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位于广东省北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与江西省的大余县、信丰县、全南县相邻。南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建立的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929年1月至1932年7月,毛泽东曾三次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粤赣交界的梅岭,进入广东南雄进行革命活动,把南雄人民的武装斗争推向了高潮,为南雄人民后来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毛泽东初到南雄点燃人民希望的火焰●
当梅岭纷纷扬扬飞雪的时候,驿道两旁的寒梅傲然屹立,枝干,如铁,树枝横斜,小小的身躯无畏地迎着暴风雪的侵凌。梅花静静地开着。它是雪国奇葩。花朵,如散落般,花色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梅立在瑟瑟寒风中,盈盈罗浮之气,说不上自哪里来,又说不上往何处去,若有,还无,似馥郁,又飘忽,觅而无味,衣袂一动,分明有满袖暗香,分花拂水。梅花用天使般的笑引领着春天到来。
在山上,-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意志风发笫一次踏上这块土地。一个高个子咬了一口辣椒干,操着浓重的湘音对随从说道:“梅岭以‘梅盛、花奇、风雅’被世人称道,驿道寒梅素为岭南胜景之一。梅花因南北气候差异,既有‘南枝先开,北枝后放’之奇,又有漫山夹道之盛,吸引着历代不少名人前来踏雪寻梅,抒情咏志,如张九龄、苏东坡、朱熹、文天祥等,传世诗篇1000多首,正是‘一路梅花一路诗’。”
在山下,拄着拐杖的,挑着破罐破钵的,携儿拖女的贫苦人民,沿着曲曲折折的驿道,向着南康、大余乞讨而去。
这就是八十几年前的一幅另类“踏雪寻梅图”。
农村包围城市,表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他,是那操着浓重的湘音的高个子毛泽东,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把星星之火,变做燎原的圣火……
1929年1月24日,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在到达赣粤边界进入南雄,经东山岭背、黄坑、上下杨梅、直下小梅关、东山门、钟鼓岩,向东经邓坊的蓝田、益田,到达油山的茶田,占领了十里岭,对占据在白石埂的敌军形成了包围,击溃敌人的一个团。这支文明之师所到之处,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初,中共南雄县委领导了有三万余人参加的农民暴动和土地革命运动,但随即遭到反动派的镇压,数百名农民在这次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从此,南雄的革命斗争处于低潮,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毛泽东的到来,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火焰。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率部经上朔到达锦陂。红军在油山上朔村新屋门墙上写下 “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在油山镇上朔徐家祠堂正门右侧墙上写的 红军标语《当红军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谁来压迫人。当兵就要当红军,帮助工农打敌人。买办豪绅和地主,杀他一个不留情。当兵就要当红军,退伍下来不愁贫。会做工的有工做,会作田的有田耕。当兵就要当红军,冲锋陷阵杀敌人。消灭军阀和地主,民族革命快完成。”
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在禾场休息。当地群众听说红军到来,无不欢欣鼓舞,许多人送茶送饭,并拿出准备过年的糯米糕让红军品尝。当他看到村里的房屋被烧光了时,毛泽东眼眶湿润了。他便向身边的群众问道:“这是谁烧的?”群众说是国民党军队烧的。毛泽东指着被烧的房屋说:“这笔债,一定要他们还。”当晚,在井湾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站在会场上,情绪激昂地说:“穷人要闹革命,打倒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我们穷人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我们红军也是穷人,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和红军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打倒反动派,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跟地主财东斗,跟白狗子斗,跟他们斗到底,今天,他们烧了我们的房子,明天,我们一定要他们来偿还。”毛泽东的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
