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本色与本真
 
本色与本真
  文 / 黄海凤
                       ——黄海凤诗歌的艺术特色
                               本文作者:叶橹
    黄海凤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五本诗集,以20年的诗龄计算,平均四年一本,产量不能算高。不过我以为诗的数量并不能说明问题。对于像海凤这样的女诗人来说,能够坚持下来已非易事。作为个案,我注意到她在20年写作中那种遵循自然心态的变化而悄然改变的轨迹。所以她诗给我的突出印象是本色与本真。如同许多女诗人的写作大抵萌发于爱情的追求与向往,黄海凤最初的诗篇,有相当一部分是献给爱神的。爱情自然离不开浪漫的幻想,甚至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她的这种“青春期寻觅”的复杂多变的心态,在《朦胧的你和我》中有着非常本色和本真的表现。在黄海凤的那些表达和表现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憧憬的诗篇里,除了浪漫甜蜜的心情体验之外,还流露出一种矛盾乃至亵渎的心态。这种心态的生成,自然是与封建闭塞的传统教育和天真无邪的童稚无知相关相联的。作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在《独白》一诗中宣告:

      我的本性  我的爱
      都是因为我叫女人
      而荧荧散发

      感觉温柔
      温柔成一首  神秘的诗
      心情甜美  
      甜美成一曲  明澈的歌
       ……

    这种纯真的感受所体现的少女心态,曾经是黄海凤初期诗歌中的基调。对于伴随这种青春期而生长的羞涩、苦恼和困惑,她的艺术表达呈现出一种“度”的把握与控制。这在她的那首《距离之谜》中有出色的表现。黄海凤既无掩饰自己内心的激情,也不回避对方大胆的进攻,然而她都极力表现一种内心较量所产生的美感。这就是一个纯情少女在花季年华里曾经有过的心迹,也是令人在阅读她的诗篇时感受到的美好情愫。
尽管少女的花季岁月值得依恋和迷恋,但是生活的进程却总是以坚韧持续的耐性在淡化乃至消解一切粉色的幻梦。黄海凤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流逝中,也逐渐领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虽然她在《一夜倾情》依然不乏浪漫情怀的抒发,但是某种平淡孤寂的落寞心态也在流露出来。当少女的幻梦且渐被“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取代时,我们终于读到了她《初夏》中如下的诗句:

         不再有甜甜的梦了
         初夏的风从山那面走过来
         满目青翠
         袅袅婷婷的女儿娇柔羞涩
         悟到春季已尽
          ………………
         季节只是一种象征
         人流的景色蕴含在身边
          还像平淡的生活
          我被消磨的心力憔悴

    把这些诗行所透露出的心绪同以往那些充满激情和幻梦的诗篇进行比较,不难看到岁月的流逝在她青春的面额上留下的刻痕。自然,这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时间之伤”。因为人生的过程本来就是一步步走过来的。黄海凤不过是一种本色和本真的笔触表现了她的真实过程而已。
    岁月的流逝在一个人心灵上所留下的“时间之伤”,势必是一个有增有减的过程。增加的是苍桑之感,减掉的是浮华的梦。尽管黄海凤日渐从青春的幻梦中走出来而步入平淡的现实生活,但丝毫不意味着她那些幻梦追求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人生如果没有青春的浪漫时期,中年以后将必然是平庸猥琐的混世者。也许正是因为曾经有过青春的浪漫追求,所以才能在步入中年以后,能够正常地品味和琢磨许多人生的哲理蕴涵。
    在《弹奏阳光》这本诗集中,我们看到爱情的主题已经从黄海凤的诗中淡出,更多的则是一种对人生过程的品味与琢磨。
    人们常说,诗人内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快定了他们诗歌内涵的丰富和复杂。对于黄海凤而言,当爱情不再成为她诗中的“主旋律”时,人们能否期待她的诗在表达现实的感受时,同样表现出一种内心的丰富与复杂呢?
    诗人的关注现实,主要是通过内心感受来表达和表现他的生命感悟,并不是体现在他对客观世界的如实记录和反映上。对于像黄海凤这样敏于内心体验的诗人来说,通过对某些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场景的即时感受和敏悟来表达和表现她的诗情,就成为她必然的一种选择。当她同别人“一起捏着泥人”,想到了“红色的土/成为活着的象征”,甚至“怀着幻想/我的手捧着泥土/触摸到母亲的心跳”。而当她怀着悠闲的心情在张家界旅游时,写下了《坐看云起时》:

