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推荐纪实散文《“成家庄”吟诵三代诗》
 
推荐纪实散文《“成家庄”吟诵三代诗》
  文 / 成坚
      诗友们关心我的近况,自办理退休手续之后,我常常不在韶关而在广州等地,除其它不想多说的亊务之外,高兴的是牵头成立了家族式的“成家庄诗社”。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物《南方》杂志2006年8月总第三十二期发表了记者李小瑛的纪实文章《“成家庄”吟诵三代诗》,作了较详实的介绍,现转载于此,供诗友们阅读——


             “成家庄”吟诵三代诗

                               本文作者:李小瑛

    “你还读诗吗?” “你还写诗吗?”应者也许寥寥。有人说,诗歌在现代观念中已显老套、酸不溜秋,已被经济大潮和快餐文化挤到了社会边缘,有人甚至危言耸听: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将“死”于21世纪。事情真的那么严重吗?以一种鲜活的姿态,诗歌活跃在韶关成家,成为三代人的挚爱。这其中透出的,是新时期广东人的文化追求。
    设在韶关的成家庄诗社,现有成员数十人,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们、有中年的妈妈爸爸们、还有年轻的孙儿孙女们。成家诗人,分布在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诗歌已成为联系成家族人的精神纽带。


              诗社联络大家族
     〔诗社的发起,正源于浓浓的亲情和浓浓的诗情。〕

    话说从前,成家家学渊源,曾祖父是北京大学法律系高材生,参加过五四运动,早年就立下“莫把良田美宅给儿孙,但愿儿孙能独立”的家训。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大儿子成崇正是中共党员,曾留学日本,归国后成立了家乡广东连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成家这个有十多个家庭的大家族,有数十人参加了革命队伍(成家所在的连县星子镇大路边村因此被
誉为“光荣之村”)。成家庄的灵魂,就是对人民、对国家的爱,对民主、对科学的追求。
    受到家族风气的熏陶,成家人个个感情丰富。无论是工程师、医生、教师、公务员,还是商人、留学生,个个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对。诗社的发起,正源于浓浓的亲情和浓浓的诗情。
    去年,家族里一位前辈得了重病,众子孙想到用诗慰问,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诗给重病的亲人极大安慰,重病竟奇迹般痊愈。恰此时,成崇正的女儿成真痛失夫君,整天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姊妹兄嫂们心痛她,安慰化成一首首诗歌来到她身边。成真也以诗歌回复亲人们的关心,以诗寄托哀思,写出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声声慢》《渔家傲》《七绝》。最终还出版了3万字的诗集《初梦难圆》。看到诗的力量,有人提议成立成家庄诗社,让诗歌成为联系大家族的纽带。“孤灯照影怕伤感,长与诗文相为伴;诸君解意送亲情,搭起诗社暖愁心。”成真第一个赞成。
    奶奶辈的成碧华是著名作家郑江萍的夫人,她对诗社的评价非常高:“成立成家庄诗社,经常开赛诗会,编成册,很好。这样可以互相帮助,促使大家动脑筋,在学习诗词书画的过程中培养人才。兄弟姐妹赛诗既欢乐又可联系感情,妙!妙!妙!”


                     诗社接轨新文化
      〔整体纯情、整体幽默、整体爱诗、整体孝顺、
       整体快乐……是成家庄诗社的新文化现象〕

    诗社越来越兴旺,而且有着非常严谨的组织架构:第一代的老革命任名誉社长、第二代的知名作家成坚任社长,还有人事宣传部、网络部、财务部等等。诗社人员从韶关发展至广州、佛山、上海、北京,甚至走向美国、加拿大、英国……哪里有成家人,哪里就有诗社成员。
    诗社利用先进的通讯工具传送诗篇,老老少少都要求掌握这些新科技。诗社主力大多是50岁左右的人,学会用电脑写诗歌、学会用电子手段传送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太容易。但为了诗歌、为了把诗社办得红红火火,成家人热情高涨,都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成了新潮人。现在,他们不仅懂得用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发送诗歌,还懂得制作诗社影视网站。
    因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对新一代更有吸引力,诗社生命力更旺盛,老中青都把诗社奉为精神的寄托。有诗社社员说:“诗社带电,碰上就热似电铬铁”;有的说:“诗社奇妙,更年期进社变青春期”;有的说:“诗社有魔力,加入添加凝聚力”;有的说:“诗社如甜品,尝过即上瘾”。    
    成家庄诗的内容很广,只要有人出诗题,就有人应和。应和的诗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叫绝。成家庄人对祖辈的深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关心……种种感情的真诚流露,显示出豁达、幽默、正直的家传品格。正是这种世代传扬的家风,使得他们的第三代具有当今许多年轻人所欠缺的优点。正如成家庄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整体纯情、整体幽默、整体聪明、整体爱诗、整体孝顺、整体快乐……


