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老孟死了,他平躺在殡仪馆的玻璃棺内,脸沉沉的,死了,还一脸的倔强。老孟平时性格倔,得罪了不少人。老孟早年离婚,没有再娶。女人们都嫌他太倔,一句话能噎死人,都不愿意跟他。他只有一个女儿,还不在身边。
老孟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老孟叫孟凡山,是孟子第74代孙。即是孟子的后代,自然是不能辱没先人的光辉,年轻时,老孟倒也发奋,写得一手好文章。时不时的在市级报刊发表,也算是区域的名人了。
一起下乡的彩凤姑娘瞄向了老孟。彩凤姑娘长得漂亮,又略带风骚。老孟哪能扛得住,自然是举了白旗。 可彩凤姑娘就是不让老孟碰她,说是要到结婚的那个晚上管老孟够。老孟心想:这姑娘还怪守节,不错。
老孟的才华得到了体现,很快就抽调到了市里一家企业工会任职。春风得意,马跃腾蹄,老孟想起了春宵之事,便和彩凤姑娘商量结婚的事情。彩凤姑娘说:“结婚可以,得把我调回去,然后我就和你结婚。”这事对老孟来说不是什么大事,知青已经开始返城。
新婚之夜,老孟郑重地、偷偷地在褥子上铺了块白布。钻进被窝时,他笑着对彩凤说:“今天我要索取你的处女权。”
老孟郁闷了,白布上竟无一丝红色。他追问彩凤,彩凤不语,只是掉眼泪。
自此,老孟再也没和彩凤同过床。倒是彩凤的肚子争气,只此一次,怀了孕,生了个女儿。老孟要脸,从不提离婚之事。两口子不是冷战,就是争吵,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时间久了,彩凤熬过不住,夜夜跳舞,甚至夜不归宿。街坊里有了闲话,老孟走在街坊里经常有人指脊梁骨。彩凤对老孟说:“这样下去也不是常事,还是离婚吧。”老孟说:“离就离吧。女儿给我,跟了你会学坏的。”彩凤同意,老孟这样子,比头驴还倔,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女儿瑞瑞大了,有了男朋友。当着老孟的面,卿卿我我的,留男朋友住宿更是常事。老孟实在是看不惯。老孟捶胸顿足的说:“都怨我啊,那时不找彩凤,也不能留下这样的根。”老孟经常训斥女儿,女儿也吵烦了,就离家和男朋友睡到了一块。老孟生了大气,再也没和闺女搭过腔。女儿要跟男朋友到国外发展。老孟对女儿说:“你走吧,眼不见心不烦,你哪还有一点中华民族妇女的美德,你哪还是我老孟的女儿,走吧。”
女儿走后,家庭生活残存的最后一点温馨死了。老孟一辈子清静惯了,倒也没什么。老孟开始了埋头创作,写了不少作品。老孟不想找熟人发稿,凭自己本事吃饭,可回回投稿都石沉大海。老孟气愤不过找到了编辑部。
“我往编辑部投的稿,怎么不见回音啊。”老孟有些火气”
“是孟大叔啊,快坐,你往编辑部投稿了?最近稿多,忙啊。”编辑心说:“我个人信箱的稿子还弄不过来呢。”
老孟说:“我亲自送来的稿件,你登不登。”
“登啊,谁说不登了,你是老人了,千字100元行吗?”编辑笑笑说道。
“那太行了,这么高啊。”老孟喜不自禁。
“嫌高啊,那就80元一千字,照顾一下。”编辑看出老孟没听懂他的意思,又追加了一句“不是稿费,是你给我们钱,我们给你出稿。”
“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我写作,不给稿费还要我出钱,岂有此理。”老孟发怒了。
编辑说:“大叔啊,你要想登要稿费的和登稿不交钱的稿子,得找主编,我这不行,做不了主啊。”
主编和老孟是老熟人了:“老孟啊,我这的编辑要吃饭吧,杂志社得发展吧,钱从哪来。你没看现在的刊物越出越薄,越出越小。月刊改成季刊,季刊改成半年刊吗,都在维持。你自费出书得花钱吧,还不知道有人买没,有人看没。我们这好赖能发行出去。不过咱们是哥们,可以把你算到名人专栏里,稿费很低的哦。”
“把我算到名人里头拿稿费?”老孟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愤愤摔门而去。
老孟不愿意出钱登稿,也不愿意订杂志社的杂志成为杂志的VIP成员,更不愿意去沾杂志社主编朋友的光,投稿的路死了。
老孟从心里就根本没看起网络文学,那不过是个杂货摊,能有几篇好文章,真正的作家谁往哪贴稿。现在没得办法,闲来无事,贴上一篇。不曾想,那个连的、地、得都不会用的雏儿竟跟老孟的帖,批评老孟的文章写的用词老化,没有新颖,思想陈旧等。俩人在网络上激战半月也没罢休。老孟一气之下摔了电脑,折断钢笔,发誓再不写作。老孟的人生最后一丝乐趣也死了。
老孟独身一人经常弄些花生米,一瓶小二锅头坐在湖边上自饮。湖面上鸟儿飞翔,岸堤上柳枝荡漾。老孟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只是望着湖面出神。
一位小朋友路过,笑着对老孟打招呼:“老爷爷好!”老孟不语,自是死死地盯着湖面。小朋友对妈妈说:“老爷爷不理我。”妈妈道:“老爷爷可能有病了。”
老孟在想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孔乙己是因贫困潦倒死的。
老孟想起了“老舍”,那老舍是被迫害死的。
老孟想:我既不潦倒,也没人迫害,怎么就活的不快活。
老孟百思不得其解。
环卫工人过来,看到了那剩下的花生米和那残留的小二锅头。嘴里嘟囔着:“是谁把垃圾扔到这,肯定是个没文化人干的。”
文人老孟死了。
(2014.7.26.于草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