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公告>>温故知新 居安思进
 
温故知新 居安思进
  文 / 桂汉标
                       



                       ——韶赣文朋诗友采风交流活动散记



    七月是一个火红的季节,,烈日亮天地,热风展旗旌。每一个人的情思都被撩拨得分外激昂。在我们的党深入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中,2014年7月19—20日,由韶关民声网“文朋诗友”版块和五月诗社联合举办的“韶赣诗人作家走进始兴采风交流创作活动”,在江西省大余县文化馆、始兴县沈所镇、隘子镇和始兴青年文学会以及韶关市放生文化协会、曲江区茶文化协会的支持下,在简朴紧凑、活泼融洽的氛围中如期举行。
   与最近因“谣言信息较为集中、没有采取管理措施”而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开查处的“韶关家园”网不同,一向秉持“牢记社会责任,坚守文明诚信,传递正能量”的正确理念,每天更新的“五月诗笺”网和改版扩容的“韶关论坛”(文朋诗友)版块,已经成为集中展示粤北文艺创作最新成果、团结、发掘、培养基层草根文学新人的优良园地,受到越来越多市内外、省内外和海内外广大网民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赞誉,影响力日益扩大。赣南的一些诗人作家早已加盟、发表许多新作。他们希望前来参加粤北丰富多采的文学活动。正值负责管理这两个纯文学网站的我和陈劲华(风中汉子),策划红七月网友活动,并征得了上述单位的大力支持,于是有了这一次别有意义和丰富内容的采风交流活动。19日一大早,赣南文朋诗友王龙、欧阳雄飞、胡蕾、刘晓勇、付家鑫在大余作家协会主席、女诗人胡燕锋率领下、驱车赶到始兴;远在湖北九宫山下的著名诗人周春泉提前一天乘高铁赴这一个两地文学之约。韶关近些年创作最勤奋积极最具追求精神的黄长娣、罗明生、粟立新、余玉英、杨治家、成月秀、黎红梅、杨青松以及摄影发烧友黄义隆、黄达杰和我们两个组织者,从民声网站出发赶到始兴与赣南文友汇会。早已在县城等候我们的始兴文朋诗友陈志强、张熙恩、官见全、李炳强、陈文斌、林溪、宋炯斌、颜桂宾等一行,引领我们直奔活动的第一站——老区乡镇沈所。
    现任沈所镇党委书记的朱慧芳,是我们多年的老朋友了,十多年前她在县文联任职时,就曾与我们和尊敬的“祖师爷”韦伯(韦丘)一道连续几年组织举办生态文学夏令营。今天她专门抽空前到我们下车处,欢迎新老文学朋友的到访。虽然她未能陪我们一起活动,但通过李扬柱、霍建林两位分管的干部,全程引领二十多位文友参观采访,预示着时代文脉的传承生生不息,令人欣然。
    是的,文明是要靠一代代人传承的。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古村落的石下村,以其全县最大的宗祠——李氏宗祠,欢迎新时代的这一些舞文弄墨者。幽深的历史、精美的建筑、沧桑的凝固、宗族的人文气氛……文友们逐一观赏领略,发各别的幽思。陈志强指着上木下石的柱子说:“这是我过去撰文介绍过最独一无二的祠堂梁柱……可惜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上半截术柱大而下边反而小?”文友们纷纷称奇:“是啊是啊……”平时爱读书写随笔的杨治家忽有所悟:“也许是姓氏的象形显示吧,李字上方为木,下方是子,子为小哦。为什么梁柱的下一节会是石头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当地名叫‘石下’的缘故吧?上面是木,下面是石,隐喻李氏宗族在‘石下’这块土地上生养不息。”此见解博得大家一致赞许:“有道理有道理……”这,也许会成为从此后对参观者新的解说词组成部分了;这,也未尝不是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呵!
    温故的意义在于知新。人文景观遗存于沈所的田畴青山之上。不远处的宝塔山公园,让我们心弦一动,也许正值建党纪念日的七月,大家不约而同遥遥北望,那抗战的灯塔,那延河之滨的宝塔山……大家沿绿树草蔓掩绕的卵石阶,步步登高,争先恐后观赏被誉为始兴“文塔”,能侟览墨江和县城全景的绝佳之境。也许因昨晚睡眠不足,加之登山步履过急,上到山上,我头昏目眩,刚扑着栏杆,瞬时间倒地而坐,似乎骤然入梦……旁边的粟立新等文友见状,马上掏出风油精,让我很快从梦中清醒过来……我自我解嘲:“没事没事,我是梦回宝塔山了……”想不到此一小插曲,引得急才周春泉诗兴顿起:“停车沈所路踌躇,墨水迥澜千仞孤。梦到文峰魂颠倒,塔斜犹有白云扶。”
    今天活动的最重要内容,是接下来的走进抗战时期广东省委旧址——红围。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沈所镇沈北村的“奠安围”。这座墙壁用红坭石灰和糯米、蜜糖浆的混凝土、鹅卵石和部份青砖砌成,长年日洒雨淋,风雨侵蚀,墙体呈红色的客家大围,1940年春至1941年春,成了中共广东省委办公的所在地,成了抗战军民的堡垒和根据地。在那白色恐怖、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原省委的先锋战士们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仍然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活动,作出过许多重大决策,在中共广东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此,被改称为“红围”。
    我们一走近这座朴实庄严、雄伟肃穆的历史建筑,大路旁和围墙上的“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和“入党誓词”,连同鲜红的党旗、金色的党徽,一下子点燃了激越的情怀。我们到达时,映入眼帘的,除了丽日蓝天、四周绿树掩映,最显眼的是一队正在举手宣誓的党员干部……诗友们纷纷跨步向前,观看刻在黑大理碑石上的《红围简介》,或三三俩俩拍照……进入红围之内,听着讲解员小妹的介绍,平静的话却激荡起心潮叠叠。这座曾被日寇放火焚烧三天三夜的红色堡垒,木梁薄瓦已片甲无存,但再猛烈的邪火也烧毁不了坚定的信仰与抗击侵略的意志!看这屹立不倒的厚实围墙,颗颗鹅卵石恰如坚强的心灵,被红坭灰浆一般信念紧系一起,火烧弹击尤显红的本色,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冲刷,依然未曾暗淡。置身于此,我们仿佛又听到秘密电台发出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诠释正义的历史,在时间的水里泡了多少年也不乏味,而是酿就了浓郁的醇酒,让后来者饮之如醒醐贯顶,心灵得以启迪。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习的春风夏雨,浇醒一些心灵枯萎了的信仰之根,消弥一道道干群关系的裂缝。面对风云变幻潮流跌宕,作为执政已六十多年的政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诸多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诸多危险,何其尖锐而严峻!在此“奠安”围中,理当居安思危,忧党、忧国、忧民,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红色永不变质!想到这一些,油然而生沉甸甸的责任感。所以,在参观完红围,文朋诗友们拍了“全家福”之后,我高声呼唤:“共产党员站出来!”我和在场的十一位新老党员,齐刷刷站在红围之前,举起右手,重温神圣的入党誓词……

