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介操 (1907-1951年),又名镜堂,广东韶关乳源县四区(今广东省乐昌市梅花人)清洞廖家村人。中国国民党党员,民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咨议,广东省民政厅视察员,中国国民党乳源县党部书记长,粤、赣、湘边区剿匪总指挥部坪石指挥所副指挥官和乳(源)乐(昌)宜(章)连(县)阳(山)五县边区联防指挥所指挥官等职。1950年于广州被中共军队俘获,1951年2月19日于乳源县被中共当局枪决。
以下为廖介操先生年代简谱:
清光绪33年(丁未1907年)出生于广东乳源清洞廖家村。
民国3年(1914年)于乡中就读私塾。其业师罗琴堂先生为之起名介操,谓法前贤介之推情操,立志做人之意。
民国17年(1928年)考入乳源县立师范1就读。
民国19年(1930年)于乳源师范毕业,后任教职。
民国20年(1931年)弃教经商。
民国22年(1933年),由乳源县政府选送入广东地方自治工作人员训练所第三期受训(同期受训学员还有丘绍全、邝邦周、杨高材、林绍徽、沈世熊、张作舟)2,该所所长由广东省民政厅厅长林翼中兼任。
民国23年(1934年)任陈济棠广东省政府民政厅视察员。
同年,经林冀中推荐,当选广东省参议会参议员。期间,会见过乳源县长谢崧举。3
民国24 年(1935年),考入广东军事政治学校(亦称广州燕塘军校)第一期军事政治深造训练班特别组学习,校长为陈济棠,该校隶属于陈济棠第12集团军4。杜益谦、黄麟书、李扬敬(原第三军军长)、林时清(原任广东宪兵司令)、罗植椿、林冀中等国民党政要曾在该校任教职。
民国25 年(193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东军事政治学校,随即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咨议。同年,当选国民党乳源县乳北党部书记,兼任抗日反共义务联队队长。
民国26 年(1937年),中日战事起,乳源成立抗日自卫大队,廖介操以国民党乳北区党部书记身份兼任抗日自卫大队长、乳源县政府壮丁中队长、警卫队管理委员兼出纳股长等职。期间曾积极配合专署保安中队清剿活动在乳北的中共湘南游击队,中共宜乐县委书记贺畔朵死于清剿行动。
同年,将清洞乡孔圣会馆改建为清洞乡政府办事处;将清洞乡蒙童馆改建为清洞乡中心小学,清洞乡成为蒋介石新生活运动名噪一时的模范乡。
民国29年(1940年),国民党广东省乳源县党部正式成立,任国民党乳源县党部执委会委员。
民国33年(1944年),任乳源民众抗日统率会大队长,屡次组织指挥军民抗击日寇。同年,任国民党乳源县第六区党部书记。
民国36 年(1947年)春任国民党乳源县党部书记长。是年7月,廖介操以党部书记长身份召集乡镇长和乡绅代表十多人在乳源妙香茶楼,酝酿成立乳源县总工会。
同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国举行行宪国大代表选举。廖介操与谢又生、刘复英、廖仲民角逐乳源县选区国大代表,廖介操胜出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
民国37年(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召开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即行宪国民大会),选举中华民国总统和副总统。廖介操先生以第二行政督察区乳源县国大代表身份出席国民大会,一同出席的同区代表还有薛岳(乐昌县)、张发奎(始兴县)等5。
民国38年(1947年),值国共内战胶着之际,廖介操受命出任粤、赣、湘边区剿匪总指挥部坪石指挥所副指挥官和乳(源) 乐(昌)宜(章)连(县)阳(山)五县边区联防指挥所指挥官,围剿五县边境的游击队。
同年8月,到广州谋划组织五县武装力量阻击中共军队。
1950年春,组织乳源县千余国军攻打中共三区人民政府,并策划四区县中队策反,意藉此颠覆中共新政权。6
1950年冬,廖介操先生准备与梁渭韬先生由穗赴台,在广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7
l951年2月,经中共广东省北江专署法院判处死刑,同月19日,被中共当局于乳源枪决。8
●注释:
1、据杨民生《“国大”代表廖介操其人》(《乐昌文史5》),另据《乳源瑶族自治县志》记载,1929年7月5日,“乳源县立师范讲习所”约40人曾举行毕业留影。1932年9月,“乳源乡村师范”正式成立,陈天佑任校长。
2、据刘复英《陈济棠在广东的“地方自治”及有关“美金股票”之谜》(《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九辑社会类》)文。
3、廖介操当选省参议员的时间,各文献记载各不相同:1、杨民生《“国大”代表廖介操其人》(《乐昌文史5》)一文称是抗战胜利后。2、原国民党乳源党部书记刘复英(廖介操前任)《陈济棠在广东的“地方自治”及有关“美金股票”之谜》(《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九辑社会类》)为1934年,本文按刘复英的主张。3、《乳源瑶族自治县志》第三章《参政议政机构》叙述为民国20年(1931年)。抗战后的乳源省议员选举结果,《乳源瑶族自治县志》与刘复英《我任国民党乳源县党部书记长的前前后后》(《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中的叙述,都是1946年乳源举行省参议的选举,刘复英、毛润丰、廖介操、杨寅恭为候选人,经投票,杨寅恭最终胜选任省参议员。由此可见,廖介操抗战胜利后并未任省参议,至于廖介操是1931年还是1934年当选陈济棠广东政府的省参议,还须更可靠的史料印证。
1935年出版的第1期及第2期《广东省参议会月刊》中,约有17份提案的连署人为廖介操,这些提案的连署,正是廖介操在履行省参议员的职责。
4、1935年第291期《广东省政府公告》第1063号文件《抄发军校深造班特别组学员考察规程及考察地点表》(1935年3月23日发文)公布,廖介操考察地点为乳源、乐昌。
另陈曼湘《回忆燕塘军校》(《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五辑军政》)一文对燕塘军校有简略叙述。
