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玉撷石英出天然
 
玉撷石英出天然
  文 / 周春泉
     




                    ——序余玉英诗集《乘月光走来》

    余玉英出诗集要我作序,于情于理,早应写就。殊不知,拖至昨曰,桂汉标老师先信息后电话,并发来书稿,告知下周要送出版社了,急如星火,我只好“临时抱佛脚”了。
    援笔为序,思绪涌潮。我仿佛见轻盈灵俏的这位女学生,著那件“五月诗社”淡黄色的文化衫,蹬那双帆布休闲鞋,向我走来,她背挎一旅行囊,鼓囊囊的,肯定装满诗歌杂志和中外诗集。她不是从码头、车站来,不是从乐昌、韶关来,而乘着岭南山野清新的风、乘着窗外皎洁天然的月光走来……
    和作者相识,论缘,像五月诸多诗友一样,当然是诗社三十年的社庆。那时的她,刚从韶大师范学院毕业,从外地实习返韶,听说社庆来宾不少,会务繁多,她主动请缨当上“志愿者”参与接待海内外师友。开始给我的印象,好像老粘着她那个诗姐青河(张春玲),流露出一种很天然的羞怯,给人一种场面上拉扯不出来的感觉。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日月兮齐光。”深层次认识作者,还是走不出她给人那种玉出天然的印象。天然得没有雕饰,浑金玉璞,清纯善良。她待人至诚,诚实到了“为他人圆个谎,都要脸红”的那种程度。她,质朴热情,故行处招人喜爱。许多五月诗社的“老诗人”和新诗友都很看好她,,诗社创始人之一的周伟.罗瑞玲伉俪视为已出,皆应缘于斯。爱默生在《论自然》中讲过:“要走进孤独,人需要远离他的居室,就象远离社会那样。只要我们在阅读写作,即使没有人与我在一起,我也并不孤独。”她有些孤独笃行,故能在三年内一口气写下400多首诗,也应缘于斯。她不善巧言令色,缪斯之神仿佛离她很远。而老诗人叶文福仅一面之缘,却火眼金睛,总夸赞她的慧中内秀,是个写诗的料子。或许,正因为她像一块玉石浑然天成,不含杂质,与诗歌有着本质上相近相亲,从而就成就了她走向诗歌的天然因缘。