    不忘自己当初的选择,不忘与时俱进履行职责。时已过午,大家移步到“品碗轩”,领略独特的传统农家特色。尢其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旁边的邓氏宗祠,被辟为村民图书阅览室。我们不顾饥渴,进入参观,诗友们争相在书案前坐下,体验吸取精神食粮的愉悦。我灵机一动,取出自己新出的诗集《天道如风》和两本五月诗社社刊,赠送给这一间独具特色的乡村图书馆。我忽然想起:前些年参观南雄珠玑巷,汇集了那么多姓氏宗祠,大多数空空如也门庭冷寂……为什么当初不能像这里一样,把花巨资重修的宗祠与各种公益文体设施结合起来策划呢?听说当初确有明智者提出建议,可惜并没有得到主亊者的重视……
    文化建设近些年各个层次都响起不低的口号声。可惜因其不能“立竿见影”而难与“面子工程”相匹敌,存在问题多多。我们都只是非权力者,只能以对文化的虔诚“明知不可而为之”,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赋诗作文,发出底层草根的些微正能量。“品碗轩”里,几个方面的主亊者介绍新朋故雨,穿插诗文浅议,倒让人平添些少继续前行的动力。
    按照原定计划,午后酷暑之中,这一批文化的传承者,在山间公路上疾驰一个多小时,走进隘子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堂客家大围观光。在隘子街上开手机店的年轻诗人杜金华,立马放下生意驾摩托车赶来与大队伍汇合。这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耗时24年建成的全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占地面积达13544.平方米,有大小房间770多间。大家无不赞叹其气势非凡,蔚为壮观。九层松木的船型地基、厚壁高墙四围联通的防御性格局、水井谷仓人宒畜舍齐全的自足式设计……历经一个半世纪风光依然的奇迹,匆匆之间是难以尽情欣赏的。大家在惊叹之余,忽然有人说出自己的感觉:“怎么好像进入幽深莫测的大牢狱了?”
    对于这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景观,说此话自然有些不恭,但却道出了一些本质的内蕴。围楼作为历史上客家民系的特色建筑,是先人面对盗匪蜂起、战乱频发的时势,为保护族群安居乐业而兴建的,也是适应当时自耕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但是,一味的自我封闭自我禁锢,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这座满堂围的建造者,之所以能成就一代勋业,也是走出大山,通过贸易与外部沟通交流而积累了财富。当今早已到了不开放必定落后时代,生活在大围里人们,早已突围而出,去求学去创业去追逐自己梦想了。如果依然固守于围楼之内,必定会在新的社会潮流中沉落……诗人是时代敏感的神经,实地体验的感觉是准确的。这,也许正是今天走访满堂围的深层次启迪吧。
    以“耕读传书”为族群家训的客家民系,历史上英才辈出,他们也是走出围楼才得以建功立业的。岭南第一贤相张九龄,其家族的宗祠,正是在隘子湖湾石头塘村。我们从有些沉重的满堂大围走出来,前来“张氏宗祠”拜谒开创唐代清新诗风的前贤,领略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宽广胸襟与视野,来去虽匆匆,诗情已满怀。果真是“清河源流远,金鉴世泽长”呵,宗祠大门的这副楹联,早己刻进每一位文朋诗友的心间。