      宁静的张家界变幻着语言
      或耸或卧
      或喊或静
      细读只觉得遥远又缥缈

    这四行诗表现了黄海凤的敏悟感受的同时,也呈现出她融会语言形象的造型与通感的能力,诗的现场感与思绪的悠远相结合,具有质感和美感的阅读效果,应该说是她诗歌中颇具特色的佳句。
    进入黄海凤的内心世界的事物,不单单是所谓触景生情,也有因情生景和缘情生象的诗境。她写《岁月》,“生命如轻盈的蒲公英/悄然飘落在/石灰岩地带”;她描述《时间》,“梦以秋天出现 日子就是/金灿灿的玉米和饱满的花生”;她还在《独唱》中听到了“从前的岁月/是风的声音/农事从容走过立秋/玉米熟了/沉重的阵痛/被孩子的歌声掩埋”。诸如此类的景和象,既寄托了她的情,更凝聚着她的思。人们从她的诗中读到了生命从轻逸走沉重的意味。当她在《苍桑》中听到“一群朋友的豪言壮语/披上深刻的外衣”意识到“光荣与梦想/如同流行色”时,便难以自恃地想到:

       直到天空转暗 土地荒芜
       直到生命的声音 凄厉地
       在世界的尽头回想
       才醒觉
       短暂的迷醉
       覆盖着深深的忧伤和寂寞

    这种油然而生的情绪和意识,作为人的生存状态的感悟,无疑具有难以回避和抗拒的真实性。。然而,这不还是自古一切诗人的品性和觉悟吗?人生的过程总是欢乐与忧伤相互交错进行的,无论是喜剧意识或悲剧意识,只要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都符合诗歌写作的内在要求,也应该在诗歌领域占有合法的地位。
    对于黄海凤来说,表达和表现本色和本真的诗情,并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因其生活的变化和对生命自身的感悟而不断演变的,在《聆听清远》这本诗集中,我们读到的绝大部分诗作,已经不再是当年那种直抒胸臆的激情式的表达,也不再不时地表现出对种种现象的沉思与遐想。她似乎正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聆听”着周围的一切“天籁之音”。说她正在成为一个“旁观者”,丝毫不意味着对她的贬低,而是指她的写作姿态的平淡和客观。在激情与思考过后,黄海凤似乎想以更为平和的眼光看待她生活着的那一片土地。在她亲近着清远的山山水水时,力图以一种淡定的姿态发现和表现生活的本色与本真。“我”的主体性介入逐渐淡出,一种比较客观的呈现正在成为她的追求。虽然“我”的身影仍然不时在诗行中出现,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融化在客体中的沉迷和沉醉。且读《潭岭雪飘》:

         飞
         微小的身姿
         旋转的舞蹈
         把我带向不可知的高度
         ……………………
          飞
         在这个南方粤北的高峰
         在这个平湖冬霜的清晨
         我轻轻地飞

    这里的“我”,不再激情满怀,不再沉思遐想,而是一种沉入和溶化。类似的诗行,不管有我或无我。呈现的都是一种和谐地溶为一体的景观。像《垂钓》中的:

         垂钓的人
         早已被鱼钓住

    这样的境界,自然会令人想起“独钓寒江雪”的味道。而在《石联清潭》一诗中,“清水下躲躲闪闪的金嗓子/像鱼儿不断地歌唱/慢慢地咏叹/带动山峰飞翔”,这种静中之动的意境,也不禁令人想起她对古典情境的传承。
   《聆听清远》诗集中显现的黄海凤,“我”的时现时隐,似乎意味着她正在不时地调整自己的身份和心态。从根本上说,这或许是一种人生姿态的调整。人生从崇尚热烈绚丽到逐渐趋向平静淡泊,符合一般人的生存规律;而作为诗人,更意味着对生活的经历的过滤和沉淀,某种程度的冷眼旁观,也许可能促成诗意的成熟和内涵的丰润。对黄海凤来说,这不失为在诗歌道路上一次转折性的标志。
    依我对黄海凤诗歌的阅读感受,始终觉得她在语言上的把握和运用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芜杂和辞不达意的现象。她的心灵感受似乎在引导她进入某种诗境,而在如何表达这种感受时,常常会由于语言运用上的局限削弱了诗情的表现,从而使她的有些诗缺少了耐人咀嚼的韵味。也许她还是一个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也许在知识的结构上她还存在某些缺失,这不能不影响她诗歌的“格局”。我不想苛求于她,但期待着她能在未来的创作实践中有所突破。

                          2005年5月21日于扬州

2009/9/8 22:48:35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786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844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