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出生于六零年代(外一篇)
 
出生于六零年代(外一篇)
  文 / 草根蚂蚁
 



前些天有一位网友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叫《那些年》,回忆过去的鹤壁老区:
那些年,奔流街还有热闹的夜市 
帝王广场还是小吃一条街 
龙腾时代还是一个大体育场 我在那踢过球
 枫岭公园还要门票(想逃票走西岭),动物园还有狗熊,里面还有游泳池
 
那些年,二中还不叫外国语中学
矿中还不叫培红中学
机修厂高中还不叫综合高中
小庄还不叫市场、矿务局还不是集团
 
那些年,鹤壁还有红旗、春雷电影院,暑假会发电影票 
春雷北路东边还是大片的平房,有好多小胡同
红旗街正月十五看烟花还是挤不动
走到转盘就看见毛主席像在招手
 
那些年,我们还在玩当三角、摔八角、琉璃蛋儿
扔沙包、跳皮筋、跳绳、抓石子儿
还有砸瓶盖、呼画片、写王字、藏老闷儿
丢手绢、打陀螺,父母不叫不回家吃饭
 
 些年泗河桥下还淌着清澈的河水,有小鱼游过
那些年朝霞街一碗三块钱的合罗面觉得就是美味
那些年四中对面有青青影像,小胡同电子游戏室好多人去过
还喜欢逛地下商场,公园星期天市场,喜欢那闹哄哄的景象
 
