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十多年来,我参与或主持过五、六种报刊的编辑工作,从书信里,从稿件上,从来访中,我结识了数以千计的文学同行、青年作者和读者朋友,我认识了一颗颗执着迫求与坚定信仰诗的心灵。
十五年前,我倡议组织起来的粤北五月诗社,历经物欲商潮的重重冲击,至今仍风雨不改地坚持正常活动。五月诗社已成长起二十多位年轻的诗人、作家。一腔腔痴恋缪斯、向往自我完善,提升人生境界的热诚,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松懈,长思进取。
多年以来,我常常下基层,走山乡,进学校,上讲坛,以自己浅薄的所学所思所得,回报一双双渴求精神滋润的眼眸。从艰辛的业余创作中走过来的我,与千百位诗和文学的“发烧友”葆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我为他们崇尚诗神、刻苦自励而感奋不已,我为诗的无穷魅力而萦思苦想,深深探究——
诗呵,你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
二
我首先想起了宗教。
感谢命运的安排,这些年让我有机会走过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古都新邑。几乎每到一处,总会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座座或大或小、或显赫或普通的寺庙、道观、教堂,总会不期而遇众多焚香跪拜、虔诚祈祷的善男信女。我常常惊异于历经千百载风雨的冲刷、种种强权的讨伐,宗教,依然具有那巨大的笼罩亿万芸芸众生的光芒!
我翻开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查到了“宗教”一词不无贬义的解释:“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
这,并不是我心目中的宗教。我理解的宗教是人人所需要的精神家园;我理解的宗教是一种纯粹坚执的信仰。
我宁可相信英籍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下的定义:“宗教仿佛是大海最深底部的平静。无论海面上有什么样的惊涛骇浪,这底部仍然保持着平静。”
在我们这颗愈来愈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星球上,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喧嚣嘈杂、物欲汹涌的世界里,在我们这些日益变得浮躁脆弱、负压重重的当代人群中,平静,实在是太需要了!
三
自然而然,我虔诚的目光投注到三十年来令我梦绕神牵、令我酸甜苦辣、令我无怨无悔的缪斯身上!
平静的需要正是人心灵的最大需要,心灵的需要意味着能够遮蔽庸世俗尘,抵御风雨的保护,意味着坚不可摧、摒弃不安全感的安居之所。
而诗呵,正如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所揭示的:诗是安居的源始形式。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
是的,从最本原和最终极的意义上审视,诗,的的确确是一种让人平静的宗教呵!
作为宗教的诗,同样是客观世界的曲折反映。它用最朴素的文字揭示天国的奥秘,它用最感性的话语倾诉最深沉的冲动,它用最优美的意象表现最纷繁的情绪。诗本身就是一个偶像,一个幻影,一个可以把天地人间所有美感凝聚显现于人们心目中的光环!
作为宗教的诗,同样也是生命的坚执信仰。它以外柔内刚的气势,冲破重重钢筋水泥硬壳,穿透层层坚冰醋寒的阻隔,让离精神故乡愈来愈远的心灵得以返回与本源亲近。诗本身就是一个上帝,一种神道、一个活生生的精灵!
诗是非功利性的,尤其在当今这个一切以金钱作为价值法度的物化社会中,诗是不可能有任何价格的。无价的东西却是具有最大价值的。诗,包容了我们的精神,充盈着我们的感情,呈示了我们的追求,安放着我们的灵魂,展现了我们所有所有的人生之梦!
四
诗的起点,往往就是哲学的终点。诗是原初的哲学,哲学是本真的诗。
真正的哲学,一定是充满着浓浓诗意的。真正的诗,也一定是饱含着深刻哲思的。
我不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家,也不是一个能写出传世之作的大诗人。我只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爱探究未知世界的浅薄的“思”者,只是一个热爱缪斯也偶尔在稿纸上涂抹分行文字的“诗”者。但,我真心实意地虔虔诚诚地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信奉为“我诗故我在”!
从过去走到现在,从今天即将跨进明天,我在着,因为我思着、我诗着,尽管是那么浅陋,那么毫不起眼,还时不时受到外界无可奈何的干扰,我毕竟诗心犹存,继续思着诗着……
( 1997年9月于粤北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