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洛阳镇·西京古道·客家人
 
洛阳镇·西京古道·客家人
  文 / 孙杰
               



                       ◆洛阳镇◆

    早就听说广东乳源县有个洛阳镇,一直想去看看,毕竟我生活在河南洛阳,听到洛阳二字是颇有感情的,但一直未能成行。2015年我去参加每年大年初4的五月诗社年会,总算有些时间,心情也不错,同诗友说好带我去看看洛阳镇。 
    从乳源县出发,沿山路盘绕前行。路道两旁,树木高耸入云,树枝条、灌木、藤条茂密交错,藏进去一个人,脸对脸都很难发现。老天下起了霏霏细雨,车窗上的雨滴花样地映衬郁郁葱葱的世界,两侧耸立的树木,从车的前面闪过,像沿路高挑的美女沐浴,各种肢体演绎的十分养眼。两崖中间一条黑黝黝的路面通向远方。坐在车里,我犹如驾驶一艘战舰,享受着身体重心不受控制的晃感、山崖被劈成两半的力感,一股波澜壮阔纵横驰骋的豪气油然而生。面对江山如此多娇,风生水起,无顾忌的任思绪信马由缰,心情着实舒坦。
    车行1小时以后,诗友告诉我,洛阳镇快到了。诗友说:“洛阳镇是解放前1940年黄洛洞、坪溪两乡合并为黄坪乡,1952年始称洛阳乡,取境内黄洛洞村的‘洛’字,洋洞村‘洋’字的谐音‘阳’字命名。你们的洛阳应是我们的老家,这里我们的祖先大都是从河洛迁来的,后代取名洛阳很可能尽他们的思乡情怀。”我随即说道:“开到镇政府门口停下车,我要在镇政府大牌子下照个相。”车上的人都笑了起来,连同诗友的母亲也憋不住大笑起来。诗友告诉我说:“她就是洛阳镇人。”可我不能明白,我在镇政府的牌牌下照个相有什么好笑的。
    在雨中,我昂首站在镇政府的大门口让诗友给我拍照。镇政府实在是太小了,几个牌牌挂在那里,一个不大的院落,有一排二层楼。这和一些乡镇政府办公楼比起来,的确寒酸的太多。站在这里我显得高大,我心里也觉得自己很高大。虽然我是从大洛阳来的,但我毕竟是一介草民,站在这样的政府门前,没有高楼的重压,没有警察保安的驱赶,也就没有了惧怕,一个没有惧怕心理的百姓,怎能不挺直腰杆,站在政府的门下。
     诗友的老公告诉我,乳源县是全国20个扶贫县之一,县财政一年的总收入也就5个亿。我不得不惊叹,这个收入还比不上一些公司的收入。我记得有人对我讲过,中国最富的人在广东,最穷的人也在广东。我想这只是个量词对比,相对应的全国各省都有这样的情况。
    走进诗友的老家黄连村,秀美的村庄,立即吸引了我,我在山里读了一年初中,又在山里保密矿工作6年,喜欢同山里人打交道,他们纯朴、厚道,交往起来很容易沟通。走在山里,渴了、饿了不管进到哪家都能吃上喝上,只要他们有。我看到了村民,虽然他们都穿着重颜色的衣服,黑不唧唧的,可我没看出他们脏,反而觉得很亲切。我问诗友的母亲:“这里还是靠砍柴做饭。”“是的”年轻的母亲笑着回答我。很好,回到了从前,心灵一阵轻松,身上充满了一股蜜甜。
    整个村子仍是40年前我在河南农村见过的那种土打垒的房子,只是屋顶不在是草顶,全部是瓦了。几乎家家都有电视,天线是自己安锅盖的那种。诗友说:“现在是过年,村子里有了人,平常是没有几个人的。村子里最多也就10多个人,都是老人。”我问:“那你母亲还在村里吗”她回答说:“早都到县城去住了,在县城里买的房,这里的房子都空了,一会吃饭的那家,是我姑家。”
    “那不种田了吗”我继续发问道。
    “没有多少地,都种的是茶,到收茶的时候母亲自己回来摘摘。我们都不经常回来,这次是陪你回来,要不我们也是有20多年没回来了。”我不由想到前一天到芦溪瑶族村参加年会活动时,听开茶厂的老板讲。整个村子在有人民公社时,全村种茶2400多亩,现今种茶400多亩,荒废了近2000亩。一斤原茶买1元6角。我想,我如果是这里的村民,还种什么茶,拿着国家给的种地补助直接出去打工算了,到落得清闲。有人说,你现在听听农民打麻将时的笑声是那种无忧无虑特爽朗的笑声,而城市里的笑声是带有压力的沉闷的笑声。
    在回县的路上,经过洛阳镇政府时,我没有再下车,在车上不由得想到来时的那阵阵笑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声,是笑我从大地方来的,竟像没见过世面似的?挺好笑的?还真说不清楚。