    粤北赣南两地文朋诗友交流互学,白天的始兴采风仅是其中一项内容。今天恰好是五月诗社例会时间,经与放生文化研究会商定:今晚上八点钟的聚会,移师于市放生文化协会的放生船上举行。三天前在诗友QQ群中发出通知,很快地应者多多。除傍晚驱车赶回市区的二十位两地诗友之外,“老诗人”冯春华、欧运通、罗世雄和近些年加盟诗社的张春玲、唐学连、朱华茂、庞小红、张仙群、肖晓灵、王引柱、邓徳林、张国良、梁红玉、梁春妹、罗朋仙、魏兵华、许凤珍、钟霞瑛、杨宝英、黄建远等等,他们中有从乐昌、乳源远处赶来,有的是第一次参加这样诗的聚会。时近八点半,在放生文化协会会长李成忠率领下,湖北、赣南来宾和未夜游过三江的文朋诗友,纷纷登上“宝能号”放生船,一览三江六岸灯火璀璨、美伦美奐的韶城夜景,放飞心灵,放飞诗情。一边赏景,一边三五群或交流或拍照,其中几位粤北诗友围着周春泉,讨教诗的话题……
    因“宝能号”限载而留在放生协会会议室的诗友们,展开不拘一格的自由交流与倾谈。诗与人生、文化与生活、放生新理念……娓娓心声融入脚下的江流,飞上夏夜的星空。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赏罢夜景的文朋诗友们归来,韶赣交流座谈会正式开始。李成忠简介放生新理念和近些年协会所做的出色工作。此前一些诗友已在央视记实专题片中初识粤北放生善举,经李会长关于“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精辟概括,进一步理解了放生在当前这个自杀、戻气横行的时代,是多么严峻急逼的课题。胡燕锋代表大余文友感谢粤北文友为他们创造了如此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九宫山来的诗人周春泉,以自己近两年来频频亮相当今中国最高端文学大刊的实践,给年轻诗友传授“诗经”……
    这个如火如风的七月周末,在遍地繁嚣和难耐酷暑之中,诗心文脉坚韧地跳动,温故、赏今、居安、思进,文朋诗友们的感受,也许被王引柱在会上朗诵的《韶关情诗》写了出来——

       爱上粤北古城包容天下的气度
       爱上岭南重镇海纳百川的风度
       爱上我由生态和生机、高铁和高速
       交织而成的
       新的跨越
       新的速度

                                   2014年7月21日





2014/7/21 20:16:2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4 篇︱已被阅读过 660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96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