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既可为家常俗物,亦可为高雅精品。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关乎茶的趣闻轶事,多得不胜枚举。我本俗人,对于茶文化知之甚少,从不敢妄论。其实我打心眼里对茶有种敬畏,就如对禅佛一样,感觉离我很远,我说不清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在家乡,我们是不太习惯喝茶的。渴了,就用瓢汲一瓢冬暖夏凉的天然井水,咕嘟牛饮。井水清凉甘甜,那滋味好似喝的是玉液琼浆。记忆中家乡没有出产茶叶,不知道是不是土质和气候,不太适合种茶?但记得小时候曾经见过一整座茶山,读小学时还去采过茶。一角钱一斤的手工费,好半天也挣不够五毛钱。当时心里可是很为那些专业采茶女的不容易而感叹。
我不懂茶,所以也不太会品茶。品茶要有一种境界,而我,烦嚣满身,常常被三千烦恼丝所缠绕,根本静不下心来。真要我跻身一场茶事,感觉对茶是一种亵渎。日常闲暇时,间或有朋友邀请去“喝茶”。这所谓的“喝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茶,而只是为了朋友间相聚,随便找个茶楼,点上一壶大壶茶,加上几碟糕点,开始家长里短的谈天说地。所说之事可能跟茶没有半点关系,只在意话里的意思,根本就没有注意茶味如何,茶意何因。此时,茶,就显得有点悲凉了。
至今,所经历的真正意义上的品茶次数并不多。初次品茶是在五月诗社老师周伟、罗瑞玲伉俪家,桂老师特意带我们去品茶。那次很多诗友都去了,一张大茶几不够坐,好多人围坐在厚实的书法案台周边,劳玲姐为我们泡茶。
玲姐泡茶极为优雅,看来深谙茶艺之道。动作轻慢柔软,不愠不火,气韵澄澈,怎是一个“雅”字了得。就算不喝茶,光感受玲姐那气场,就足以让人浮躁尽去,心平气和了。 玲姐取出精美包装的茶叶,置入透明茶具,用90度左右的开水从略高处冲下。看那些紧卷的心事,在高温的热情下,慢慢舒展开来,犹如一个刚从睡梦中唤醒的女子,慵懒而恬淡。刹那间,就唤起人想要捧在手心呵护的欲望。更有一种隐痛在心,恨不能含在嘴里,用舌尖上的毒去蛊惑一番。
待玲姐将第一泡茶用来洗杯子时,我在心里暗暗着急:“这么好的茶,就这样浪费了多可惜啊!为什么茶的第一次不是给人的呢?”虽然我也知道大多数茶的第一泡是不能喝的,为的是洗去运输过程可能沾上的灰污。
当终于将古色古香的青花瓷茶杯端上手,色泽金黄通透的茶,在杯中微漾,仿佛对我有话要说。此时,我感觉茶竟然离我很近,近到我伸手可及。我顿时有点痴了,闭目深深一嗅,一股熟悉的家乡烟熏味钻进鼻端,心不由一颤,恍然间我又回到了家乡的山林里。周伟老师看了看我说:“嘿,看来你倒是懂得喝茶呀......”我不好意思的歉然一笑:“哪里哪里,我只是学样而已。”
舍不得马上喝掉这杯茶,却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品茶的记忆。我在矛盾中将茶杯放下又端起,到底抵不住诱惑,先是小呷一口,砸一下味道,然后一抬手全部倒进嘴里。一股顺滑清醇的甘香流进喉管,神台顿时一清 ,我又听到了雨润茶尖的声音。此时,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用曲江罗坑天然古茶树采摘的茶青精制而成的上品红茶“瑶山记忆”,价格不菲,一斤几千块人民币,几乎要我两个月工资。我暗暗咋舌:“乖乖,一杯茶就喝掉了我几天的工资呢!”刹那间,茶,感觉离我似乎又远了几分。
品着茶,让我突然想起女人的一生来。有人说女人如花,我要说女人如茶。少女如春叶,充满朝气又心不设防。出嫁后要谨小慎微地将心事掩藏,用光鲜的外衣把沧桑包装。年龄大的女人就如陈年普洱,酝酿一辈子的柔情,只为给人暖暖胃。而所有的女人都像茶叶一样,在成长时要忍受火的煎熬。但只要有足够的热爱,就会为他打开心扉。而一旦沉溺,就一条道走到黑,直到被泡尽最后一丝味道。这也像是女人的宿命……
一边品尝着一饮难忘的“瑶山记忆”,一边沉吟静思,忽然有了写诗的念头。当夜归家后,果真写下了初次对茶的感悟《品味“瑶山记忆”》:“滤过味蕾/ 越来越甘醇的/ 茶香 滑入肺腑/ 借一缕缕清韵 清洗/ 满身尘俗/ 慢慢砸吧出 岁月沧桑”……
2014年3月10日静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