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清远》是我的第五个诗集,也是我近四年来调整语境,改变诗风,以至整个诗观都有了新的认识,这本诗集也是我对诗歌写作一种新的尝试。
在现代诗的创作过程,在风格上我力图有所变化,总是尝试着以各种形式来表达生命中最本质的内含。我写爱情诗,希望诗中的爱情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我写工业诗,希望诗能为我的工人姐妹说一说心里话。第一、二部诗集我还是一个初入诗坛的学生,对诗歌的技巧还是一知半解,艺术上还很不成熟,但贵在有真情实感。之后,我在诗歌艺术上,注意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又习读了外国一些现代诗歌,在学习过程中,创作了第三部诗集。而到了第四部诗集时,我已有十年诗龄了,这时我开始对自己不满足,总是尝试着用各种方式去写各种内容的诗,因此第4部诗集在艺术上反而有些参差不起,内容上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我觉得,诗歌创作只要拥有原创的品质,就有一定的价值。这说明一个诗人的进步。也许诗的创作过程就是我生命的蜕化过程。几乎我的每一本诗集在写作上都有一定的变化。
那些诗集代表了我的心路的成长,我迷恋于诗,是因为诗的创作过程正是我生存的另一种形态,这种形态是灵魂自由张扬,情感随心所欲的极致表达。它通过无限的想入非非来创造另一种生命。
现代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诗只是表现了一种情绪,有的诗赋予了生活的哲理,而有的诗只是描绘了一种生活现象,也有的诗却肩负了文学意义上的许多使命,如沉重、苦难.忧患、历史、宣传等等,而恰恰忽略了诗美,忽略了诗给予人们的艺术品味。
诗歌最初是二言、三言,直至唐诗中的五言绝句、诸体兼备,走向中国诗歌的最高峰。人们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读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到了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新诗同样继承了中国古诗的精华,并发扬光大。但是直1980年“朦胧诗”的出笼之后,诗人们总在试图在寻找一种表达诗歌的最佳方式,“口语化”、“日常化”及“先锋派”、“后现代”等多种旗帜的树起,使诗歌全面倒退:语言、思想、诗意、想象力……,并逐步陷入了绝境。人们开始对新诗失望。
对于诗歌的这种现状,我既感到迷惑不解,又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写了20年的诗歌,让自己也放弃诗歌创作,总如同丢失了自己的儿子舍不得。于是,我总在想:怎么样写诗,写什么样的诗,才会让自己,让读者满意和喜爱。直到1998年,我去鲁迅文学院学习影视专业。
在北京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文学院为我们请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些老师、专家为我们上影视课,从编剧、导演、摄影、演出。凡是与影视有关的课程我们都要学。上课时老师给我们分析电影镜头,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进行分割,是高速度还是慢速度拍摄,是长焦还是特写,是全景还是近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进行比较,比较人物的个性,动作、语言。通过学习,我不仅对影视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我的诗歌创作也有了新的启示:就是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是通过画面给观众输送信息的,经典的电影作品,人物的塑造是靠演员的形体动作、眼神、人物所处的外部环境等组成,是一个个镜头的组合,而不是大段大段的台词、说教、画外音(像一些拙劣的电视剧,大声地感叫或咏叹调一样的叙说),听了只会让观众心烦意乱。
那么诗歌呢?好得诗歌同样传递给读者的是美,这种美是语言的美,是意境的美,是想象力的美,是奇特比喻的美,是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美,是景色的实与比喻的虚相得益彰的美,总之,是画面的美。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是隽永的、是耐人寻味的,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
当时在校期间我写了一首这样的诗,诗写好之后,我为这首诗做了分景头,下面就是这首诗的分镜头。
桃花
此刻,花朵在春天里 (全景)
这红桃花在林荫道边跳跃着 (中景)
阳光在叶片上跳跃着 (特写)
我和你的话语在阳光里 (特写)
跃跃欲试 (小全)
浅浅的笑 (特写)
在羞涩的风中 (叠印)
一点一点地醉去 (摇)
红桃花就随风而来 (中景,慢镜)
我的额头有一瓣 (特写)
红颜色的笑 (淡入)
做完分镜头之后,我仿佛就看到了这部诗画电视片就在眼前跳跃。这时我想这样来写诗,诗不是更有质感、更有动感吗?
