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细读唐德亮诗集《深处》
(一)
已是初冬,枯黄的叶子已悉数零落,树干用自身的力量撑起天空,根一直在大地,在深处。
掬起《深处》,以诗暖心,以心去体会深处带来的芬芳。
诗集封面是整片深绿色中间相隔着一湾浅绿,仿佛一条时光暗道,又仿佛是一米未被开采的矿脉。
那是时光的深处?大地的深处?或是内心的深处?诗歌的深处?
静禅入偈留白处,如此让人神往,让人充满期待走进深处。
(二)
都说诗人是敏感的,善思的感性的综合体,那么一次花开,一片绿芽,一声春雷在诗人眼里又衍生了什么?
“不仅仅是一次花开,花的心事/谁能读懂?花与花的斗艳,难道仅仅/是为了争夺一双双美好目光的垂盼.....
这是推开生命之门后的/第一个壮举/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从无到有/从匍匐到挺立的划时代标记。
从九霄到九泉,从河之源到河之尾/从一到无穷,从高潮到落潮/云,不一定是云/天空,不一定是别人的天空。”
这样的高度和深度,从生到死,从有到无,从河流到天空,诗人是匍匐着洞悉世界的本质,时光的内涵。
这样的透彻,把一次轮回,一个过程,看作是一次完成,一次完满。
这就是诗人坚定而又执着的对生命的态度。
(三)
于诗者而言,无论是世间万物亦或红尘之外,或是与时齐肩,
都难掩其悲天悯人的骨质,这首《打谷老人》,我们感觉到了诗人的悲悯之心。
“枯瘦的手/举着稻杆 一下,一下/捶打着谷桶 一粒,一粒/碎成金黄的夕阳”,
打谷老人是诗人的父老乡亲?是我们共同的父亲?是大地的儿子?
这幅画面,不由得让人想起米勒的名画《拾穗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总是相通的。
这首诗让我们真切看到诗人隐忧于大地隐忧于大地的儿子隐忧于我们共同的父亲。
画面的描写细腻柔软,从而达到情感的传递,看似朴实,却句句温情。
(四)
或许你进过各种各样的门口,学校的,教室的,办公室的,餐厅的,ktv厅的。
“悬在时间的隘口/怅望了一千年/那一团云翳/ 不时在瞳孔中沉浮”,这样的《村口》,你进过吗?
村口,在诗人的心上,是眼睛,是窗口,是思乡,更是期盼与希冀。
原乡很近,近到诗人触手可及,原乡又很远,远到一双眼睛在窗口上怅望了千年。
村口,仿佛一盏古灯,照着村庄的古朴幽深,照着进进出出的人们,
如今,披满阳光的村口,被风,撞碎了玄色的门。
独特的意象捕捉,舒缓的词意铺陈,给读者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
用心思考生活的人,对生活的态度一定是谦卑的,由此而生的文字也一定是谦卑的。
用《低处》的眼光看世界:“感觉是地球的中心/没有抛物线一样的危险”
这样的低处,让人有沉实、厚重、安全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旷野。
来自低处的野花,野草,沙水,石子.....弯腰或是匍匐,都“被精神的力充满/滋生一样的爱”
诗人用如此笔调渲染的低处,让高处的山,不经意间晃了一晃。
结尾如神来之笔,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想象的的画面。
低处蕴含的深意,引人深思。
(六)
“这时我体内充满阳光的影子/木叶在颤粟中涨潮/我用目光描摹笛的旋律,写下最初的迷狂”
开篇,如此的引人深入,莫非这小小的木笛凝结着诗人的某些情结?
是童年的笛韵,是芳芳的河流,是秋风中的绿星星,是叶子一样飘落的父亲母亲,
是村庄的每一个夜晚每一双眼睛每一颗心灵。这样的叶笛,吹亮的何止你我的心?还有大地的心啊。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礼记》的这段描述,是否这首《被叶笛吹亮》的最好诠释呢?
(七)
你也许亲历百处风景,而你能几经江南入梦,巷陌氤氲?
诗人以左右的墙,明清的石板路,浓墨的灯笼,灯笼旁的女人,女人边的古婚床,婚床上不断的新人,
这样一幅幅画面的呈现,以其蚀骨的丰茂入画成诗。
然后以“弄堂是一条长长的尾巴,一道历史的夹缝”的面目来探访江南,探访《江南古弄堂》。
让漫漫等待的人遇到,做回诗里深情的韵脚,
让所有的激情都不会迟到,不管是秋香还是李师师。
(八)
我不是壮家人,体会不到壮家新娘汲水时的喜悦。然而,我却在诗人的诗里,
真切的感受到了壮家新娘那种莹莹于水的对幸福的期盼。
诗人巧妙的运用了水中的月色,井中的星星,鲜嫩的朝暾,深邃的眼神,等等一系列的意象,
让我们看见左肩挑着爱情,右肩挑着未来儿女笑声的汲水新娘,正盈盈向我们走来。
平白得如此真切的描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红尘之中,幸福就在咫尺。
(九)
我本是怀着对诗歌像对情人的心情游走于诗中的人。然,读唐德亮老师的这本诗集,
我却想以游离于诗外的心来读,因为唐老师的诗歌早已到达看山是山的最高境界了。
若我再以遣词造句,意象营造来评论老师的诗歌,反倒有班门弄斧之嫌了。
唐德亮老师的诗歌,朴实得就像亲人般的倾诉,对大地,对村庄,对田野,对大山,对河流,对父亲母亲,
对乡亲,对村长,对支书......就像你身边的一位兄长,把对土地炙热的爱,娓娓道来。
细读老师的整本诗集,我不由得借用诗人三子《秋风》里的那句:“向蛰回土里的虫子,交出失聪的耳朵”
我们需要倾听的,是诗人写给大地的情语,我们想要回的,是蛰伏在大地深处的耳朵。
我固执的认为,唐德亮老师的这本诗集,是写给大地的,投递地址,一定是“大地‘,收信人姓名,一定是 “深处”。
被我瞥见的沉实和厚重,是我写不出的韵味。
谨以小感蚁字,感谢唐德亮老师的厚赠,有来自诗歌的深情,当然,也包括赠书。
若我的解读有不及之处,还望老师海涵。
2013.11.26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