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野猪惹野蜂”的经历记述了这样的细节:“野猪”二字,被驴友用来形容披荆斩棘、匍匐而行的状态。在攀爬到打锣崖时,我这“野猪”遇到了一次意外挫折。“看见悬崖前方许多黄花盛开,这黄花有叫菜黄花的,有叫萱草花的。我想近前拍照,因直上难攀,就绕道过去。一团荆棘横在面前,刚被我拨开一枝,手腕突然一阵刺痛,当时还以为是荆棘扎的。说时迟那时快,没等我反应过来,“马蜂、野蜂!””随着同伴一声惊呼,我接二连三遭到袭击。就在听到同伴惊呼的瞬间,一阵被叮咬伤的疼痛袭过,我全身的毛孔都竖了起来。我疾步逃离野蜂后,同伴们都关切的询问。为了不拖大家后腿,我镇定片刻之后,毅然喊了声“走,继续!”
“一些人往往把体能挂在嘴边,叫苦连天,经过艰苦卓绝而非冒险的拼搏,凸显出意志的引领,被掩盖的体能挥发出来,就是一轮自我超越。”某登山学者富有哲理的这段话经常鼓舞着我,下面的文字便是敝人自我超越的又一例见证:“向大塘寨进发,同行的大都是资深的丹霞迷,于这一带登山数次,就我一人头一回。山势越来越陡,路径越来模糊,只有拐来拐去的脚印,以及前人在峭壁上凿出的小坑。”“驴行热正炽,汗珠夹背流,我刚换上的短衫一会就湿透了,在一股清泉边毛巾洗面之后,索性光膀子赤膊上阵。”
中华书局出版的《山水趣谈》中的一段文字值得咀嚼:“山水本来是天地之间固有的东西,是没有经过人为改造的、自然而然的物质形态。这,与老庄的返璞归真思想正好吻合。所以,山水进入人们视野,必然成为审美对象。当个人置于山水之间时,山水给人的感觉是自然的神韵与魅力,自然山水给人的是全面的感观冲击。只有人的感观系统首先接受了山水的自然美,其他由山水衍生出的人文意义才得以实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怪不得这么多城里人喜欢户外活动,喜欢走遍丹霞的亲身体验,因为这里有品味不尽的山水之趣。这山水之趣当然包括健身的功能在内,但决不止是健身。
在一篇涉及丹霞梧桐的游记里我写到:秋天赏秋色,秋色看秋叶。秋色何处寻,何处有秋叶?这里,没有最能象征秋色的胡杨;却有枫叶、红树、银杏,还有丹霞梧桐。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不仅有奇特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和珍稀植物,尤以丹霞梧桐最抢眼最珍贵。丹霞梧桐耐干旱耐瘠薄,根扎入石缝里岩壁上,颇有松树的风骨。南国的秋意姗姗来迟,今天的梧桐迟迟露面,我一路发问“怎么不见呢?”下山途中终于“有了!”,你看,一树接一树,一簇隔一簇,散布沿途山间,虽不算娇艳,仍以炫目的金黄点缀于苍翠之中。
在另一篇大丹霞游记里有我这样一段文字:回味这一路经历之丰富,我忽然记起“苦行僧”之说。“苦行僧视自己身体为罪孽之载体,臭皮囊,认为,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这等苦行,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非大丈夫做不到。”宋苏轼曾言:“老人与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耳,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清曹寅诗曰:“婆娑自比小山桂,寂寞甘同苦行僧。”又有哲人言:“身体机能正常的前提下,累是必要的。苦尽甘来,只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才能够实现生命的跨越和升华。”还有人认为,行者形象一直是侠的背影:强悍无畏,豁达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脚板交错,行者无疆!
大丹霞有一个“逢山必有寨”的说法,据统计山寨门不下一百,敝人亲历至少四十。绝大部分都是残垣断壁,看得见刻有字名的不多,“坪公石寨”乃其一。我那篇游记有这样的叙述:人们惯称的大峡谷乃大丹霞腹地,壁立千仞上高耸入云,碧翠覆盖下深不见底。寨门后7米高峭壁有藤蔓可攀,寨门前迎面有暗径可循。两侧峭壁总长3百米开外,其中一侧悬崖内凹,人可行百米。放眼这峡谷,就像来到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一般。此峡谷相对国内外著名大峡谷堪称袖珍版,若从岩石色泽的角度应称丹峡谷,若按人文意义它更应该叫“坪公石寨”。因为峡谷拐角处的寨门楣上就是这4字,雕刻字迹清秀醒目,虽然寨名来历已无从查考。今天面对林密地幽、山势奇险的山寨门,面对隘口这些重约二百斤、人工砌筑的一块块方条石,很难想象当年是如何人拉肩扛搬运上来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你看我们,不但“心向往之”,而且身“能至”。登顶时的浩气、豪气,只有登顶者当时那一刻才会有,而且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负重户外,无论是丹霞地貌还是灰页岩层,我们多次见证了“石洞千壑,独隅一角;陡峰凛然,雄气四溢;掬山揽水,盈虚相济;远近风物,咫尺千里。”的画卷。也见证过“雄浑中寓秀丽,豪迈处寄温柔。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的惬意。人在旅途,名山大川召唤你;路在脚下,小桥流水亲面迎。草木的气息,天籁的声音,等待我们去远行。该游记最后是一首五言:新年新岁好,风物何娇娇;欲绘美画卷,劝君勇登高。
敝人游记里涉及大丹霞的诗文字,还可以举出一些。如:“登顶平头寨,快哉自在天;穿梭于草甸,徜徉云海间。白鹿探未果,礼佛到燕岩;丹霞多胜景,驴行乐无边。”如:“探山探石岩,探泉探奇观,一路挥汗洒,载得硕果还。”如:“脚踩仙境地,手托絮云天;珍爱原生态,感恩大自然。”又如“穿越丹峡谷,纵横若金猴;驴行接地气,赏景信天游。”“丹霞小穿越,密林大纵横;野猪伴飞客,环行逛金城。”《游飞花水得古风三》:[其一] 丹霞水飞花,三挂银巾纱;深山藏十里,闺秀露小家。[其二] 远看悬白练,近前挂珠帘;飞流撒遍地,瀑花缀满天。[其三] 瀑落激轰鸣,溪流潺潺音;子期循声至,伯牙拨弦琴。
还有两句词模仿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韶关、粤北、丹霞,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黄岗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在我心目中,毛泽东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古今中外罕见的追梦者。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声音,穿越时空,激荡四海,同样具有无比深刻的内涵,包括民族的,国家的,文化的,方方面面的话题,等待我们大家去追问,去思索,去践行。就像丹霞和丹霞山,不止一次进入我梦乡,牵引我飞向梦想的天空一样,我也是一名追梦者。因为梦想是盏明灯,照亮我的生命;梦想是支火把,燃烧我的潜能;梦想一旦践行,就会变得神圣。你看,这充满神秘与美好的梦,我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