那些年,那些年一去不再复返
 
    从文体上看,这基本上算是一首诗,写得很随意,但还是深深的打动了我。因为,他唤醒了我的许多记忆,他写得那些场景无一不是我们熟悉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鹤壁就是这个样子,大湖是中心,南北一条线牵着鹿楼、汤和桥、中山、鹤壁集。生活就在这些坐标上行进,尤其是我们这些出生于六零年代的人,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足迹就印在老区这块土地上,像烙印永远都无法抹平。
   和很多人一样,我出生在人民医院的妇产科,1963年的洪水冲刷了我的最初的记忆。父亲在当年的红旗钢铁厂工作,后来又调动到其他地方,我们家当年住过的无线电一厂前边的筒子楼现在还在。马路对过是五矿家属院,一大片平房一直延伸到长风路。我记忆中,那时候就有了春雷街,现在街两边的许多树比我的年龄都要大。
    文革时期无线电一厂路两边的树上被工人们绑上了许多稻草人,他们刷上泥和颜色,并写上某某某、某某某的名字,我感到很怪异。童年时最好玩的是在无线电一厂的工业垃圾中捡拾那些废弃的小零件,我们一帮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用这些小玩意制造出更复杂的物件来,玩得不亦乐乎。夏天时,我们在无线电一厂大门前马路边乘凉,对面五矿家属院平房边上,一个推自行车的老人偷偷的卖鸡杂,他偷偷的卖,妈妈偷偷的买,三毛钱的鸡杂让我感觉到人生的第一次美味,人间竟然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现在年长的有五十多,小的也有四十好几了。上学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我在五完小上的一年级,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早上,我紧紧的在手里攥着三块钱,穿着一双新解放鞋一溜小跑,在雨后的地面上踩出印迹,高高兴兴的去学校报到。当时我们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炸药包”来轻松多了。我们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那时候我们上学没有人接,也没有人送,六岁的我在有限的记忆中随意走动,常常跑到无法回家的地方,但终于还是回到了家门。为此我深深怀念那个善良质朴而美好的时代,任我走得再远也从未遇到过坏人。顶多被哪条陌生小巷里窜出来的狗追赶,一阵惊恐总是有惊无险的化解。
    七十年代,那时,沿着春雷路向南,再从红旗街向下,现在的转盘附近依次排开是百货大楼、饭店、冷饮店、照相馆、土产公司、蔬菜门市部,对面是洗澡堂,然后是电影院、邮电局、新华书店。这里有我多少鲜活的记忆啊,第一次吃冰激凌,我整个吞下,差点没有噎死。第一次照相,我还拿着语录本。父亲领着在百货大楼给我买了第一个洋铁皮小火车,我曾经在梦里乘着它去过许多地方。然后拉着我的手去长红饭店吃了一毛钱一碗的肉丝面,再到洗澡堂认认真真的洗了一次热水澡。在那个年代,看电影是我的最爱,父亲会带着我们一家到红旗影院,他在那个小小的售票窗口与很多人打拼,然后买来粉色或黄色的电影票。一家人快快乐乐的走进电影院,在联排的木椅上找到自己的座位。或许是心灵纯净吧,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影都令我感动比,如《草原小姐妹》、《南征北战》、《卖花姑娘》等,电影里的一些情节细节久久不能忘怀,至今还能记住许多台词。
    还有多少值得回忆的事情啊,打煤球,这是家家户户都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知是谁发明了煤球机,给了我们多少累并快乐的机会。那时候,就是为了打煤球就必须要广交朋友。煤买来了,哥们一呼百应,霹雳啪嚓一阵,圆圆的煤球摆了一大片,谁家这样都脸上有光。快冬天时,家家都要储菜,我们凭票可以买一车萝卜白菜,萝卜要挖坑埋起来,白菜摆在房顶上,要晒干,这样,可以放一个冬季。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没有不爱吃带鱼的。在我们这个城市,那时候带鱼是唯一能吃到的海鲜了,如果不算海带和虾皮的话。那年月买带鱼就像打仗,每次水产门市部来的带鱼数量有限,所以听到消息就要立刻行动,慢一步你连鱼腥儿都别想嗅到。除此以外,购买带鱼还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能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挤出钱来给家人打这一顿牙祭;第二,购买带鱼需要相应票证,如果你的票证借出去了或者丢了,那就买不到。
