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温阜敏诗作《想起父亲》
那个难以模糊的面容
想起父亲
一副高挑的身骨
想起一个遥远的时间
在遥远的天堂
父亲是否还在博弈专注
或是欢快地唱歌
父亲啊 杳杳然
我穿越时空的帷幕
仍在和你交流
想起父亲
一个理想发烧的年代
加上破灭的纯真
父亲 是否梦里
常常泛出
雀跃着孩子的笑靥
妻子倦意的宽厚面容
常常浮现
在四清工作队时
黎寨生活的父老乡亲
常常惊悸
席卷一切的红色风暴
狼烟四起的凶残硝烟
遥想滔滔浩劫当年
谁不曾迷惘
不曾宿命迷失
革命的儿子
被母体吞噬
父亲呵 永远
定格在青春的歌声
因而
父亲以歌唱的姿态
站立成儿女永远的路标
只要还有歌声
理想就会破土
有一种继承叫超越
而追求的秉性 如原血
已灌注行走在我的血脉
与温阜敏相识,是以“评”会友。教授是韶关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的主席,评论文章时常见诸报刊。其它文体见之不多。诗作我更是第一次接触。偶然读到他这首《想起父亲》,一瞬间就被感动,随之和他的思绪交集了,我忍不住拿起了笔……
“那个难以模糊的面容\想起父亲\一副高挑的身骨\想起一个遥远的时间\在遥远的天堂”。首句传情,在近似呐喊的诗句里,可以看出父亲的影像不可磨灭的深藏在作者内心。静思冥想,我的视线里即刻浮现出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影像,他不同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而是“一副高挑的身骨、博弈专注、欢快地唱歌”。短短几句细腻描绘出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父亲。此中未用过多笔墨,是借用了中国画“留白”的技巧,读者不必局限于此,可以自由凝想与自身最能共鸣的父亲形象。这一节作者的情感和父亲的特质仅是初露端倪。诗的前部艺术处理,甚至让我们有一丝回望美好人事的欢快。作为铺垫,为诗的中后部留下了伏笔。 第二节,穿越时空的帷幕,我们惊异“一个理想发烧的年代\加上破灭的纯真\父亲 是否梦里\常常泛出\雀跃着孩子的笑靥”。未经历过“理想发烧的年代”的今人,谁能想到父亲只有在梦里泛出“雀跃着孩子的笑靥”呢?这是一种“倒扣”的技巧,诗中“四清”、“黎寨”、“革命”,都是一种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年代的用语,唯历练者方能感受体会,惟用心者方能发掘,回望历史,“红色风暴”、“浩劫当年”,看似江平,暗流涌动。
“谁不曾迷惘\不曾宿命迷失\革命的儿子\被母体吞噬\父亲呵 永远\定格在青春的歌声”。这是一种悲鸣,又是一曲挽歌。时代患于重症,疯狂无忌流行,呜呼哀哉,“革命的儿子,被母体吞噬”。又有谁能够力挽狂澜,木秀于林。大悲之国忧,大悲之家哀。家之悲,影射国之乱,让人潸然泪下。最悲的是“父亲呵 永远\定格在青春的歌声”中。歌声,是生命的寓意。它恰如其分的对应了父亲的乐观爽朗。将悲哀定格在“青春的歌声”下,若隐若无,启齿欲盈。这不露声色的叙说,它将诗的特定功能体现到极致,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至此为止,读者结识了“父亲”,回眸了逝去的发烧时代,更感受到父子间绵绵爱意,此诗所表达的容量亦已足矣。作者仍意犹未尽,以更上一层楼的胸襟吟怀:“父亲以歌唱的姿态\站立成儿女永远的路标”。人生启蒙,父亲的风范,犹似驿站的标识。但这仅仅是认识的基站,作者更是以豪迈的胸怀高唱:“有一种继承叫超越\而追求的秉性 如原血\已灌注行走在我的血脉”。一波三折,血浓于水的情奔涌不息,让人沉浸,让人缅怀,让人行而不止,在温情中回望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