我在这部诗集,做了一些努力,力图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有一点创新,能否做到也未可知,在风格的演变中我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一、镜头式的画面感,如:写《清新温矿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构画出生动逼真的画面,诗是这样写的“你看到的清新温矿泉/是一群白鸽在夜晚展开翅膀/或者是天空的一次流星雨/落在清新三坑的原野//你看到的清新温矿泉/是一坛清香的美酒/是从岩缝里流出的歌谣//是一只奔跑的小鹿,躲闪在/水边,是清风吹亮的/朵朵白莲,婷婷摇曳”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是一个或二个画面组成。这些画面有动态的,有静态的,有近景,有远景。整首诗用了8个比喻,每一个比喻都是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样带给读者的是丰富的联想。读了这首诗后,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温矿泉是“一坛坛清香的美酒”,是“从山岩的缝隙流出的歌谣”。
再如我写的《广清高速公路》,当时我想,诗人可以用多种形式歌咏公路的建设者,或着歌咏广清高速公路的平坦、宽阔、高速。我不想用别人写过的方式来写这首诗,我还是选择描绘了广清高速公路的清晨和黄昏这两幅画面,诗是这样写的“是谁为晨曦打开了大门/是谁把广清高速公路擦亮/是谁像春天的花朵一路歌唱/是谁像路边的绿叶挥动着/祝福与问候”“是谁轻轻地打开黄昏的余辉/是谁悄悄地翻开夜幕下的星空/是谁像玉兰花香留下一路思念/是谁在广清高速公路点燃了/萤火虫的翅膀”通过这两个画面写出了广清高速公路的宽广平坦,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
二、语境”的动感:如《鹿鸣晨韵》中写道:“朝晖轻轻地喊了一声/遍地就是清晨”,“朝晖”会呼喊吗,显然不会,可是这一个“喊” 使整首诗有了动感。再如《彩灯点燃了先锋街》中写道“一次灯影下的漫游/光亮是/掉在夜色里的梦”这里用的这个“掉”字显然让整首诗有了质的飞跃。还有《白庙渔村》中,第一段写“傍晚的白庙渔村/被游人的脚步踩醒”,最后一段写道“这个古老的白庙渔村/被游人的脚步踏亮”,渔村被“踩醒”、“踏亮”,使整首诗取得了简练、跃动的效果。正是这些动词的运用,让诗歌充满了激情、节奏、韵律。使诗的画面静中有动。
三、奇特的比喻句式:尽量摆脱俗套,表现出语言的新鲜和意外。如《古乐声声绕飞霞》“纤指下尽是春江花月夜的韵律/一弦弦 分明有盛唐的宫女/月亮的初升 飞霞的春雨/从古筝的弦丝间流出来”。把纤指下弹出的弦乐比作“盛唐的宫女/月亮的初升 飞霞的春雨”而“宫女”,“月亮”、“春雨”又怎么会从乐曲中流出来呢?显然又是拟人手法使古乐有了人的情感。让读者在读这首诗的同时,仿佛也听到了古乐在飞霞山缭绕,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力求语词平谈出奇:奇在高度的概括力和凝聚力。如《广东第一峰》共6小节,诗中的第一行用了排比、对应的句式,“此刻我醒着,第一峰沉睡//此刻花香醒着/夜色沉沉//此刻云雾醒着//花香沉醉/此刻险峰醒着/云雾沉静//此刻松涛醒着/险峰沉默//此刻第一峰醒着/我醉了”诗用了 “醒”、“睡”、“醉”3个普通的字,写出了山峰的变化的反差,通过这种反差即写出了第一峰的地理环境,又将激越的情感,都含凝在这些反差之中。并且用了“沉睡”、“沉沉”、“沉醉”、“沉静”、“沉默”5个词句,写出了“险峰”、“云雾”、“花香”、“夜色”、“第一峰”的形态,让虚拟的“云雾”、“花香”、“夜色”和和实有“险峰”、“第一峰”都涂上了一层感情的色彩,达到了景意“相兼”,意境交融。
作为一部诗集,写一个城市,城市的景点有相似之处,如诗集中共写了各种各样的水和各种各样的山:水有漂流的水,有北江的水,有瀑布,有温泉,有清潭、有地下河,仅是湖泊就有4个,它们是桃花湖、黄花湖、迎翠湖、长湖。山有飞霞山、广东第一峰、连山大旭山、连南万山、佛冈观音山。
我这里说一下我是怎么写这些水的,为了更好地将这些不同的水写出它们的特色,我选择了不同的角度去写水:
写《长湖月夜》,我选择了夜景这个镜头,作为抒情的主体,“于今,水牵我而来/让我坐在长湖的波纹中/只见水面上/出浴的圆月/照耀着/梦中的晚秋”这个画面是实的“圆月”和虚的“晚秋”构成的诗人情感与长湖月夜的画面。
写《佛冈观音山》是这样写它的瀑布的,“瀑布。是轻雾如烟的雨/又一寸寸地/折进了/阳光的啁啾”。瀑布是诗人们经常抒写的对像,并且常常赋予“瀑布”不同的象征意义,在这部诗集,我不想让这些大自然景色肩负什么使命,故在创作诗歌时,我坚持写景色的美,这里我就只写了瀑布的美,它“一寸寸地/折进了/阳光的啁啾”。阳光在啁啾,瀑布悄悄“折进” 歌唱的阳光里。
写《宁静的黄花湖》,我不是正面地去写湖,而是选取湖面的一个场景,我是这样写的:“这个黄花湖。正在涂写一幅山水/一对鸳鸯掠过湖面/对唱的情歌划开了清澈的水/整个画面,似乎/只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温情” 鸳鸯在湖面上游荡,用通感写“对唱的情歌划开了清澈的水”情歌会划开水面吗?不会,这是听觉到视觉的转换,让黄花湖在静中有动,并通过这个场景来写黄花湖的宁静和优美。这也是诗歌艺术的魅力。
这部诗集,我的诗观有了较大的变化,最显著的一点,认为诗歌不但具有古典意象的美,现代诗的灵动,最重要的还要有民歌式的通俗易懂。诗发表之后,是给读者看的,如果诗人创作诗歌只是为了自己读,那到无所谓怎样写,自己看了舒畅就行。换言之,诗人不但要走向内心,探入生命的底层。同时也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和民众在一起,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