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 月20 日 药家鑫用自己的“激情”八刀,给全社会的人们上了一堂多元的道德课。让人们见识了舆论的力量,也让人们着实体验了一会世态万象。
单就这起交通肇事引发杀人的案件看,激起民愤的不是交通肇事,而是后来的八刀。如果交通肇事是过失,见死不救是过错,面对求救举起的刀,就是真正的犯罪。这时的刀已经变成了屠刀。正是这八刀,药家鑫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这样一起嫌犯自首、事实清楚、案情单一,既不波折也不复杂的事件,却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报纸、电视、网络、坊间纷纷攘攘,各种传闻、多种猜测几乎瞬息万变。先是出身背景,演绎出对官二代富二代的声讨;接着由大学生身份,引发对教育体制的种种质疑;连音乐和钢琴也跟着倒霉。更有人把弹钢琴的指法和致人死命的刀法联系起来,滑稽的无厘头理论还被冠以“激情”的理论名词,经各路高人引经据典、言之凿凿,从心里学到法学、从国外到国内、从历史到现代,可谓论据充分、论点鲜明。表面上看是为从人情意义上的从轻量刑铺垫,实际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一时哗然,“激情”击穿了人们最后一点忍耐力。
至此,真正关心案情、关乎人性的讨论消失了,另辟蹊径、标新立异、胡言乱语的观点纷纷出炉。药家鑫案似乎成了各路“英雄”展露才华的平台,围绕着臆想的可能,上升高度、下测民意、收集言论、扩大层面,等等等等,热闹非凡,一时间好像民众个个都是能言善辩、法律娴熟的律师。把这些汇总起来,回过头再看,实在是一场蹩脚的闹剧!不过人们不禁要问,这场闹剧的总导演是谁?
不可否认,舆论工具、各种媒体都是积极的推动者。这让我想起刘德华的超级粉丝,被炒到父亲跳海依然不肯罢休,最后是有良知的心理专家呼吁:媒体不要再关注,才划上句号。药家鑫案中,当善良的人们一次次被舆论调动起激情,再一次次被抛到道德平台、伦理平台煎熬时,终于等到判决结果,人们长吁一口气,这件事总算尘埃落定,是非曲直不再论说,双方当事人各回各家,自舔伤口吧。
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事过半年,平地惊雷,好事者一刻也没有消停,药家张家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事情的起因本就蹊跷,媒体的嗅觉却异常灵敏地迅速跟进,有报道、有视频、有专访,更有媒体人面露难色遗憾的感言。什么如果不是当初怎样怎样、甚至废除死刑、刑法改革都被拿来说事。司法的建立健全和改革是需要时间的,古代许多令今人无法想象的刑罚,比如刺字、刖足、宫刑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废除了,当时的量刑和今天关连不上,当然今天的量刑与未来的刑罚也联系不上。改革是发展的大方向,可在这件事上,人死不能复活,那些能在各种媒体说三道四的人,是想在药家头上再添一把刀,还是想给张家心里再窝一团火?真正地人文关怀在哪里?
拿外国人说事儿,好吧,咱拿罗密欧与朱丽叶说事儿怎样?两个年轻人不光成就了千古绝伦的爱情,更平息了两个家族世世代代的冤仇。世仇都能化解,这无冤无仇的药家张家,因孩子的过失过错引发犯罪的无辜家人结的什么怨?媒体舆论、闲人跟着起的什么哄?厚道一点,让两个各自死了亲人的家庭静静地养养伤,这一点都做不到吗?为什么要把伤口刮刺得鲜血淋淋让人看,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良知哪里去了?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无疑是历史付出代价换来的,我们步履艰难地走过几千年,换来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车轮面前,每每显得苍白和不堪一击,道德的大厦摇摇欲坠,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哪里体现?当舆论一次次推波助澜和人们的良知论战时,社会的监督功能怎样把论战引向讨论人性的良性渠道?媒体怎样发挥教化民众的导向作用?生活在延续,民俗民风在一波一波的异化中失去方向,“淳朴”、“敦厚”、“单纯”、“善良”、“朴素”、“勤劳”、“节俭”这些人心民情,只能到字典中查找意义了。取而代之的是“炒作”、“张扬”、“出名”、“作秀”、“潮流”、“忽悠”层出不穷,人心不古成了共识,这真是悲哉!
“人之初,性本善”,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古国,弃恶扬善、怜贫济弱、爱美抑恶、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根深蒂固,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人性为本、以良知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舆论媒体正能量的导向作用,建造一个和谐互助、仁爱共荣、安居乐业的阳光氛围,平和安详的生活吧!
2013.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