似乎也已安然无忌地接受了长沙天气的规矩。无所谓春夏秋冬,热就脱衫,冷便添衣。
长沙的秋天是个清爽又带些温热的季节,风是空气中最浪漫沉醉的迷迭香,从山背上绕过来,从石阶缝间冒出来,从樟树林隙间洒下来,撩拨发后的耳垂,还有那金色的发梢。这时候出游,便能沐着阳光,拂着凉风,制造出温和宜人的心情了。
长沙简牍博物馆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那里陈列的简册、木牍、青铜、漆木、瓷釉和金银,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和神秘的魅力,让我冥想与它们相关的故事,交融的历史,还有曾铸就它们的勤劳聪慧的人类。不学古代文学却对古代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这并非没有缘由。
Sting,阿司和我三人吃过简单的早餐后,202路公交车便把我们送到了简牍站。当阳光已满满地铺上了博物馆前的金鱼池,我们已排着队,静静地等候入馆。
简牍并不是历史悠久的博物馆,相反它非常年轻,从项目立项到动工兴建,再到完成装修和陈列布展工作,历时六年,终于在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馆内陈列布展的文物大多在名为古井窖和走马楼的地方出土的,有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罐、简牍、钱币,商周时期的青铜、石器,唐代的彩瓷等等。
上古时期没有纸,古人们通过铜削刀等铁质工具把树木和竹子进行片解和刮削,经过脱水,杀青使其便于书写,然后把成堆的竹片或木简编联成册。这样,原本一支支、一片片的木简或竹简就成了可卷起携带的简册了。忽然想象着圣人孔子用马车载着一车的简牍周游列国的场景,手里、怀里定然都是笨重的卷册。
古人制作简牍的过程,不管是选材、片解还是编联,都是要费一番很大的功夫的。透过四四方方的玻璃柜,看着竖立或躺着的简牍时,手心仿佛感受到了它们的重量,隐约地看见一双古人的手悬着细软的毛笔在竹片上奋笔疾书,留下一个个像风像雨又像电的古文字,齐整而又深刻。
这是原始的“纸”,上古时期的文字,现代人想必难以体会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古文字也难以清楚识别和辨认。然而简牍作为宝贵的出土文物以一种观赏、纪念和流传的方式存在于当今社会中,其本身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考古潜力。简牍博物馆里陈列收藏的竹简和木牍以及青铜瑰宝、两汉遗珍,对我而言都是认识和学习的对象,给我的眼睛和大脑注入了新鲜的源泉和氧气。
●第一师范篇●
从简牍出来已是中午时分了,我们顶着金灿灿的太阳走在人行道上。因为博物馆与天心阁相近,所以这里四周比较空旷开阔,偶尔还能听到从天心阁里传来的乐器声,有拉二胡的,吹塤的,弹琵琶的,情长悠扬的音律好似玲珑剔透的玉片,片片敲打着青葱闪耀的叶。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围坐在树荫下的人们,那沉醉潇洒的神情,游刃自如的快意,流水落花的胸襟。一时之间,这座名城蕴含的浓厚文艺气息来回地在唇齿间游移。
随意找了家饭馆填饱肚子后,去便利店买了果汁和一袋铜锣烧,我们又怀着幸福满满的心情向湖南第一师范出发了。街道开阔,马路宽宥,一眼望去,虽然两侧的商铺和店面有些陈旧,但却能透出一种淡淡的沧桑感,猜想兴许是历史的用意。
第一师范终于到了,看见门口站了好些人,背着包,拿着相机,定和我们一样都是慕名而来参观游览的。可奇怪的是他们并未进去而在讨论些什么。仔细往墙上一看,上面贴着一张告示,写着:馆内装修中,2013年12月26日后对外开放。不便之处,敬请谅解。这告示实在不讨人喜欢,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这儿,正盼望能一睹伟人母校的风采,领略第一师范的豪迈与气度,竟然如此不凑巧。