    鼠标点开诗稿目录分辑,依次跃入眼帘的那些意象组合,在窗外、在耳边很快地构成了一曲清澈纯净如溶溶月色的山风水韵……
    第一辑《鸽哨喊醒太阳》是二十多首校园诗。作者出身于乐昌市郊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大学时选择了师范专业,当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教师是她从小就立下的志向。当她经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被招聘为公办学校教师,被选派到边远乡镇一间村小任教时,她在兢兢业业从事自己心仪的繁琐工作之余,开始通过诗歌记录自己的职业生涯,记录日常平凡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她写《赴秀水任教的路上》:深知“在人生座标系上/走向属于我的对应点”;她写《报到》:“黎校长的办公室……我掏出一张报到证/忐忑走进长者的目光”,感到了老一辈师长深切的期望;山村夜静,她写《备课》时想到:“孩子/明晨老师/该为你/讲些什么”,她感到了肩负的责任;而想到了“明晨/蓝蓝的天上/一定有响亮的鸽哨/喊醒太阳”之际,她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笔调顿时变得分外爽朗欣喜。山村小学的教学工作是很琐碎繁杂的,从这些琐碎繁杂生活表象中去发现诗意,即是诗人应具备的起码基本功,也是促使作者热爱本职工作、增强使命感的精神动力。我们从余玉英这位教坛新秀所写的诗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境界。从《扫教室》“用一块抹布/去擦亮53颗童心”,到“明晨我将长成一棵大榕树/有成群的候鸟/向我朴楞”的《写评语》,以及“老师/您好/唤醒全身每一个细胞/灵动的泉眼/水汪汪地/我看见/世界纯净/如一朵雪……”的《师爱》,读这些诗,不仅油然感觉有清风扑面的灵动气息,还感受到作者对事业一种自然的忠诚和挚爱。“世界纯净/如一朵雪……”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崇尚的天然境界呵!校园诗中,抓住某一细节入诗不易,要写得维妙维肖就更难了.而在作者笔下,《犯错的你》是“泪水把脸涂成一只画猫/小贼眼/却在手指缝看天”;《正午的家访》时见到“那小鬼头/从门缝钻出/像门框那枚钉头/扯住衣裳”……等等细微之处的描绘勾勒,可见作者对细节捕捉和处理都是恰到好处的。再看《上课》:“孩子们 / 感谢你/你像一行行跳跃的诗句/把世间最干净/阳光雨露/生动到我的耳边……/当我从黑板转向你们/所有的星星/就一齐点亮/世界 / 仿佛在一瞬间/屏住了呼吸……”虽谈不上张力厚度,其意象却很灵动,一气呵成,值得读者久久品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中国历代著名诗人所推崇的一种诗风。德国大诗人歌德也曾宣告:“我的诗的倾向这时已完全走向自然真率。”“我对自然界做了长期的细致的观察,逐渐把自然熟悉在心,甚至于最小的细节;所以当我作为一个诗人需要什么时,它便招之即来……”(《歌德谈话录》)少年儿童的天性是离自然最近的,天天生活在他们中间,余玉英对他们的天真活泼、喜怒哀乐了然于心,一旦提笔写校园诗篇,种种生动的细节自然也会“招之即来”了。
    当然,真正耐读的诗,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另一位徳国学者弗·施莱格尔在谈到“诗的应有任务”时指出:要对诗表现的亊物“都予以解释,同时以它奇妙的镜子,预示一切亊物的光荣,因此它也反映了未来的光辉、春天到来时的曙色。它就是这样和谐地搡合着所有的时代与季节、过去、现在与将来,证明它自己是忠实地再现了永恒或完整的时间。”(《文学史讲义》)本诗集第二辑《向日葵》二三十首短诗,虽然同样是发乎自然,看似信手拈来的清新之作,但却包藴着较丰厚的意韵。这些诗都短小精粹,从平实生活中捕捉独特意象,酿出了浓浓的"酒香"。《夜市之中》《裙裾·盛夏》《星空的密语》《生命的高度》《秋意》等,都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像“躺在田野里的一粒麦子”,在大地聆听“夜/ 一滴一滴渗入毛孔/ 凉透骨血”,聆听“草叶间/ 清露滚落的声音”,感悟出“大地是盛放音乐的器皿”。甚至在在星空的密语下,诗人的听觉能听到人类在不断“陈述那个古老而诱惑的情节”,从而在夜市之中,敏锐的目光能洞察出“有那么多阶级/ 那么多阶层”并能不因“那么多吆喝/ 那么多诱惑”所心动……诗歌强大的穿透力,使人能先知盛夏裙裾之内“藏着一窝诗的想象”;就是廖廖几行的冷色调子“秋意”,也颇见其白描中的悠远韵致:“摊开一页诗笺/ 就是一片蓝天/写下几行梯田/ 勾勒秋山苍影/ 田垄枯草/ 放几头牛犊打点/ 三三两两的草垛/ 堆满麻雀田鼠的冬天/ 山村零落在西风里/ 听过境雁鸣……”《歌者》、《打涝端午》、《偶感》、《向日葵》是作者2013年发表在《长江文艺》的一组佳作。《打涝端午》“只捞出一些艾草菖蒲挂在门楣上/ 为一个失去的国度不断招瑰……”就“诗言志”而言,《歌者》是一首立意比较高远之作。编辑在诸多诗作中选中,不外乎作者那“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思想境界表现得真切感人。作为粤北大山里的一个普通女教师,却愿效五千年前的屈原,为人间的苦难行歌求索,去做一只涅磐的凤凰,敲着行板,,赴汤蹈火……这样的文字是能让人过目不忘的。而作为辑题的《向日葵》:“把太阳当成一种宗教/ 站向深秋里/ 起誓    合什……”一首诗,仅三行,却何等的空旷 、辽远!不仅蕴藏强大的张力,还给读者以“所有的时代与季节、过去、现在与将来”多少想象的空间呵,足可令人再三品味。
