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柏顺两本诗集读后
2010年我刚学会上网,只知道有个“五月诗笺”,每天就登录这一个网站。“五月诗笺”是广东的民间诗社网,虽说网络拉近了人的距离,我在诗网上一首一首读诗、品诗,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还是让我感到了陌生和距离。不久我从中发现一个人,他的诗经常提到中原、郑州,渐渐就知道这是一位河南人,我格外高兴。这就是潘柏顺先生,我在网上认识的第一个河南老乡诗友。
读潘柏顺的诗,有的热情似火、有的情意绵绵,只体会到歌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却想象不出作者的年龄。2013年7月,“五月诗笺”组织“中国梦征文”获奖者到洛阳采风,潘先生是获奖者之一。我刚下车,一位健硕敦厚的中年汉子向我伸出大手:“我是潘柏顺。” “哦,潘老师!”呵呵,客人先到了。我们就这样认识了。采风活动结束不久,我就收到潘老师从郑州寄来的诗集:《云上的太阳》和《银河诗集》。
潘柏顺先生在铁路战线上驰骋了几十年,是一位“老铁路”,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工人诗人”。读他的诗,不会有生涩难懂、朦胧莫测的故弄玄虚,通俗易懂但不浅显。著名诗人李清联先生也是一位“工人诗人”,近年来先生主张 “无障碍诗写”,希望新诗回归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扎实深厚的语言功底,写大众能够读懂、并愿意接受的诗歌。潘柏顺先生的诗正好体现了这些特点,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稳扎稳打,说真话抒实情,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平易中求新意。《银河诗集》中《饿》整首诗近乎白描:“在那饥荒的年月 /你的眼睛也是饥饿的/你用妈妈给你买早点的嘱咐/买了一些书刊杂志和连环画/妈妈端详着你逐渐消瘦的脸/望着你碗中的月牙/眼角滚动着泪花 /夸你长大了/又埋怨你 /有了书就不饿了/妈妈嗔怪地笑了”。就是这“眼睛也是饥饿的”,食物和知识的双重饥饿,一句传神。标题《饿》也独具匠心,诗人的语言功底,由此可见一斑。
初读潘先生的诗,好像觉得近乎口语,不以为然,却总有一些意象挥之不去,再细细揣摩,不由得暗暗叫好。《人流里 有一只小船》就是这样:“人流里 有一只小船 /插着火红的旗帜/装着义务打气为民服务的光华 /一位佝偻的退休工人/坚定的信仰支撑着因工致残的双腿 /双手用木棒作浆/吃力地向前划着划着”接着描写这位老人的眼睛、额头、没牙的嘴和白发,人们传颂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是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早晨 和太阳一起上班 /黄昏如夕阳留下绚丽的色彩”。读过这首诗,就如看到一幅照片,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就定格在脑海里。谁还能说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没有感染力?
其实,潘柏顺先生最令人瞩目的,是生活中点点滴滴都能入诗。柴米油盐、喜怒哀乐、上班下班、街道广场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他歌唱的内容和对象,看看这些标题吧:《有了孩子以后》《长途电话》《我从商店买回了时间》《书架》《我幸运地坐在长江边》《学跳舞》《社区舞会》《职工食堂》《午间》《女乘务员》《路轨》《路基》《挖掘机》《雨中卸车》……试想,一个常年在保温车(冷藏车)上颠簸,几天几夜的枯燥单调,在诗人笔下竟焕发出无限美感,那么生活中哪一天、哪一事不值得歌唱呢?潘先生是发自内心的歌唱生活,诗歌就是他的歌喉,写诗已经融入呼吸、融入生命!
“爱岗敬业”是我们提倡的对待工作的精神,其实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养家糊口,“干一行爱一行”也是一句提倡敬业的口号,但潘柏顺先生却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平且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不仅敬业,更是用自己不知疲倦的歌喉歌唱自己的工作——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铁路机械保温工作。《中国铁路》、《中国龙》、《出乘在保温车上》、《流动的思绪》、《太阳追赶我们来啦》,工作就像潘先生永不负心的恋人:“一边是你 一边是我/相对脉脉 相对脉脉/始终保持平衡的距离/为了轰轰烈烈的开拓/用枕木和道钉 锁住狭窄的缠绵/用理想和信念 共唱铿锵的歌/你我浑为一体 拥抱腾飞的事业”。(《路轨》)工作更是潘先生生活的轴心,潘柏顺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更应是一位以工作为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以报国的谦谦君子!你听:“中国铁路和詹天佑以钢铁的意志站了起来/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铁路 使中华民族雄风纵横 奔向繁荣昌盛……风驰电掣般地展翅腾飞”!(《中国铁路》)
“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着”,多少人向往的生活,潘柏顺先生实现了。《早晨 我们飞向工厂》,《午间》“慢三步快四步地 敲打着工厂的寂寞”,《联欢晚会》“争先恐后奔向舞台”,《周末 我们郊游》,《双休日》“……平淡而充实 丰富又多彩”潘先生就是这样生活在诗中,工作在诗中,工作是事业、歌唱是生活,这不就是实实在在地在理想中生活吗?!在这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多少人苦苦追求财富、追求权力,以为得到就是成功,把幸福快乐越追越远,潘先生却在工作和写作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
人们,做诗人吧,像潘柏顺先生这样,以诗为生活,以工作为事业,生命从歌中走过,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