   啊——时间终于到了八零年代,改革开放初期,20郎当岁的我们正值青春,我慢慢长大,认识了很多朋友,五矿的、六矿的、机修厂的、市委院的、矿务局院的,甚至还有中山、鹤壁集的。我们见证了第一批的流行时装,“烧鸡腿”、“喇叭裤”、“绿军帽”、“海魂衫”、“白球鞋”、“模压底”等等,女的则流行烫发,叫“马尾辫”。20岁,我开始了在这个城市中的探险,一帮少年带着军帽,留着长鬓角,别着铁路徽,把工作服的裤子改宽,成为喇叭状。大家扛着一个录音机,在马路上扬长而过,又“牙”又“兴”。后来我们都有了一把吉他,往往是夜深人静了,我们仍然在大街上大呼小叫,砰砰嚓,砰砰嚓,啊吧啦咕,啊吧啦咕。
我了解了大湖周围所有的区域,到过所有的家属院、工厂去玩,我们爬过矿上高大的煤矸石堆,耐火厂的烟筒,去过职工医院的太平间,半夜在公园学鬼叫,还和另外一群少年打过架。那时,我常常独自走进那些稀奇古怪饶有趣味的小巷,我走进去,懵懂中好奇探望,那些盲肠般的路曲里拐弯的连在一起,弥漫着人间烟火气息,我常对着巷中的某一处老房子发愣,猜想它的主人是谁?它有怎样的故事?我带着小探险家的快乐揣度一些故事,想象着《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情节,小小的心房因这般想象而怦怦直跳
     以后的记忆更加清晰,18岁就在一家工厂参加了工作,不知道什么是累、是苦。青春期的我和朋友们开始谈论厂子里那些朴实的姑娘们,我喜欢文学,经常写点文字,就无数次帮朋友们写情书,他们的结果如何我不知晓,我的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那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是文学青年,当大家的耳朵被“黄继光”和“董存瑞”的故事磨起老茧时,一个另类的文学载体“手抄本”,悄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手抄本”这种靠口耳相传的文学形式,全凭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存活于民间。是谁创作了第一篇“手抄本”作品?是谁传抄了第一本“手抄本”?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清。但是“手抄本”一出世,即呈井喷之势席卷了神州大地。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谁没听说过《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一百零一张美人皮》、《绿色尸体》?光听名字就能让胆小的人魂飞魄散。何况这些故事大多冠以真实事件的名义,让人听了感觉格外神秘,毛骨悚然。当然,还有《少女之心》,其实那些都是普通的文字,但我们都鬼鬼祟祟的看,看得热血沸腾,有无限的联想。后来我有了第一个女朋友,那时,我们就热衷于在公园转悠,猴山、熊洞、八角亭、游泳池,那里印满了我们的足迹。
那时候啊,最吃香的就是电视了,忘了是八几年了,我们家买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每天晚上都要摆在院子里,几乎家属院的人都一起看,什么《血疑》、《命运》、《排球女将》啊,《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啊》,无论是什么片子,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我们这一代人大概是唯一能够伴随“春晚”诞生并看到它终结的人,从八零年代中期第一场春晚开始,一直到今天,我们见证了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创新”。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老区,有多少似水流年让人无法忘怀。那是童年、少年、青年的快乐时光,此生不再。如今,我常常还能看到记忆深处的影像,朝霞街路口那些买柿子、核桃、山楂、花椒的老乡,小庄路口彻夜不灭的夜市的灯火,那些无处不在的饸饹面馆,那些曾经看惯了的街景和熟人。在这里游走,心总是满满当当的,越是这种地方,越能找到真实的情感。在这里,偶尔还会在一两家店旁听到一些旧歌,带有八、九十年代的感觉,一首首旧曲飘出来,那是怀旧的韵味,让人感伤,一下子就把人带到回不来的过去时光。假如有一天我们都真的老了,但记忆还会定格在过去的岁月。每一代人都是这样的,到最后,人人都一无所有,只有记忆才是最珍贵的。
 


