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詩歌的鼻祖,源自二千五百年前的「詩經」,其形式架構係以四言為主,例如「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均為四言一式,後有唐詩,宋詞,元曲.而至民國初年胡適之等人提倡白話文運動,詩亦從舊框架嚴謹的形式中解放出來,打破五,七言舊詩的形式,是故我國傳統詩就變成在白話文運動下口語化的新詩了,吾人稱之謂:「現代詩」或簡稱「新詩」.
坊間有句俚語:「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原來我國傳統詩之形成,無不在有「規」有「矩」的形式之下而塑成,故只要看它的形式,就可知道它是不是一首詩了?現代詩完全放棄我國傳統詩形式上的規範,由作者自由創作,而至泛濫成如今有人批評它是:「分行的散文」! 現代詩遂與廣大的讀者漸行漸遠,殊為憾事!筆者覺得現代詩是否亦可有它自己一套自由開放的新模式?以取代我國傳統詩嚴謹的舊模式,似不無可予商榷之處!雖然現代詩被人誣衊只是一種「分行的散文」, 這是一桿子打翻一條船的說法,因現代詩在沒有規矩之下難成方圓, 固是事實.但一首好詩之認定,最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如果說詩的「形式」是一首詩的骨架,則詩的「內容」可就是一首詩的靈魂之所在,要讓讀者讀後會有所「感」,而這感動之深淺?當然亦與此詩評價之高低成正比.是以一首好詩的形式,無不在它內容的主導下而完成. 取模之意; 即是作者應注意到詩中的類疊, 對稱, 排比等因句生句, 因段生段, 引用蕭蕭教授所說要「推湧出主題意涵」強化一首詩作者所要表達的詩眼之所在. 但以作者多年來寫作的經驗, 那些被筆者所列舉的九首樣版詩的模式, 多是自然形成, 而非作者刻意有心去寫它的.
在現代詩中,固有許多被人批評是「分行的散文」.但也有許多好詩是沒有任何形式的,筆者在本文中把它歸類為第九類:「非模式的另類模式」,這個「非模式的另類模式」可謂今日詩壇上主流的模式,
而此種「非模式的另類模式」在筆者《傅予小詩選》百首小詩中亦佔有三分之二強, 它確是絕大多數寫現代詩人,所共同選擇的一種模式,這個模式是你看不見的「模式」,它存在於一首詩的靈魂中,它是撥動你心弦的琴手,它是一種非模式的另類模式.所以任何一首詩的形式如何?均莫非由詩的內容之需要而組合,來決定它的形式. 筆者為針對有些人誣衊現代詩是:「分行的散文」而提出在現代詩中,亦有許多自創一格有模有式的現代詩.玆以拙詩八首為例,以此反証以偏概全「分行散文」的說法.
本文所列舉拙作九首不同模式的現代詩.暫定取模九種.筆者在此要特別說明的, 各種模式均莫非以「詩的內容決定詩的形式」因在創作之初,沒有任何一首詩,是為了今天的「取模」而創作.更無特意為任何一種形式而寫作, 因寫詩均是有感而發, 而這個「有感」便是他所要寫詩的「內容」了! 因此每一首具有形式的現代詩.它依然亦是詩的內容,決定了詩的形式.
筆者早在六十年前第一本詩集《尋夢曲》的後記中有這麼一段話:「我以為每首成熟的現代詩,也都有它的一個獨創的形式,不過它的形式是完全決定在它的內容」(節錄自1955年筆者第一本詩集《尋夢曲》跋之(三)).這段話在六十年後的今天,仍依然可以印証,筆者所主張的「詩的內容決定了詩的形式」.我們說散文是意在言中的直白,而詩它卻重在「意在言外」那第八根琴弦的弦外之音.而這弦外之音,便是它一種「另類的模式」.也許詩人多富幻想,因此,印度詩人泰戈爾不說「天上的彩雲」而說它是「天上的一朵花」.他用花的意象賦予「白雲」以生命,詩人李白說:「白髮三千丈」.他意在下一句「愁絲似個長」上!白髮固可量度.但李白的「愁絲」有多長?卻是難以測量的.而杜甫又說:「語不驚人死不休」!類此種種,皆可印証;詩是詩語言極大化後的狂歌!在在印證「詩」與「文」在本質上的差異.故而言之: 真正的詩分行寫是「詩」, 不分行寫可叫:「散文詩」.但散文不分行寫是「散文」,它分行寫依然不是「詩」.因詩與散文不僅在後天形式上的不同,而是在先天體質的基因就不一樣.
筆者在本文中所指的九種模式,係為了在解說上的方便,暫時給它有九種模式的分類名稱,至於該模式的名稱是否妥適?均無關重要,它本無什麼「名稱」的.筆者針對現代詩為人所詬病的這個問題,而提出本文「為現代詩的形式取模」之芻議.但在現代詩中,其形式上看似「分行的散文」而在本質上它確是一首「好詩」的,亦仍在在皆有,故筆者把它歸類為第九類:「非模式的另類模式」.這第九類模式可是一種不成模式的模式,因它的模式便是建構在它的內容上.而九種模式,均擁有各自獨立的空間,各自運作其創作的空間.
在筆者所列舉的九種模式中,在詩的形式上,它已和散文
文體的結構,有了很大的差異,故當讀者第一眼和它接觸時,就認定了它是一首詩.因為它己具備了詩在我國自古以來, 從詩經的四言一式以至五言七言的傳統詩, 它已是一種根深蒂固詩的「形式」架構,至于詩的「內容」如何?它是不是一首「好詩」或是「濫詩」?則暫且不說.原來我國千百年來鑑定一首詩抑非詩,便是如此以「詩的形式」來作判斷的要件.
從我國詩歌發展的演變上來看,筆者亦認為現代詩似乎亦可有它一套比較自由開放的形式,而此種模式在一首詩中,不斷的予以複製或複誦,讓它在韻律的節奏感上,而附麗於一首詩的內涵中.是故它對一首詩,在詩語言意象力道的強化上,或是某種複製效果的量化上.均有其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對本文所芻議的如何:「為現代詩的形式取模」?便有其相輔相成的作用.
惟筆者才疏識淺,對於如此一個大題目,自是旨在拋磚引玉,為現代詩多年來形式的走向,在此做一個盲人投石問路而已?期能為現代詩在主流意識的引導下, 它的「新形式」亦能
在蓽路藍縷中, 開彊闢土而走出一條可長可久,並為各界大眾讀者所能接受的康莊大道來!是以共勉而為序!
(2014.02.10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