史料记载,燕塘军校前身为黄埔军校燕糖分校,它是1927年后由于黄埔军校师生人数增多,军校原来的校址过于狭小,遂决定在广州燕塘训练黄埔第七期入伍学生。黄埔军校结束办学后,陈济棠在燕塘分校原有校舍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东军事政治学校(通称燕塘军校)。
1936年两广事变之后,蒋介石派陈诚接收了燕塘军校,并在此校基础之上成立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燕塘军校的前3期毕业生也被统一比叙为黄埔毕业生。
5、《民国人物大辞典》行宪国民大会广东省代表姓名录(1948年3月29日——5月1日)如下:
李文范 伦蕴珊 王志远 陈剑如 李粹芳 吴荣楫 高 信 萧次尹 刘丽生 张惠长 陈叔英 徐维扬 王宠惠 香翰屏 陈济棠 陈宗周 黄 伦 颜国藩 沈哲臣 萧吉珊 侯标庆 林乾祜 林云陔 黄泽浦 黄珍吾 梁应棱 陈 策 孙家哲 陈宁清 吴逸志 罗翼群 关伯平 黄范一 张发奎 李及兰 吴公虎 谢瀛洲 王名烈 邓定远 何 荦 萧祖震 郭永镳 陈伯骥 薛 岳 许赓梅 简作桢 侯文威 李悦义 骆凤翔 叶颖基 崔广秀 邓龙光 罗伟疆 莫家励 虞泽广 李彦良 黄天鹏 廖介操 罗卓英 王德全 关昌荣 苏秀谦 吉章简 吴敬群 陈书畴 薛光汉 苏 子 彭天铎 潘 克 吴觉民 王开藩 黄汉源 卢忠亮 郑瑞璋 伍穗新 谭应元 锺超武 方万方 蔡笃恭 王溪涧 陈继烈 徐传霖 欧阳浓 李肇统 锺介民 李满康 曾祥鹤 李颂启 李日光 刘尔题 谢 鸿 唐耕诚 方彦儒 陈学谈 曾三省 陈焕章 陈鸿藻。
廖介操先生出席行宪国大的事,在乡中曾妇孺皆知。村中老人言,彼时在清洞读小学,学校曾贴有廖介操与国府各政要的留影供学生观赏。
6、1949年10月9日,乳源县解放,属广东北江行政公署(后改称粤北行政公署)。乳源地处粤北山区,中共占据县城建立了新政府,然境内多有国军武装势力,小规模战事仍不时发生。
7、廖介操被中共当局逮捕时间各史料存在分歧,《乐昌县志》人物篇《廖介操》记载是1950年6月在广州被捕。杨民生《“国大”代表廖介操其人》则模糊叙述为1950年夏,同时说是梁渭韬带中共抓捕的。梁渭韬带路这一说法在乡中是最广为流传的一种,有相当的可信度。然《乳源瑶族自治县志》又记载1950年10月上旬,毛润丰、梁渭韬在乳北梅花组织湘粤赣边区反共救国军,毛润丰、梁渭韬任正副司令。如此记载时间无误,则梁渭韬那时未被中共策反,自然也不能“带路”抓廖介操。从廖介操被中共当局于1951年2月枪杀的时间及从当时中共办理国民党军政人员案件的“高效”推测,廖介操被捕时间似乎应在1950年冬。在当时,中共很少用8个月这样漫长的时间去审判廖介操这样身份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1949年10月14日,中共第十五兵团先头部队从广州北郊攻入广州市区。同日,广州宣告解放。广州被中共占领,国军主力撤退至海南岛。彼时,两广、海南岛是国共内战的最后战场,1950年的广州,仍有相当国军势力在活动。杨民生《“国大”代表廖介操其人》(《乐昌文史5》)一文叙述,广州解放后,廖介操准备赴港(香港彼时为英殖民地,国府于内战失利后,相当多的国府军政人员或赴港定居,或取道香港再赴海外,廖介操国大代表的身份,其赴港极有可能是取道香港再赴台湾,廖介操准备赴台的说法有相当情理根据),由于旅费不足,遂请梁渭韬(乳源县参议副参议长)回乡筹措。梁渭韬回乡被中共策反,供出了廖介操的行踪,并使之被俘。
8、《乐昌县志》记载:1951年2月19 日,国民党粤、赣、湘边区剿共总指挥部坪石指挥所副指挥官兼乳源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廖介操(梅花人)在乳源被处决。
●参考文献:
《民国人物大辞典》,徐友春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下》,刘国铭主编,黄晋明,陈予欢,王叔凯副主编;团结出版社, 2005年版;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刘国铭主编,春秋出版社, 1989年版;
《乐昌县志》,乐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乳源瑶族自治县志》,乳源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广东省参议会月刊》,1935年第1期;
《广东省参议会月刊》,1935年第2期;
《广东省政府公报》,1935年第291期;
《广东省政府公报》,1935年第292期;
《广东省政府公报》,1935年第293期;
《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1935年第495期;
《广东文史资料精编 下编 第1卷 民国时期政治篇上》,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版;
《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五辑军政》,李齐念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版;
《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九辑社会类》,李齐念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版;
《乐昌文史5》,乐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8年12月版;
《乐昌文史8》,乐昌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8年12月版;
2013年11月30日初稿
2013年12月29日修改
2014年1月5日最后修订于顺德
【声明:本人系由本人耗时一年多收集资料编辑整理而成,任何人转载、引用本文均需注明出处,传统媒介刊载需征求本人同意(梁树华电邮:lshua-010@163.com)。尊重版权,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