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从一位印度工程师的忧虑谈起
 
从一位印度工程师的忧虑谈起
  文 / 何起华
                     

    女儿学校家长群里转发了一篇好文章。文章名日《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是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的。我把文章复制到高中文科班的群里,一石激千重浪!

    印度工程师的忧虑到底是什么?原来这个工程师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在应该晚睡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手机、iPad等电子终端设备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影,就是没见有人读书。他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也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而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最后得出的结论:现在的中国人似乎难以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群里有同学认为这个印度人瞎操心,说每个中国人都象以色列人、德国人那样,早就称霸世界了; 有的同学说,印度人还是中国人的老师呢,唐僧还不远万里去天竺取经吗?有的同学说,很多人穷的只剩下钱。即使看书,也是看以前的情书;有的同学说,我是文盲,啥也不懂。我也是文氓,文化流氓,我是文氓我怕谁?……群里为这个印度人争吵不休。各执一词,好不热闹!最后做高级督察的同学请我出来总结一下,于是在曲终人散之际,写了以下三首诗:

                   烟枪乎?
                   
          手机当烟枪,大街战小巷;
          好书无人读,久而成文氓!

                                 
                  天竺忧

           杞人天竺忧,麻将声里愁;
           经书今在握,何时向西游?
                                                            
                   书犹剑
                        
           群里唇枪辩,无端起狼烟;
           腹有雄师在,随时可挥鞭!

    平时上街,看见行色匆匆的路人,手里拿着手机,不时低头看一下,已成了街中常景。前不久,湖北十堰有个十六岁的女孩,因为低头玩手机,走路不看路,直接掉到路边一个深十几米的水泥地里坠地身亡!现在很多大、中、小学生周未回到家,疯狂地玩手机、玩iPad,玩得连作业也不想做了,就象清朝时的国人抽鸦片一样上了瘾!据央视2013年11月19日晚间新闻报导,河南南阳19岁的青年俞永生, 11月18日凌晨2点突然全身剧痛,动弹不得。后经医生确诊,是颈椎出血,压迫椎髓,导致瘫痪。原来小俞每天沉迷于手机,把手机当女朋友!每天玩手机超过8小时,长期下来,积劳成疾。央视最后警醒一句:“手机低头一族,该醒一醒了!”。看来,印度人提醒的非常有道理呀!
          
    无独有偶,最近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专栏,说一个美国枪手在高铁内的走廊里手里持着枪,狂躁不安地走来走去,不断物色枪击目标。而高铁内的人对此熟视无睹,大部分人都坐在座位上利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电子终端设备上网,部分看客用电子设备拍摄枪手的一举一动,就是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枪手的进一步行动。难怪美国的枪击案频频发生!从目前情况来看,陷入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陷阱的决不是只有中国人!早有漫延全世界之势!    

    这我令人想起南非自由摄影师凯文•卡特,1996年凭借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照片中的苏丹女童,即将饿死,兀鹰就守在她的后面等候猎食。凯文•卡特获奖后,不少人谴责他残忍:在女孩随时有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不是先去救人,而是想怎么拍更具视觉效果。他被舆论炮轰:只想着获奖,多么的自私!一年之后,卡特不堪重负,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  
         
    今年2013年7月28日,韩国KBS电视台记者全程直播了韩国民间组织“男性连带”成员成先生跳桥自杀,纵身跃下大桥的全过程,成先生本人至今生死未卜。关键时刻,韩国KBS电视台记者宁愿拍摄也不出援手,这到底是否符合道德伦理?究竟这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自杀秀?  

    上面两个案例是记者在从事他们的职业,好象情有可原。但从道德伦理上还是受到舆论的炮轰与谴责,卡特自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问题是大多数人都热衷用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做记录,好象都变成了新闻记者。正常利用电子设备当然是好事一桩,过度就显得不近人情了,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深刻的说出了目前人性的痛!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棱镜计划,用电子终端设备打着“反恐”、“救世”的旗号窥视全世界,为各国所不齿!近期斯诺登更爆料,全世界的酒店都被英国政府监听,这哪里还有一点隐私可言?
  

    现实生活中,许多外出的年青人宁愿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上网、玩游戏,就是不愿意给远方年迈的父母打一个电话,更不用说给父母寄一些钱了。难怪今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不常回家看望父母将违法,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我有时候常问想:如果没有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更和谐些?人与人是不是拥有更多的温情和人文关怀?这当然是我非常搞笑的一种不合时宜的想法,但如果真的没有手机等电子终端,人们不得不从书本上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现在能收到一封远方朋友的来信,那可算是一种奢求了!
      

    所幸的是,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文化视点》,其中一个主题是“让我们一起开始读书吧”。邀请了王蒙、毕淑敏、周大新等文坛大腕,一起谈读书,推荐好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作家毕淑敏。16岁时候她在青藏高原的屋脊——阿里高原上的军区医院当一名护士。 有一次她看到一名地方住院的病号在看一本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时,就跑上去恳求:“晚上你睡觉时能不能借我看一下?明早保证还给您!”,病号看着她那热切的眼神答应了。毕淑敏连夜就把《母亲》读完了,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归返,病号被她这种读书的精神感动了,说:“我还有一本《在人间》,要看吗?” 她不断点头:“要看要看!”,第二天晚上她有同样的方式看完了《在人间》。后来那个病号因心脏病严重发作转院到平原地区去了,转院前他把这两本书都送给了毕淑敏。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书读呢?毕淑敏把自己有两本好书的消息传出去,说有书的人可以来换书看。就这样,她通过两本书与别人换书看,看了许多好书。因为白天是卫生员,后来成了军医更忙,只能放到晚上看书。11年那些读书的岁月,伴着阿里的风雪,伴着满天的星光,让她一次又一次与书中伟大的灵魂相遇,直到她离开阿里。想起这段经历时,她深有感触说:“读书,给了我一生重要的基奠,给了我勇气和力量,给了我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她现在成了一位非常有影响力、号召力的作家!她建议要读一些古今名著,因为经过岁月的淘洗,这些作品已经百炼成钢!
        
    从手机、iPad等电子终端设备中抬起头来,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看看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然后让我们一起开始读书吧!尤其是少年朋友,赶快抓住年轻的时光,好好读书!人生是一张没有返程的单程票,要让仅有一次的生命,绽放出绚烂而迷人的色彩!

                            

                       
                    
2014/11/19 3:43:08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2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8538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