                     ◆爱做饭的男人最可爱◆ 
  
   我最近要做的事情是,培养儿子下厨房的兴趣。
   儿子快20岁了,我给他讲,如果你不能考上北大清华;不能像比尔盖茨、李嘉诚那样靠自己的努力发家致富;没有一个有钱有势的爹做背景,给你推波助澜;没有一技之长像成龙大哥、姚明那样名扬四海,你就趁早学会做饭,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有钱有势有钱的厉害  男人,起码可以成为一个爱家爱女人的魅力男人。
    儿子不以为然,会做饭有什么出息?有了钱就不用做饭了。
    也难怪,我在他这个年龄段也不喜欢做饭,但是,我妈去世的早,从小我就要靠自己做饭来养活自己。什么饺子馄饨,大米面条,煎炒烹炸都是自学成材,阴差阳错的就爱上了做饭。而且一发就不可收,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别人家,向来是上的了厨房,下得了厅堂,不仅练得一身好厨艺,还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这些年,我们家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也波澜不惊,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会做饭。最近和一个女朋友聊,她就告诉我她对男人的感受。她说:“在家里会做饭的男人都是有爱的,男人做饭不同于女人,没有爱,男人是轻易不下厨房的。那些手上带着名表,提着手提电脑男人,真的不如手提一把青菜的男人实惠。手拿青菜和炒菜铲子的男人,是最爱家的男人,因为他们的心中有家庭责任。小时候,父亲和母亲生气,我会用做饭来判断他们的关系。只要看见父亲下班时手里提着青菜和水果,就断定爸妈之间阴霾消散,一片晴朗。因为有爱,父亲即便生了气,他心中也有妻子爱吃的青菜,女儿爱吃的水果。” 
   哈,这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果然如此。这个观点,被我延伸到自己的婚姻中。多年来,即使和妻子和拌了嘴,厨房永远都有我的身影晃动,这样的情景让家庭心安、踏实、甜蜜。其实两口子有爱的吵架,就像牙齿塞进了异物,用牙签剔除掉就可以了,什么都不受影响。假如,一个男人回家时真的手中没有了青菜,厨房没有了身影,那这个家庭也就走到尽头了。将心比心,换做你是女人,你想想看,一个男人肯为你带着爱,去菜场买菜,回家下厨,而且是要天长地久,心甘情愿地做饭,那这是真的爱你。有时,娇媚盛开的玫瑰,真的无法和一把青菜,一顿丰盛朴实的晚餐相媲美。玫瑰会凋谢,会落败,钻戒也会失去光泽,唯独做饭的男人是永恒的经典,经典之中,包含了男人对女人的爱和温暖,这样的爱与温暖,是最家常的需要,是生命的呼吸,女人是离不了的。
    男人做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男人既不可能生来就去做饭,也不可能像女人那样善于这种精细的家务。每天在艰苦的工作之后,还要再去硬着头皮做三顿饭加夜宵,留下女人坐在沙发上嗑着瓜子、喝着茶、吃着水果看着电视,这简直就是对男人的剥削和压迫。反过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的修炼,没有爱的人,能容纳这些吗。
    在网上看见一篇帖子,一个90后女孩子的感想,挺有意思,“情窦初开那会儿,找男朋友的标准坚决地定位在“会踢足球,是足球健将;会游泳,可以带我一起去邀游大海。”恋爱时节的青春大梦啊,太缤纷了。
       当尘埃落定,生活变得琐碎和纷繁,也变得具体和实际。对男人的魅力重新审视和定位后认为:男人最大的魅力是会做饭。
    会做饭的男人细致,会做饭的男人顾家,会做饭的男人有生活情趣,会做饭的男人聪明,简直就是厨房复杂系统工程的高级设计师。下班了,大男人一句:回家喽,给老婆孩子做饭去,多酷的一个男人啊,会让所有女人艳羡眼热。
    有句话说:要想抓住男人,就要抓住他的胃。男人啊,告诉你一句秘诀:要想得到女人的心,先得学会做饭。如果女孩儿搞上一个对象,到了老丈母家掳胳膊、挽袖子下厨房做上几个菜,包准你在女方家的人气指数噌噌噌地往上窜。
    最早是“你耕田来,我织布”,男耕女织的家务分工,后来男人又需要做“扛煤气罐”、“搬煤球”这些体力活,现在家务越来轻松了,特别是有了保姆、钟点工等家政服务,家务劳动可以忽略为零了。这技术含量最高的做饭,算是最重的家务活儿了,因为每天三顿饭,涉及健康、家庭气氛、情趣等等,如果男人能承担起来,女人得多滋润啊。
    可能男人每天要出去应酬,可能男人在外面赚大钱。可能有的男人不屑做这样的家务事,觉得会做饭的男人没出息。可是,等着女人给你脖子上套上饼的男人更没出息,不是么?
    现在有一种观点,说:不进厨房的男人,不是性感的男人。无论你多么繁忙,无论你是达官或者显贵,还是锤炼一下做饭的本领吧。做饭,让男人有魅力。”