毛泽东、朱德在锦陂稍作逗留后,又率部队到达乌迳的王木岭。在这里,接见了南雄县委的负责人,毛泽东对南雄县委的负责人说道:“我们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激发起他们的革命热情;广大农民是我们事业永不枯竭的源泉,是革命之母,只有依靠他们,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时,他显得异常兴奋,双眼炯炯发光,高昂着头,继续说道:“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而要赢得农民,就必须满足他们对土地的要求,我们要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育群众,例如,我们讲打倒帝国主义,群众不明白,但我们将它改成打倒洋财东,群众就知道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这位负责人深受启发。他表示一定要把南雄的革命烈火燃烧起来。在王木岭,毛泽东、朱德又召开了群众大会,并将10支五响步枪和一批子弹赠送给南雄县委,然后率部队经乌迳官门楼,穿界址圩向江西信丰进发。
●毛泽东住进南雄城宣传革命道理●
毛泽东于1930年再度率红四军进入南雄。这时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蒋、桂、冯军阀大战的空隙,红色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发展,赣南已完全为红军所掌握,闽西六县全面暴动,红三军和红十二军相继成立,各地苏维埃政府纷纷创立,红军在苏维埃推行土地政策深得农民的拥护。面对这种局面,蒋介石慌了手脚,仓促组织"三省会剿",命令广东军阀陈济棠、陈维远、余汉谋向苏区逼近。
4月1日,陈济棠、余汉谋命吴文献教导团向江西大余进犯。红四军在大余城郊外五里的一个小山坡草坪上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准备消灭来犯之敌。毛泽东在会上动员道:敌人有一个吴文献的教导团到了南雄,前面就是梅岭,离这里只有12里路。不管它什么团,今天我们都在梅岭将它消灭。会后,毛泽东亲自指挥部队,直奔梅岭,将吴文献团的一个营消灭,缴获长短枪500余支。
4月的梅岭,已是山花烂漫的时节。毛泽东站在梅关古道旁,放眼四周,红军战士正从他身旁走过,山下红旗招展,山上鸟语花香,真可谓“风展红旗如画”.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他信心百倍,雄心万丈。这时,朱德也赶了上来,他们并肩而行,指挥红军直指南雄县城。
红四军在进行到珠玑时,又与吴文献调来增援的一个营遭遇,红四军迅速发起了攻击,将该营击溃,于下午5时进入南雄县城。
古老的雄州镇因红军的到来而平添了几分热闹,红军搜抄了附敌的"同丰厚"百货商店,烧毁了国民党县政府,打开监牢释放了被关押的政治犯,吸收他们参加了红军,抓住了一个民愤极大的警察巡官游街示众,并将其枪毙,为民除害。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人民的爱戴。
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在南雄县委书记彭显模的陪同下朝孔圣庙走去,在那里参加群众大会。沿街的店铺旁,到处贴满了红军的安民告示和"平买平卖,公平交易"、"老百姓不要怕,大家开门营业"、"取消苛捐杂税"、"红军官兵待遇一致"等标语。沿着石块铺成的街道,他们边走边聊。毛泽东忽然幽默地对彭显模说道:"南雄人民有革命的好传统,南雄人喜欢吃辣椒,吃了辣椒就容易激动,一激动就要造反,反动派最害怕我们这些吃辣椒的人。"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一会,便到了孔圣庙,这里周围插满了红旗,热闹异常,毛泽东等人走进大成殿,殿内外黑压压一片挤满了人群,他们久闻朱毛大名,各种传闻如雷贯耳,今日有幸,都希望能一睹朱毛的尊容。毛泽东风趣地对大家说:"大家都叫朱毛,朱毛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现在我告诉你们,朱毛是两个人,朱是朱德,毛是毛泽东,但朱毛又是不可分的。反动派将我们描绘成青面獠牙的恶魔,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了。"说着,他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毛泽东也和大家一样,都是穷人,朱毛红军就是替穷人打天下的军队,我们穷人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将地方老爷洋财东打倒。”毛泽东向群众阐明共产党的政策和红军的宗旨;号召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动员群众起来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军阀的统治。毛泽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毛泽东讲完话后,时间刚刚好早上八点正。
八点正,这是太阳光照十分璀灿的时刻。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是应该时时闪射出光辉的。为了革命斗争,毛泽东永远执着地追求……
红军在南雄驻扎了一个星期,没收反动豪绅的财物,还筹得现款4万元,作为军饷。许多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次进入南雄,大长了南雄人民的志气,给反动分子以沉重打击。
4月7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离开雄州,经乌迳返回江西,沿途又歼灭民团700余人,使蒋介石"三省会剿"的阴谋彻底破产。红色根据地却得到进一步扩大,南雄县委也划归赣西南特委领导,南雄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亲自指挥水口战役●