可我们怎么会甘心无功而返呢?这绝不是我的作风。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进去,而且还要好好地游玩一番才能满足胸中的情意。我们试着与门卫大叔沟通,并打定主意如果他“顽固不化”我们就“耗战”到底!终于在我们和其他几位旅友的“苦苦哀求”下,大叔按开了自动门……
门缓缓拉开的瞬间,心情无比雀跃。抬头看着眼前这栋印着毛爷爷书法“第一师范”四个字的馆楼,恍如气宇轩昂的巨星,那呈三角形的楼顶,尖尖的,直冲向云霄。上方矗立着的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着风飘扬,那席卷了九十周年的雷电风霜,包容了时代苍穹下的无情巨轮的面容,是那么庄重,又那么洒脱。
我们争抢着要在正门前的“第一师范”的金字下拍个人照,兴奋之际,大叔忽然走了过来,微微露出怒容还说着粗重的话。我们听不懂长沙话,但从他的身势语言来看是要赶我们出去。原来在我们进来之后又来了许多参观的人,他们看到我们可以进来而大叔却不让他们进,于是诸多微辞,满口抱怨。大叔见此情景不妙,就立即采取“措施”了。不过,脸皮厚得像千层糕的人是不会被他吓倒的。趁着大叔赶其他人的空隙,我们迅速从墙的一侧溜了过去,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前跑了。直到一个转角处,我们才停下来松口气,不约而同感慨:生活就是这样一场冒险和斗争的旅行。
校园内多处地方正在装修,挂着“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警牌,但我们还是继续寻找着伟人的光芒和历史的气息。刚刷新完毕的屋宇和建筑楼蕴含着旧时书院的风味,曲折通幽的回廊,若隐若现的窗格,月牙儿似的拱形门,你可以俯身凝视窗内的讲堂和书声琅琅,透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可以倚着木栏晒晒慵懒斜斜的阳光,也可以偶尔换作淑女形象用轻盈细致的步伐踏上烟雨迷蒙的重楼,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书生意气。
书院式的建筑素来规划严整,布局有致,每隔一个回廊就有一个花圃,在亭榭飞轩之间常常栽种一些花草树木,往往给人一份悠闲宁谧的心境。刷得花白无暇的墙壁衬着碧色的琉璃瓦,瓦片紧紧依挨着,发出幽幽的绿光,一节比一节的亮。我们边走边说笑着打趣儿,忽然觉得有些乏了,恰巧路过一间半掩着门的电子钢琴室。室内空无一人,淡绿色的窗帘自在垂挂着,我们走进去坐了下来,打算就在这儿度过奢侈的午睡时光。
在第一师范的教室里睡午觉,可谓是人生中一次别具风格的经历。那日的教室,宽敞的、明亮的,那日的我们,头枕在桌子上,睡得真香真满足真像活在与世隔绝的佳境里。阿司说她做梦了,梦到自己在上课,我们咯咯咯地笑。我什么也没梦到,只是揉着眼睛醒来时发现口水沾满了嘴角。离开教室之前,忍不住在黑板上留下了一首毛爷爷的《沁园春•长沙》,黄色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的时候,忽然感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仍留存着一份人民教师的渴望,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发现呢?容不得多想,我该走了。是的,我该走了,可我的心会留在这里,留在未完待续的人生长河里。
步行至大门时,让那位大叔帮忙拍了个三人照,快门定格的瞬间,笑靥如花。终于要说再见了,手空空的,心却满满的。在这一刻,我真心庆幸自己还是一名学生,还是一名执着于追求和思考的学生,好让我能在这个本就纷扰烦喧的尘世另开辟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精彩。但愿每个人的梦境,都能在一个寂静如水的深夜绽放成一朵浅蓝色的雏菊,静静沉淀在时光的海里,浓浓地香,向未来飘洒一世芬芳!
未来,我们的下一站,我们来了!
2013年10月2日国庆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