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学生拿着杂志里的测试题来测我。问我是否爱读书,答案是肯定的,再问我看影视剧时,会不会经常泪流满面,答案依然是肯定的…..答完整份答卷,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我适合做小说家。我知道自己特别爱幻想,若要写小说,真的不缺素材,但我更知道自己的小说写的不怎么样,除了因为缺乏写作技巧,更主要的是因为我总是于心不忍,不忍小说里的主人公经受太多的磨难。平常日子里看书,每每看到文中主人公幸福的时刻,我热泪盈眶,每每看到文中人物受磨难,我眼泪就止不住地哗哗往下流。细细思索自己的成长之路,我这颗敏感善良的心性的形成,与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和诙谐幽默的《济公全传》有关。
从小,我就爱看书。那时候,父亲是个小小村官,村里没有办公的地方的,这样,村里订的报纸杂志等,全往我家里送。因为地处偏远山区,邮递员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每一次来,邮递员都抱来一大打的报纸杂志。这可把我乐坏了——哈,够我看一个多星期的了!
当然,我也时常会因为看书而把家务忘了,但爸爸妈妈从不会因为我看书耽误了家务而责骂我。于是,我对书报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读四年级时,我按耐不住要看大部头了,起码也得是有点厚度的书才能压得住。我的目光开始朝向爸爸的书柜。哟,《济公全传》,好厚的两本书呀!当时,电视里每晚都播放电视剧《活佛济公》。我立马把这两本书抽出来,一口气往下读,不消一个星期,就把这两本厚厚的书读完了。济公那疯疯癫癫诙谐幽默正直善良爱助人为乐的形象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他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的礼佛之道也同样影响着我的处世心态。至今,不论生活中的我还是网络中的我,都是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爱开玩笑的主儿,但我绝不出口伤人,也远离那些尖酸刻薄的人,与人为善是我的处世原则。促使我这个处世原则进一步形成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放下《济公全传》,我就捧起了《红楼梦》,并且一看就是接连完整地看了四遍。看第一二遍时,我总是随着林黛玉笑而笑,随着她哭而哭。时常把眼睛哭得红肿,吃饭时则不好意思地埋头猛吃,不敢抬起头,怕被爸爸妈妈和弟弟们笑话。爸爸妈妈深知我是看《红楼梦》的缘故,往往只是相视一笑,并不言语。我三五下扒完两碗饭,放下碗筷,抽一卷纸巾,赶紧溜进房间接着往下看了。看第三四遍时,我才慢慢悟出作者写作的明线和暗线,找出每一处的伏笔,明了小说中诗句对文中人物命运的暗示。
最令我欣赏的当然是林黛玉了。虽然略显小气,但她心地是如此善良。她的小气实际上是她的自我保护的一种外在表现。试想,毕竟是寄住在外婆家,外婆再怎么疼爱他,也解不了她内心深处的孤苦伶仃之感。林黛玉不想事事打扰外婆这个老人家,这样一种于繁华热闹之处却倍感孤独寂寞,是一种最痛苦的孤独寂寞。即使她有一双敏感锐利的眼睛,看穿了凤姐的阴奉阳违,看穿了宝钗的做作虚假,看穿了贾府里的一切,但她只是更加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尽量免受伤害,也绝不会揭人之短,绝不会血口喷人,绝无害人之心。一颗孤苦高傲的心,默默地承受着人世间的一切苦痛。凭此,善良的林妹妹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也为我树立了“以人为善”这个美好的处世形象,与父亲写在书首页的格言:“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一起,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中。
多年后,我又跳跃式地重读了一遍《红楼梦》,又重读了一遍《济公全传》。在书里,我或是多愁善感,或是风趣幽默;在书外,我活泼开朗,爱幻想,爱唱爱跳,与人为善;工作中,我主动承担,从不计较,积极投入地做事情;工作外,我与同事喝酒聊天、开玩笑、打麻将、下馆子、爬高山,玩得不亦乐乎;晚上,上上网,看看书,感觉来了就码几个字,日子过得充实快活。
感谢有书相伴,日子平淡却不失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