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仰观天下只求真
 
仰观天下只求真
  文 / 杨青松
                                                                               


                           ——读唐德亮《惊蛰雷》有感

        
   “穿过历史的隧道\与无数的先哲邂逅\三千年兴衰如浮云飘飘渺渺\五千年历史如黄河此涨彼消\黄土地埋下多少累累白骨\又长出多少不灭英魂……”
    惊读唐德亮长篇政治抒情诗《惊蛰雷》,眼前展现的是一幅中国人文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与当今社会交汇的画面,风展红旗,大河奔流,黄鹤千里巡故地。此时,思绪需要穿越,周游天宇世界,方可抵达彼岸。寒窗四眺,捧诗揽读,愁看山中方数月,惊异世上已千年。穿越古今,全然不是屏幕上风花雪月与轻松浪漫的剧情。历史复活,从奴隶到将军,才子与佳人,妖魔近鬼怪,信仰与权宜,看各路人马粉墨登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停转换,让人悲喜交加,甚至愕然。看起来,政治抒情诗和浪漫显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血雨腥风与战地黄花岂能共荣。如果还要在作品中寻找共性,以吾之见,那纯粹是压抑的浪漫,沉重的浪漫,戴着金箍棒的浪漫。雨未停,蜷缩斗室,我似乎隐隐听到了惊蛰的雷声。
    读诗甚少,对政治抒情诗的印象,只是在年轻时读过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诗,且都返还流逝岁月了。唯一记忆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似乎可以归类于政治诗中,我比较喜欢。理由有两条,敢于针砭社会弊端,幽默风格和思想的睿智。再读《惊蛰雷》,感觉这风格显然是不相同的,不可同日而语,也不需要比照而语。幽默,披上了政治的外套,该遮即遮,该显就显,自然是背离了我们一般的思维模式,思想和艺术的统一是极具难度的。思想是形而上的,内容是形而下的,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还好,语言是思想的火花,把握的好可以兼容。政治幽默,过隐难以理喻,过显流于自娱,冲淡诗意。我以为《惊蛰雷》的幽默是分部体现在诗的结构间。它泛而广,散而悲,公开内心陈述。隐喻夹着暴露,慷慨伴随激情,读之,时时有一种憋屈在胸,难抑伤感凄凉。冬日雾霾弥漫,空气令人窒息,无形的负重从四维空间逼仄过来,一种欲脱难松、欲罢不能的莫名状态,让你浑身疲态,甚至虚脱,却不知为何如此。
    历史不知道可不可以倒流,我对自己的思想也会疑惑。一些事情有感觉却不明白,一些事明白却不说或言不敢说。勇敢的诗人来了,用诗来说了。无论观点与否,诗人的胸襟是开放的,作品是内心原声的绽放,是本质的内存,这是可以印证的。我惊异读到:“豺狼般的警察张牙舞爪\尴尬的官员  惊慌失措\愤怒的工人\吐火的眼睛\怒射那嗜血的新贵”。这些句子直截了当,直言不讳。过去都是用于民众的敌对者。现在给我们“人民内部”的一些人佩戴,我居然没有任何不适,岂不怪哉乎!我用自己的眼睛说话,以诗的名义,给诗人的正义与气魄投上一票。小观大论,大观小论,皆乃法则。诗言志,诗就是心灵的一把尖锥,诗也想要把脓疮和坏死的肌肉剔除,虽难却不可以放弃。沉默太久,迸发是自然的,我们早该痛快淋漓宣泄一番了。然而,还不仅仅是宣泄,仅有宣泄是远远不够的。生锈的思想需要打磨,懒散的态度应该拧紧,诗人本意又岂止是提示众生的警觉,它更期待超越文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又是什么主义?”你知道吗?你回答吧!毫无疑问,诗人的发问振聋发瞶。
    纵观作品,《惊蛰雷》对中国历史人文的描绘是最精彩的。很多段落从中分离出来也是一首精炼的小诗,功力显而易见。“我打捞\失落的青铜,殷墟的甲骨\失落的铁钙磷\失落的箭镞\失落的文明\失落的太阳”。在这些诗句里,你发现了什么?“嵇康微笑着\用头将历史砸出了一个窟窿\非汤武薄周孔\薄权贵\薄佛像\以头颅为代价\以鲜血为筹码”让我禁不住想起七十年代的张志新,她用带血的头颅,让所有的天平都失去了重量。而我们无言,我们至今依然惭愧,是否记忆犹新。描写英烈:“忽然发现\上甘岭的海拔\一夜升高\是黄继光  和黄继光的战友\用血肉把它升高”。这是实写,是先升华再写实,先奇后实,技高一筹。近观“夜色苍茫\鲁迅的眉毛更浓了\可曾见《论语》\阻挡住洋枪洋炮\可曾见  易经咒语\掀翻潜艇?”不用争论,世人皆有目共睹。作品中对比最强烈的是从白匪无耻的手,摸遍方志敏的口袋“身上竟然一个铜板也没有”,穿越到“可爱的中国\正是这样的手太多\中国才如此贫穷”。我愤然为此击掌,昭然若揭,剑指贪腐啊!联系实际,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反腐倡廉,让我们看到斩断这些“三只手”“四只手”绝非昙花一现,长缨在手,中国梦就有希望。
    政治是一个百家争论的讲坛,不论与否,免除刀光剑影,各执一词,可以仁智相见,也算幸矣。正义,则是一个诗人的良知,一个诗人和时代同步的基座。我愤怒,一些忘了自己姓什么的人“焚历史以取暖”为鬼魂招风,此刻,诗人的诗句化成标枪投出:“日本开拓团纪念碑\竟堂而皇之  矗在\中国的国土”。令人惊心,戳人肚肠。“纪念碑在寒风中肃立\我感到它的基座\在微微颤动\顺着碑身往上望去\我看见无数的星星\盯着我……那一定是几千万烈士的眼睛而对”诗人的忧患意识跃然纸上。见惯资本“不许争论”的蛮横、暴虐和以强欺弱,让我们醒悟“资本带来了繁华\也带来了不平与凌辱\富了中国\穷了脑袋\穷了道德\ ”。作者禁不住发问:“资本”\何以成为堂皇的“主义”\并横扫神州\令无数人跪倒”。世风日下,按捺不住的诗人“在梦中,我与中国\数以百计的\文武皇帝吵架”。其胆识,担当的气概母需多言。从“历史从澄明走向混沌\它痛出了血\哭出了声“工厂\盛产五花八门的商品\也盛产肺病,再生障碍贫血\盛产断臂、断指\一根根,四万只\只是一段时间的数学\开胸验肺\一把手术刀剖开身体\让谎言无处循逃” 又让我们清晰看到诗人俯下身子、悲悯济世的情怀。描绘自由女神:“形体美丽\但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只是一块冰凉的石头”。很显然,它其中的内蕴已经超越女神自身,侧重自由,意味深长。
    从《惊蛰雷》的结构来讲,4600多行的长诗似乎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章节,这对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阅读的流畅相益。史诗性作品场面宏大,涉及内容广泛,纷繁的人物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当然,做为当今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力作的《惊蛰雷》,主题与内容的平衡度关系,也是作者需要研究考量的。放口直言,不必遮掩,在此也对作者表示祝贺。

 
2014/1/19 13:14:20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1082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163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