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人让我猜谜语:山东消息(打一文人名)。谜底是鲁迅。那时我第一次听说鲁迅这名字。直到上了中学,我在回《故乡》途中因《一件小事》,与鲁迅先生相识。我们《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同去看《社戏》,一同初尝《孔乙己》的“之乎者也”的苦涩,一同去问《藤野先生》“麻木”一词的内涵。后来,我拿着《阿Q正传》,在一片《祝福》声中,才知道鲁迅是这样的人:文豪、思想先驱、新文化运动主将、“吃的是草,挤的是奶”、骨头最硬!
随着岁月的嬗递,我渐渐地发现,自己挡不住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晨起凭栏默读《炒股秘笺》,夜则邀三二知己,烹香煮茗,浅斟细酌,于微醺中或议朝世道,或谈巷闾趣闻。书架上的《鲁迅全集》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鲁迅居然又面临一次寂寞长夜。孔方兄的诱惑,急功近利的心态,迫使我渐渐远离了鲁迅先生。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有“民族魂”之称的鲁迅先生,也有人对他不满对他有意见起来。他们把鲁迅的认真看作偏激,把鲁迅的深刻看作恶毒。奇了怪了,这么多年我读鲁迅的作品就从未产生过他们那种恶意感觉。不知是那些人先对鲁迅产生了恶意,还是鲁迅对有些东西的批判让其不舒服。有人没读过鲁迅著作,或者说虽然也读了一些,却一知半解,也在那里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跟着瞎起哄。不知鲁迅的伟大,自然不应该在那里讲鲁迅的不好;而明知鲁迅的伟大,还恶意地在那里讲鲁迅的不好,就更是要不得的。
鲁迅作品的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逸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凄厉的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掌握现实时,他却已把握了古今和未来。“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毛泽东是这样评价鲁迅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就要读《鲁迅全集》。还记得我初读《记念刘和珍君》、《写于深夜里》……这样文章的时候,人如电击,看了一遍之后,马上要看第二遍,第三遍,不多几遍之后,仿佛就能背诵了。至于像《野草》这样的散文诗,在我看简直是独树一帜。
读了《社戏》,我才想起自己的童年是多么苍白;读了《呐喊自序》,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少年是何等迷茫;读了《藤野先生》,我才感到自己的爱国心是多么脆弱,对祖国和人民的关注是那么缺乏,甚至觉得自己是很自私的。是啊,我该作一番反省,挖出内心的“劣根性”,以“自我拯救灵魂”。
曾经,我只追求潇洒,追求浪漫;只知浸在你爱我恨的流行歌曲中,泡在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中,哪里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心壮志?又哪里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若谷虚怀?读了鲁迅后,我才明白:过去的我多么愚昧,就像阿Q;多么麻木,就像闰土;多么迂腐,就像孔乙己!
说什么鲁迅太“理性化”,你不是太轻佻了吗?说什么鲁迅太古板,你不是太轻浮了吗?说什么鲁迅太敏感,你不是太麻木了吗?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多少人在浮躁中生活。苟且偷生是什么滋味?无理想,无精神,又算作什么人?在今天的物质社会里,我们需要一个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站出来,高瞻远瞩的给年轻人指出方向,让大家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不要丢失“信仰”。我们多么需要鲁迅作品的营养,又多么需要进行一次鲁迅精神的洗礼!仅记一下鲁迅作品的题目,如同开中药铺一样列出一系列的名称来,有什么作用,我们必须真正理解鲁迅精神的实质!
鲁迅,无疑是一位先驱者,一位深沉的思想者,一位振臂呐喊的勇士。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在黑暗中唤醒昏睡的国民;敢于直面恐怖,将匕首投枪直插反动派的心脏;敢于“痛打落水狗”,启示革命志士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敢于画出祥林嫂的悲剧和阿Q“革命”的魂灵;敢于为愚昧的群众和幼稚的革命者开出剂剂良药……这是怎样的战斗者啊!封建礼教的吃人,反动派的滔天罪行,不幸全被鲁迅先生这个明证昭然于世! “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至理名言是鲁迅先生风骨的写照。
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能正视人生,直面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