1932年5月,毛泽东正随红一、五军团在进军闽南的途中。蒋介石命令广东军阀陈济棠、余汉谋进攻赣南,侵占了赣西南大片地区。这时,毛泽东接到党的临时中央关于“红一、五军团主力应与河西三军团相呼应,解决赣粤敌”的指示,他决定挥师赣南,与三军团会合,夹击粤敌。毛泽东不顾天气炎热和长途行军的极度疲劳,昼夜兼程,于6月底进入南雄乌迳,并派部队占领了梅关,将进驻赣南和南雄的余汉谋部分成两股,逼使余部重新布防,急调张梅新的粤军第四师回南雄驻防。虽然这时党的“左”倾路线排挤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但他凭自己崇高威望,他的战略战术仍被广大指战员所采纳。
7月7日,粤军第四师到达乌迳,红一方面军命令五军团和江西独立第三、第六师共同歼灭粤敌第四师。8日凌晨,五军团在向乌迳开进途中发现敌四师由浈水南岸向南雄方向逃窜,立即改变行军方向,向水口圩堵击。当天下午1时,五军团在水口以东的篛过隔河与敌四师打响,拉开了水口战役的序幕。随即五军团以十三军从正面攻击,以第三军由左翼渡河绕到敌后,很快就击溃了敌军两个团。当晚,敌四师退守水口圩及附近高地。9日凌晨,五军团向水口之敌发起进攻,在浈水南岸高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拚杀。中午,敌人援兵赶到,以10个团的兵力向第三军阵地猛扑,战斗异常激烈。红三军指战员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阵地几次得而复失,部队伤亡很大。在这危急之时,陈毅率领独立第三、第六师赶到,打退了凶猛的敌人,稳住了阵脚。水口东面阵地上,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棠亲自指挥部队同敌四师进行白刃战。他脱掉外衣,只穿一件白衬衣,指挥着四、五千名手持大刀的战士,分四路冲向粤军第四师阵地,随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战士们手起刀落,敌人一片片倒下,阵地上尸横遍野,战士身上血迹斑斑。敌人一次次进攻,又一次次地溃退,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 10日拂晓,毛泽东亲自率领一军团和十二军赶到水口战场。他了解到敌我两军的作战态势后,又亲自观察了敌军阵地,随即命令一军团和十二军分别增援两岸的三军和十三军。上午7时,两岸的红军同时向敌军发起攻势。浈水两岸,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倒下的红军战士和敌军尸体互相枕藉,浈江河水也被染红了。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经两小时激战,敌人终于抵挡不住,向南雄方向溃逃,红军乘胜追击。在追击过程中,五军团政委肖劲光突然看见追击队伍中有个大高个儿很惹人注目,急忙撵了上去,靠近一看,竟是毛泽东。毛泽东端着一支驳壳枪,一边往前奔走,还一边举枪高喊,让战士们快追。肖劲光一看这阵势,吓得不轻,毛泽东这阵子把自己当个排长冲在战士前面,要是有个闪失,怎么向中央交待?肖劲光手一挥,一个班紧跟在他的身后,把毛泽东围住了。“毛泽东同志,这里危险。离开这里!”毛泽东停住步子,哈哈一笑说:“追歼残敌,乃一大快事也!待我追至前方树林,坐下歇息不迟。”说完,驳壳枪一挥,迈腿又往前跑。战斗中毛泽东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对红军指战员鼓舞极大。红军浴血奋战,与敌人相持三天两夜,10日终于将敌全部击溃,杀敌3000多人。浈江啊,你该是毛泽东亲自指挥水口战役见证人吧。请你告诉我,为了水口战役,毛泽东熬过几天通宵达旦之夜?他身先士卒,穿过多少枪林弹雨?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站在浈江岸上,望着硝烟滚滚的战场,感慨万千。这次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红军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几千名红军战士倒在浈江两岸。几千名战士,这对红军、对于中国革命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他们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为了保卫红色根据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到这里,毛泽东默默地面对那些红军战士倒下的方向三鞠躬。
水口战役后,红军在界址圩休整了一段时间便回师赣南。经水口战役重创的粤军再也不敢随意进犯苏区,使赣南根据地安定了一段时间,为此后红军向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水口战役期间,有着光荣传统的南雄人民,在南雄县委的领导下,纷纷组织起来支援前线,为红军送水、送饭、抬担架、挑弹药,收养伤员等。南雄人民为这一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水口战役的评判,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一九三二年七月在广东南雄水口圩地区对陈济棠的作战,吃了兵力不集中的亏,如象水口圩……这类的仗,本来一般算作胜仗,而且还算作大胜仗的,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 啊,我明白了,这是一颗金子一样的心。这就是毛泽东执着的追求。他向来主张以最少的牺牲来换取最大的胜利,他从来都不欢迎这种拚消耗的胜仗。蓦地,我觉得:毛泽东的意志、胸怀、信念,多象眼前这不尽的浈江啊!不管沿途有多少崇山峻岭,峡谷险滩,它总是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地滔滔流去,奔向浩瀚的大海,谁也阻挡不了它前进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