   是啊,一日三餐最能体现爱情。假如你的爱人想吃素 饺子,你马上去菜市场买韭菜、炒鸡蛋、剁虾皮,不厌其烦的擀皮和面,她能不感动吗?你的爱人想吃小咸菜,你立马搞来新鲜韭花,配上小米辣、黄瓜丁、姜丝、花椒、白酒、味精腌制出一盘够味的咸菜端到她面前,她能不高兴吗?你的爱人想搞点“重口味”,吃麻辣,你买来小龙虾,又洗有剥,又腌又炸,然后用干辣椒、小米椒、麻椒、花椒、胡椒,佐以白糖、料酒、老抽、葱姜蒜、上等蚝油做出一盆独一无二,“复合辣”的麻辣小龙虾,她能不感激你吗?
   作为一个会做饭的男人,我也有切身体会。总结了一哈子多年下厨房当厨子的经验,归纳了八大好处,希望天下男人们好好学习:
    一、有利于男人在外人面前树立自己成功男人的高大形象。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男人做饭久了,脑袋大脖子粗也是难免的事。这样会被旁人误以为是成功男人,因为许多大款也是这样的人。 
    二、有利于男人的心理健康。 不可否认,天下大厨,男人居多,男人一旦爱上做饭这项高尚的事业,其兢兢业业的程度有目共睹。 天长日久,厨技渐精,每当全家围座,吃饭的时候,看着家人脸上热情洋溢的笑容,男人的心里有多美,怕是只有男人自己知道了。
    三、有利于男人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经常做饭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切丝切片,淘米和面,煎炒烹炸扒,熘煮咕嘟炖,哪一样整好,没有几年的真功夫是成不了才的,凡事就怕“认真”二字,当男人手拿《烹饪大全》腰扎小围裙儿专心做饭的时候,那种忘我工作的认真态度将会影响他们一生。
   四、 有利于男人的身体健康。严格意义上讲,做饭应该属于家务劳动范畴,劳动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在创造剩余价值的同时强健了劳动者的躯体,当男人晃着屁股掂马勺的时候,当男人热汗直淌地切丝切片的时候,男人正收获着在劳动中锻炼身体的快乐。 
   五、有利于维护男人在家庭中的地位。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遥想万恶的旧社会,达官贵人常讲女人要进得厅堂,下得厨房;往事越千年,潇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妇女地位大幅提高的今天,男人们不得不承认,做为高高在上的家庭实际掌权者,下得厨房的女人真的不多啦,当男人不辱使命,勇挑重担,在厨房为自己的户主尊严打拼出一片天地的时候,男人会很容易地找到今天吃啥我做主的户主感觉。 
    六、有利于男人远离不良嗜好。 为了防止一个烟头坏了一锅汤的悲剧,做饭的男人会远离抽烟,为了防止酒后糊涂错把老碱当精盐的事故,做饭的男人会远离喝酒,为了不耽误做饭时间,做饭的男人更会远离玩牌,如此种种,天长日久做饭男人的不良嗜好就会一扫而光。 
    七、有利于男人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 俗话说的好,众口难调,当面对一条小干鱼,老婆要清蒸,孩子要红烧,而自己的口味又偏于水煮的时候,男人面临的困难与决择可想而知,当男人一番痛心疾首,用一条鱼做出清蒸鱼头,红烧鱼块,水煮鱼尾等三道菜的时候,那种战胜困难后干什么事都信心百倍的感觉是相当难忘的。 
    八、有利于家庭和睦。 这点就不多说了,至今为止,尚未听说哪家的女人因为与老公争夺做饭权而打得不可开交。因此,男人做饭对家庭和睦以及和谐家庭建设功不可没。
    从科学角度来分析,那些上档次的星级饭店,厨师基本都是男士,反而女厨师成了稀人。这就说明男人在做饭这方面是有天赋的,厨房的天地就应该由男士来指挥。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日本专家向全世界的男士建议:男人要多下厨房,因为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他的解释真的很正确。他说,男人做饭可以刺激五官,培养创造力,增强体力,提高美感。而且在做饭时,需要防备菜刀切到手指,防止热油烫伤,精神思想要高度集中,同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可都能预防疾病,具有强身健体的好处。既然有这么多的益处,男士们就更应该多下厨房了。  
    做饭的男人有魅力的,心中是有爱的。朋友们,既然做饭又能强身健体,又能展现你的爱,何乐而不为呢。那就赶紧走进厨房吧,把你特有的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做一个会做饭的男人吧。。 
 
 
 
 
2013/11/16 11:17:29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64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3490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