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北有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原,其间,数千年前留下的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就静静地驻守在这里,任凭西北风无情地肆虐,石窟就是从不吭声,从不发火,总是默默地守候在这里。
抛开石窟,这里还有绿草茵茵的关中大平原,大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号称八百余里。在这浩浩荡荡的大平原,这一马平川的风水宝地上,上演着三秦人的悲壮,不时飘来几声高亢的大秦腔调子,让我更加是魂牵梦绕,无法忘怀。对了,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我出生的地方,小时候我在渭河河畔玩耍,孩童时我在秦岭深处放牛采蘑菇。大平原上的悠久习俗和三秦人的悲壮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期待,我总是挥之不去,呼之却又逃之夭夭。
大平原上有一个约定的习俗,每到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便要做臊子面来招待客人。说到臊子面的历史,村里的百岁老人任是搜索脑海深处的回忆,也是无法说清是哪位高人所创,最后老人也是无奈地笑笑,就这样不了了之。只要是北方人,一提到臊子面,都多少听说过,不比广东这边了。所谓臊子面有几大特点,一是臊子的味道,就是买几斤猪肉,洗干净,切好之后,待油热了之后就把瘦肉肥肉一起下锅炒,在烹炒的过程中,在恰当的时间点放入茴香、八角等调味品。辣椒更是必不可少的,大约半个小时后,臊子就可以出锅了,一罐热腾腾,香气扑鼻的臊子让人不禁流口水。二是臊子面的汤很重要,有美味的臊子自不必说,有诱人的配汤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厨师既有好的厨艺也要有好的味觉,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可将开水、酱油、陈醋巧妙地搭配在一起调出绝世靓汤来。有了臊子,有了汤,一碗碗臊子面就可以摆上桌来招待客人了。还等什么呢,大家拿起筷子,开吃吧。
三秦人的善良、朴实那也是板上钉钉的。我老爸就是一个例证。记得我六岁读学前班,是在外公家乡读的,那时候,老爸隔三差五就来外公家帮外公干活了,搞得小舅见到老爸都脸红不好意思呢。北方的冬天也是寒冷异常的,每在冬天到来之前,外公都会买一些煤粉回来,然后叫来老爸,老爸就不顾从家里赶路到外公家的辛苦,二话不说,脱掉上衣,提起蜂窝煤压制器就忙活起来,我那时太小,还帮不到忙,只能在旁边看热闹了。就这样,忙活了几个小时后,几百个蜂窝煤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院子里了,放眼望去,就像一对对英姿飒爽的士兵等待首长的检阅一般。外公看到这里,脸上乐呵呵的,拿出茶水和饼干招呼着老爸,老爸吞了几口茶,都顾不上吃饼干,就挎着自行车往家赶。一年过了一年,每年这个时候,老爸都会赶过来,帮外公打蜂窝煤。
此时,街边又有人吼了几嗓子秦腔,我又陷入了对故乡的无尽回忆之中了……
◆马坝粥城相亲◆
李阿姨多次打电话约我去粥城喝茶,顺便给我介绍女孩子认识。本来不想去的,但李阿姨好几次为此打电话过来,实在推不过去了,我只好答应了,谁让我是好讲话,喜欢给足别人面子的小伙。
这天下午,我早早的下了班,回到东区,冲过凉,剃了胡须,穿好衣服朝马坝粥城驾车奔去。十多分钟后,到了粥城,停好摩托车。我径直向大厅走去,刚走进门口,李阿姨冲我招手,我快速走了过去,只见小刘和自己的妈妈都等候多时,给小刘妈妈问过好之后,我靠近小刘的座位旁边坐了下来。扫了一眼空荡荡的桌子,我点了不少美味的茶点,有南瓜饼,龟苓膏,麻辣鸡爪等。我们四人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气氛相当的融洽热烈。
我抽空打量了一下女孩子,她一双明亮的眼眸嵌在粉嘟嘟的小圆脸上,一头乌黑的秀发垂到了肩上,看着神采奕奕的小刘,我开始亢奋起来,血管暴涨,血流加快,抑制不住高兴的我不停的给她碗里夹桌子上的美食。看着我殷勤的献媚,小刘乐呵呵的笑着,动人的笑容仿佛阳春三月的桃花那般诱人夺目。我和小刘开心的聊着,一会讲三国人物,一会是幽默笑话,逗得小刘前俯后仰,快要掉下凳子了。旁边的李阿姨也没闲着,她一边享用着美味可口的茶点,一边向小刘妈妈称赞我,我的为人处世,兴趣爱好等等。李阿姨是我工友老刘的邻居,两家住一个楼梯口,平时没事就在一起聊天喝茶;因此李阿姨对我还是蛮了解的了,加之李阿姨能言善辩,一旦张开嘴,一口气可以滔滔不绝的侃个几天几夜,口水都能水漫金山,都不带重复的内容。
大约十点多的时候,我和小刘依依不舍的道别,无限留恋的离开粥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