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与赏析邓功篪书法人生
邓功篪(1950— ),笔名:公子,号:饮墨斋主、闲云野鹤。广东省南雄市人。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韶关诗社常务理事,广东南雄珠玑诗社副社长兼副主编、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韶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韶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雄市珠玑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南雄书法》报副主编。曾受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副教授。
邓公涉墨有五十余载。本人仰慕多年,曾于四十年前就拜读和收藏过其书画作品。近年与其交往较频,深知其为人忠厚,品学兼优,温尔恭让,学风严谨。他的为人与书艺有如其诗中所言:
“笔走龙蛇任纵横,不随世俗与谁争。
深山幽处诱人顾,绿野仙踪听鸟声。” (见邓功篪诗:《丹青感悟》)
鄙人也曾在早几年撰诗称道:
“功力精深自一家,篪馨南岭育奇葩。
诗书传世千秋咏,画度人生泛艺涯。
惟有斯文存礼义,且凭翰墨著风花。
雄州邓氏德才范,不负先贤众口夸。” (见本人诗《观岭南邓功篪诗书画随感》)
邓的诗、书、画功力造诣不浅,可谓是岭南文坛之佼佼者,乃粤北书坛一俊才。其书从法帖和学古入手,源出右军,秉承王铎。然经几十年潜心磨炼,风格已老成厚重而流畅。
邓的书体主要有行草(见:邓功篪书法风格-5)及隶篆变体(见:邓功篪书法风格-3),尤擅行草。邓的字做到:主次和谐得宜,疏密适度而厚重,字形变化无穷,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其行草源出王右军,更具王铎书风,豪放洒脱。隶书则基于汉隶,痕存小篆,有机融合,古拙苍劲,精能所至,反造疏谈,质厚而隽永。凡与之交往者,走至何处,其书作皆可一眼辩出。有如王铎所谓:“予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邓的书学路径应为当下涉古不深者以启示。以传世经典作品当一生相守,不离不弃,深入探讨挖掘开采。其书法(见:邓功篪书法风格-1)是65岁所作,起笔重落,逆锋入纸,顺势顿挫,使转分明,疾徐有度,含筋藏骨;酣畅淋漓,连绵起伏;纵横有象,形态万千。书法用墨“浓、淡,枯、湿,燥、润” 飞白连笔,相互柔和。能“带燥具润,将浓遂枯”轻重有度,驰骋自如,巧用点、钩、拙法。大有“无声而乐”之和谐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必基于用笔成熟之勤力,变化丰富之精神。也是邓汲古累年精彩轨迹之再现。就此作(见:邓功篪书法风格-2)而言,现仅择其草书书法艺术的两个主要特征试作浅析:
一、气势澎湃,飘逸有神
1、内势凝神:观赏邓的行草,看上去好像笔不离纸一般,如此一笔接一笔,一笔管束一笔,自然气脉贯注,精神聚正如丰坊《书诀》所谓:“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运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主运中锋,势从内出,则气从画中贯,发笔时从大处从容来,收笔时从大处从容去,牵丝虽不露形迹,但形不贯而气贯,气贯则无论大小、长短、平直、旖侧,无往而不当,这是一种极至的贯气之法。晋人作行书,形不贯而气贯,若断还连,或逆或藏,或收或缩,自然气完神足。 有如蒋和《书法正宗》所谓:“有筋者,顾盼生情,血脉流动,如游丝一般,盘旋不断,有点画处在画中,无点画处,亦隐隐相贯,重叠牵连,其间庶无呆板散涣之病。”
2、外势露锋:邓公行书行草多外势以露锋居多,收笔时带出一缕锋痕。在书法术语中谓之“牵丝”;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交换过度时带出一缕墨痕相衔接,谓之“游丝”。这二种笔法又称为“引带”、“带笔”。“牵丝”之间相衔接之墨痕是如“长空游丝”。牵丝和游丝皆在书写行书时因笔势的往来偶然不经意带出,摇曳而往来,点画之间极具流动之感,用笔虽轻,细如丝发。却挺拔婀娜,寓刚于柔,出之自然,一折一搭,一呼一应,则上下承接,左右顾盼,气脉自贯。是如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谓:“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筋画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非常讲究字势。是如刘熙载《书概》中谓:“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故作点之法,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锋向右而势向左,锋向左而势向右,全藉顾盼有情,抑扬顿挫,或开或合,得意徐乃出之,所有的点画都带有一种曲势,显得姿态生动,笔意流畅。
3、涩势滞厚:邓公行书行草“涩”是生发笔势的主要方法。开笔浓厚,是为迟涩之法。这种笔法,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随之行笔有如古柏虬交。从而产生优美的韵律和跌宕的气势。给人一种沉雄老辣之感。笔随心动,恣纵洒脱,流畅甘淋,遒劲古朴。(见:邓功篪书法风格-2、-4、-5)
4、斜势跌宕:邓公行书行草书基于端严,发笔常出奇险。就产生了一种跌宕的笔势。笔力雄健,气势凌厉有龙蟠凤翔之姿。笔画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虽变而贯。笔法无拘无束,但不流于荒诞狂怪。极具“金错刀”之韵味。见《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作颤笔摎曲之伏,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是既有先圣遗风,又有自己的圣地,大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之韵。(见:邓功篪书法风格-5)
5、疾势奔放:邓书法运笔挥洒自如,气贯丹田,运笔的节奏和速度有如渴骥奔泉,怒猊抉石,纵笔快意而气机流宕。眼光到处,触手成趣,笔锋着纸,势如破竹,有“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之势。虽狂而不粗野,虽奇而不怪诞;笔法纵敛适宜,刚柔相济;结构错落有致,正欹相生。给人以一种淋漓酣畅的艺术感受。有如其自撰诗曰:
“辱荣两忘即神仙,万里江山笔底延。 待到心高无一物,无羁无法更无天。” (见邓功篪诗:《丹青感悟》)
二、谋篇布白,章法有度
邓的书法字画非常讲究章法的“分行布白和整体布白”。在一纸之上,每字各有其领域,有字处为墨,无字处为白。十分重视无字之处,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字的书写固然重要,而其整篇布局更为重视。注重字行间和整体布局及字形的大小变化及平衡补白。形如“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极重表现“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见:邓功篪书法风格-2、-4、-5)
邓书法作字必有主笔,至纲纪不紊。常闻其写字则以“预想字形,意在笔先”,如作画之要略:万壑千岩经营满幅,其中应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余层峦叠嶂,旁见侧出,皆血脉流通。将每一书法作品视之如画面布局。有如王羲之指出:“夫欲书者,先于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经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其书作贵在一气贯注。凡是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相呼应,打叠一片,尽善尽美。
概而言之,欣赏书法是书法在人脑中“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必先“识形”,次而“赏质”,继而“寄情”。而邓的书法是:心到、意到、气到、神到,耐人回味。真情流露且淳朴自然的书风,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而难能可贵的是其书法师承有法,已是炉火纯青,自成一体。其德艺双馨兼洒脱人生的品格更是让人敬佩!
然小家之见,不足为道。谨以《赏析邓功篪诗书画》一曲咏之:
闲云野鹤一仙翁,潇洒诗文苏之风。
翰墨丹青自一体,书承王铎有神功。
2014年10月于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