.   作为以抒情为本质特征的文学样式,诗歌不论其风格是大江东去的雄浑、还是春花秋月的婉约,都不能须臾离开浓郁真挚情感的血液涌动。从余玉英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到她那颗纯净的心和一腔真挚的情,读到她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子的精神肖像。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艺术“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这本诗集的后两辑,主要收入作者大学时代和近几年有关乡情、友情、亲情、爱情的作品,自然丰盈的情感抒发,与人生成长的爱憎体验交相溶合,大多颇有亲切贴心的动人之处。那些与作者这个年龄段独具的“闺蜜”友情和春心萌动、对异性爱情率真诉说的篇章,其中如组诗《情歌一束》,曾发表于大型纯文学丛刊《品文》,获得众多诗人的好评。但,留给我更深印象的,却是她写洛阳和父母亲的两组较厚重的近作。《洛阳印象》虽属旅游诗,但绝非应景之作。作者的河洛之行,是去“寻一匹白马/ 从千里洛阳驮一箱‘诗经’/ 驮回一世的幸福……”(《寻马记》);是去谒“伟人”朝“关圣"”拜“万佛”,从“卢舍那恬淡/ 阿难恭顺”中去感悟“指点迷津何须用指/ 一缕阳光就能让伊河金碎”。(《万佛之窟》)其中的《走进洛阳》更鲜明地体现她质朴的诗风:“用日行千里的高铁/ 驰向中原/ 驰过一座座城市的陌生/ 我曾去一屏银幕里/寻找一根打狗棒/油光发亮的黑棉被/眼前的盐碱地/正赤裸着黑色的胸臂/骡车、马车、毛驴车 / 烙饼、泡馍、凉菜/一口一声的梆子腔/就是一生的黄河水……”最令人心弦为之一动的是最后几行:“走进洛阳/不用掏空九朝古都/只要掏空一把玉壶/ 就足够住进女儿一生的富贵”!这种情真意切的女儿情怀,在《父亲》和《父亲母亲》中有更出彩的表现。她用不足20行的诗句,把一个丰厚嘴唇,不善言辞,一双赤脚像犁铧伸向土地,为五口之家辛劳耕耘的父亲的形象勾勒得十分准确生动,把一个因患有胆结石、糖尿病,伸不直腰杆,却把痛苦咬在牙关、拳头从不伸向妻子儿女的伟大父亲描绘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你的生曰/ 今晚,我为你煲汤/ 真的有点咸,却耗尽/女儿一生的泪水”。这融进了咸味泪滴的“汤”呵,分明是用女儿沉郁、痛惜、感恩难抑的情感之火煲制出来的。诗句明白如话,谁又能否认这质朴中,包含着叩击一切善良人性的巨大力量、产生了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呢。

    《乘月光走来》是余玉英的处女集。集子中的作品,无不来自粤北的丹霞山乐昌峡,无不来自身边稔熟的武江水马坝人……她生于斯长于斯,故土家园的阳光雨露,孕育了她的情怀她的诗篇。大凡一个农民,耕几分菜地,天长日久必定点土成金;一个诗人,只要锚住脚下的土地,也将成就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也希望作者脚踏实地,而诗的视野要不断扩展,加大文史哲的阅读量,锻造诗歌的厚实度,吸收中外诗坛的更多新信息,拓宽诗的表现方式,走向更高远辉煌的新境界。
    写到这里,我想起两年前送给作者的书法横幅“英石撷玉”。当时有位诗友提议写成“玉撷石英”。细细想来前者亦可,,后者也罢,其意无非是玉石要经过雕琢打磨,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在此希望作者更深入地扎根生话,增强修为,去璞求真,不断打造那份属于自己天然的诗歌品质.。
    诗人是孤独的。把人写成诗,把诗写成人,是诗人的必经历程;诗人合一,人诗合一,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仅将这点对诗的认知,最后写出,与作者和读者共勉。

                            2014年8月6日草于湖北九宫山下





2014/9/7 22:39:08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6 篇︱已被阅读过 600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3642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