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喜欢心理学了,最初的入门读的不是心理学的什么什么名著书籍,而是中学时期对学生心理案例的一些分析。而让我真正震撼的巨作就要数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美丽心灵》,里面男主角思维与情感的冲突,对失败的恐惧、孤立的无奈、爱情的迷惘、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精神分裂幻想出来的三个形象。感叹电影的伟大,能够将一个伟人的无奈却执著的形象如此贴切地展示出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和精神病患者。这部电影又让我想起最近播放的由刘青云主演的《神探》,其中将人性的弱点与犯罪动机都形象化,外化为几个人,比如任性的贪婪就外化为一个贪吃的胖子形象,将懦弱害怕的心理外化为一个需要保护的小孩形象,将应付外界而撒谎的心理外化为一个精明的职场女强人形象等等。这些形象具体的人格都是人类心理的投影。这种思维又跟我们认知心理学的“鬼域模型”的形象思维很是相似的。
如果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有心理病,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只不过我们在研究和学习的时候将其典型化、集中化、类型化。比如说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并不是纯粹的分属于其中一种类型。这就是学习跟实践生活的差距。所以我们如果想学好心理学,首先要学会去研究他们是怎样研究的?他们是怎样思考的?那就得读读有关心理学家的传记,这等于你读了心理学史,而且通过了解他们的研究知道了心理学研究领域和方法学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这样变化。如果从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来说,学习心理学家的思维比学习他们所研究出来分好类给我们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得多。通俗点说,知识只是湖里的水,只会储存在那里,而思维是河里的水,终有一天会流向大海,自由驰骋于天地之间。
其次,学习心理学最好能从一个专业领域开始学。心理学有很多门,像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学习一种类型的心理学的好处就在于虽然名字是某个方面的心理学,事实上涉及了相当全的心理学领域。比如说学习教育心理学,从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来进行教学和引导,这其中已经涉及到了很多方方面面的心理学知识。从学习熟悉的案例抑或现象开始学习,层层深入,从点到线再到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却蜻蜓点水。不少同学刚开始学习心理学就泛泛而学,觉得那些专业书枯燥乏味,不知从何下手,读不懂之余,还带来了厌学心理。学到后来对心理学的理解却成半桶水,甚至不知所云。
说到教育心理学,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描述:教育是给人家穿衣服,而心理学呢,就是给人类脱衣服。教育心理学就是既穿衣服又脱衣服。细细想来,还蛮有道理的。那要怎么让人家既穿衣服又脱衣服呢?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艺术了。记得有个师姐去应聘英语教师,应聘的时候有人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你上课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趴在那里睡觉,你觉得该怎么办?”我蛮佩服师姐的答案,师姐说:“首先,我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他是不是经常在我的课堂上睡觉;第二,他是不是只在我的课堂上睡觉?弄清这两个问题我就知道,他睡觉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如果他只是在我的课堂上睡觉,那就是我的教学要改进,如果他在其他课堂也睡觉,那就得多观察,联系家长多注意。”我想,弄清楚教育者的心理问题还是被教育者的心理问题,不以“教育者”自居,学会教学相长,这就是“脱衣服”后最平等、最公正的“穿衣服”——教育。
由于对心理学的爱好,所以我不满足于只是学习这本教科书《心理学》。而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一个点,深入学习研究,然后从更多的方面去了解与学习,比如说从心理电影,心理讲座,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等。而且更多的去与教育系的同学讨论心理学的有关问题,也跟从教育系去了韶关附近的精神病院考察。最近也了解到了一些诸如人格障碍的心理学现象。很多同学说没时间学习心理学,但是我总觉得这只是一个借口吧,我们每天接触的人或者事都是有起心理学的东西蕴含其中,毕竟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而我们是生活的“人”的世界里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琢磨,“虽约未学,此谓之学也”。而且学习心理学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因为这是一个处于石器时代的学科,你只要每天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睡觉前,坚持半年,你就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大概的把握了。关键就在于坚持。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你就领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