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架不是很大,不是很大的书架上,书还不是很多。可是书架上的书,我准确地说:“一本也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但是我非常地爱护它们。也许就有人会说:“那一定没有什么好书了”。是的,像徐志摩、海子、普希金、高尔基、名家的诗歌散文等等,这些书拿到手里,躺到床上或靠在椅子上,读上几页后,目光便会自动转移到什么也没有的天花板上。
电脑出现后,圆了许多人的梦,很多不太成熟的作家,都在网络上有了笔名。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既然把自己推上这条路,那就得拿出一些文字来,让朋友们去欣赏。然而,到了这时候才懂得:“背书包上学读书时的意义”。
有一天在博客里,无意中看到一首诗歌,语言非常精悍,哲理还通俗易懂,很有吸引力。于是就点击网名,走进他的博客。博客里的首页,是一篇置顶的售书博文,我并没有在意。点击了博文目录,欣赏了几首诗歌,阅读后感觉非常有嚼头。于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一个顿号。离开他的博客之前,仔细看了一遍,出售的两部书《银河诗集》和《云上的太阳》与作者简介,渐渐地有了一种购买的欲望。
作者是郑州铁路工人,当代诗人,潘柏顺先生。“没有开花也要结果”,是他执著的追求,也是我的向往。通过联系后,我购买一本《银河诗集》。其主要目的,是给作者一个支持与鼓励,其次,如果是一本好书,带在身边方便阅读,担心的是又给书架增添一份重量。现在看来,这些想法都已成为泡影。阅读《银河诗集》后,我清醒了,不是我在支持鼓励作者,而是他支持鼓励了我,去写诗,去创作。
我得到这本书时,是一天的中午。我把午休的时间调整到晚上,来到一个没人能打扰的地方,打开书左瞧右看,浏览了一下目录,详细阅读了本书的“序”。阅读了几篇诗歌后,感到有些寂寞了。因为诗歌的写作背景是文革以前,那个年代,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类社会呢。没有经历,就没有了感情。但是从诗里行间看出,诗人的写作脚步迈得多么稳健深长,锲而不舍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呀!
一天的繁忙结束了。拿起书,打算改变阅读方法,从后往前看。在后记中我看到,作者没有用华丽词语包装自己,平易近人感到非常亲切。了解作者曲曲折折、辛辛苦苦的人生和创作经历。分享了作者《终于要出一本诗集了》时的喜悦。我和作者虽然年龄不同,但是从作者的诗歌里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似乎都与生活中的我们密切相关。如:《远去的笛声》他唤醒我童年的记忆,而我的童年,就连瞧笛子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得到,记得小时候能吹响的,只有一个挂在脖子上的口哨。像:组诗《初恋的昨天》,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肯定不会都有那样深情的诗歌。《书架》是一个简单名词,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一个听话、漂亮、可爱的伙伴。深思!是不是一个诗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后,诗歌就像泉水一样捂按不住了呢?这是我苦苦追寻的,读书就是为了找到这口泉水。这本书我从结尾已经阅读到开篇的序,下个日程的安排,去挖掘每首诗的内涵和研究作者的写作理念。
《银河诗集》和我朝夕相伴数月
它不就是一本书吗?不!它是一位美丽的少女
它是一位少女?不!它是一个诗人,在我身旁讲说着,他的人生
《银河诗集》它是一个饥渴的男儿,夏日里的一杯冰镇啤酒
《银河诗集》它是痛苦的病人,一方良药
《银河诗集》它没有开花,就结果了
2013年12月2日于葫芦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