                     诗社成为心灵殿堂
       〔“爬格种诗耕钱”对“种果栽花度日”,
        活泼的诗情成为成家庄人的精神寄托。 〕

    诗社社长经常出题征对,掀起学词、读诗的热潮。最早的征下联活动是用曾祖父在老家大门两侧留下的对联——“种果栽花度日,读书静坐养心”。各位孙儿踊跃对出下联:“爬格种诗耕钱,谈天说地搅笑”“碰杯叹茶聚餐,忆苦思甜怀旧”“翻山下海弄潮,击键论文品诗”……
    成家庄诗社人材辈出,老一辈成员多是抗战老英雄,披红戴花挂勋章出席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的抗战60周年纪念大会。他们的诗作充满革命豪情——“过奖愧当抗日革命前辈,乐享后起之秀祝福,喜祝改革大成就,同享时代新幸福,共祝善始善终成神仙,乐望一生无愧代代传。”
    诗社的中坚力量是十多个中年人,中年人的诗作稳重中不乏诙谐。如已退休的大哥成东林出上联:“一代天骄 过五洲涉四洋兴成家旺祖业天有情地有缘乡音改味不变”。即时五六个同辈人传来下联:“成家子孙 沥肝胆洒血汗拓家园闯新天童颜老筋骨残志如山不可摧”;“四代同堂 上天堂下地狱保家园卫国土意不移志难摧前辈赞后人颂”……
    中年人中最出名的是成坚,韶关学院医学院的副教授,当年的海南知青,拥有诗集《心灵的约会》、散文集《生命中的珍藏》、长篇小说《美丽黑七月》等十多部作品,《美丽黑七月》还获得2003年冰心文学奖。成坚当仁不让的成为成家庄诗社社长。成坚自认有写诗的天分,出的第一本书就是诗集。但成家庄诗社成立后,社员的诗作令她吃惊,她发觉诗社里很多人的诗写得一点不比自己差。她说,以后不再出个人诗集,要出就出成家庄诗集。
    “二十随夫闹革命,别乡井,头未回。三起三落,不弃亦不离。风雨同舟六十载,敬如宾,爱似初。八十羊城享晚年,步江边,赏车流。儿孙满堂,三代共天伦。慈母贤妻世皆赞,振成庄,仪天下。 成蔚然”,成家一位在校大学生填词《江城子.敬奶奶》,读来让人感动。在独生子女时代,对祖辈这样了解、这样深情,确实难能可贵。
    在成家的年轻人中,有不少出国留学或到外省读书者。出发前,他们自觉前往书店购买古诗词和现代诗写作要领,在紧张的读书、工作间隙,不断用手机或网络向成家庄诗社发送诗歌。
    正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张唯唯,是成坚的独生儿子,他今年清明写的《忆外婆》诗里行间真情流露:“我从外婆那里知道/世界很大很大/还知道了牛津和剑桥/于是/我和外婆之间/有一个秘密约定/为得到外婆的亲笔信/我决心到遥远的异国他乡/求学漂泊/那天/外婆让舅舅带给我一只熟透了的红苹果/我一天只咬一小口/细细品着外婆的呢喃爱语/外婆是我童年的依傍/是结在我心头的红苹果/……”
    至今,诗社自筹资金,出版了18本共十几万字《赛诗会》特刊,每本图文并茂,用故事串起一首首诗歌,每期最后一页预告下期征集内容。
    诗社2006年的发展大纲是:巩固老诗人,发展新诗人,保护小诗人,扩展知诗人。要确保:老诗人不老,新诗人不跑,小诗人不少,知诗人投稿。
    成家庄诗社,一个自娱自乐、发扬文化传统,激励斗志、教育后人爱国爱家的心灵殿堂,从成家庄诗社的兴起和兴旺,我们有理由相信,语言不消失,诗歌就不会灭亡。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在广东的活泼力量。 
 
         【本文原载广东省委机关刊物《南方》2006年8月总第32期】
2009/9/14 3:09:3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489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1141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