                       ◆西京古道◆

    西京古道是一条早梅关古道约700年的一条西汉时期建造的一条“高速公路”。
    《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觉得广东的龙眼、荔枝等岭南佳果味道极佳,于是将其列为贡品,每年定期要岭南各地向朝廷进贡。为了快速的将这些贡品送往京城,东汉建武二年(26年),桂阳太守卫飒开凿了一条从浛洸(今英德浛洸镇)经乳源至湖南宜章的快速通道接上直达京都的大道。西京古道全长300公里,乳源县境160公里。此后,向朝廷进贡龙眼、荔枝及生鲜等贡品的驿马不停地传送到达洛阳。因路途遥远而又崎岖险峻,路途中又有蛇狼虎豹等猛兽频繁出没,许多人马或因疲乏至病或遭蛇咬兽害而身亡。东汉永元十五年(103年),临武县令上奏朝廷,求朝廷免贡岭南龙眼、荔枝等物,言明“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朝廷恩准,从此停止龙眼、荔枝岭南佳果等物进贡。听传闻至唐•杨贵妃年轻貌美,风情万种,柔情似水,深得皇上李隆基宠幸,为搏美人欢心又从此道运送佳果,50里一换马,不得停歇,从岭南至西安,两天到达。贵妃娘娘吃的是眉开眼笑,把个隆基伺候的10魂走了9魂,终日酒色燕舞,不理朝政,终生安史之乱。杨贵妃在河南渑池马嵬坡也结束了38岁的生命。
    我知西京古道是在上世纪文革年代,当时我是连队批判宣传教员,讲解孔子的中庸危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批判三字经的奴役思想也把唐人韩愈当做保守派,儒家来批。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因他常自称“昌黎韩愈”(“昌黎”即今辽宁义县,韩姓是当地望族),后人称他为韩昌黎。又因他死后谥号是“文”,后人也称他为韩文公。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韩愈一生3次遭到流放,唐大历十三年(778年),10岁随其兄韩会(被贬)到连山。唐贞元十九年(803年),35岁,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县令。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51岁,在京都(即陕西长安,现西安市)任刑部郎中,是年正月,唐宪宗迎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的佛骨入宫供奉三日,一时京师城内王公大臣们,掀起疯狂的迷信活动。在此情况下,韩愈上《论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正月十四日,韩愈离开长安,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到达潮州。离长安时,正值寒冷季节。韩愈站在秦岭山下,寒风凛冽,衣襟袖口劲风鼓起,如旗飘扬,抬眼望去,只见秦岭云封雾锁,蓝关大雪塞途,行马踌躇。韩愈见到侄孙韩湘,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句。文革期间就拿这首诗进行批驳,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以此诗为列说韩愈是保皇派。而韩愈进广东到潮州走的正是西京古道,西京古道上有“心韩亭”为证。
在诗友马老师的亲戚家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几位诗友道:“可否上西京古道遗址一观。”正中下怀。驱车前往,在一个路旁用青条石砌的古亭子停下车来,见古亭旁立个牌坊上书“西京古道”。石亭门洞上书“桥上亭”诗友马月兰老师告诉我,她小时候就是踏着这古道翻山越岭10多里地去上学的,对家乡的这段古道太熟悉了。
    我拾级而上,站在山上朝山下望去,只见山下两山间地域宽阔,流水淙淙,风景秀丽。思衬:山下如此宽阔为何偏从山上过。快爬过山岭,身上已是大汗淋漓。马老师告诉我,越过岭还有一个石亭,这都是供行人躲风避雨,暂歇息的。我没有好汉般的攀越过去,而是下得山来驱车翻过山岭到达另一架山下的路旁石亭“寿德亭”。我极目远望,恍然大悟,那山道成一条直线,笔直的挺向远方,犹如万里长城一样。如果捡宽敞的地方修路不知绕出多远,我明白了,西京古道是条高速公路的含义。
    西京古道原为皇家能及时吃到新鲜荔枝和龙眼所修,但也成就了多少商旅和民众的需求。人生一世为了什么?其实就是4个字:吃喝玩乐。西京古道为吃而修建,也为吃喝玩乐而服务。西京古道留给我的思索或许就是什么是吃喝玩乐,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在公德的约束下对待吃喝玩乐。我在“寿德亭”下留影,望着这条用青石铺就的山道弯弯曲曲的又上了山梁,像是一条龙的图腾显现。
    西京古道的两旁村落居住的都是客家人,整个西京古道蕴含着中原文化和河洛风请。

                         ◆客家人◆

    听说过客家人,知道客家人多在南方和国外定居,是独立的一个民系,全球有1亿多客家人,广东省就有2500多万。但我并不知道客家人的来历,他的渊源和出处。一位广东韶关的诗友曾对我说:他是客家人,祖居河南漯河。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再后来又有几个客家人说:他们都是河南人,有驻马店的、开封的。诗友曾告诉我说:你一直想去的洛阳镇,原来的书记祖居就是河南许昌的。这才引起我的注意。客家人为什么多是河南人?翻阅资料,上网查询才知道,秦统一六国,实施暴政,许多中州人因受不了残酷的压榨,纷纷南迁,后来唐、宋、元都有迁移。从秦南迁源头算起怕是也有2000年历史了。当知道广东的客家人大都是河南人迁移过去的,自然心存好奇和血脉相连的情缘。这次南行抱定主意到客家人居住的乡下采风。
    在乳源县作协副主席客家人梁红玉老师的陪同下到了乡下,一进村口就闻到了烧柴做饭的那种特殊味道,好亲切,那种木香夹带些潮气的气味,会让人切身的感到走进了山里,走进了我已经远逝的农村。
    屋子后面是高树林立,漫坡上放着鸡,猪牛都在破旧的土屋子里养着。屋檐下是堆放整齐有序柴火。院落里干干净净。屋子前面用木棍扎成篱笆,篱笆里是一块块菜地,绿油油的广东菜心长在那里。地的前面就是村里的路了,打工在外的客家子孙或开车或骑摩托车回家过年了。绿油油的地,潺潺的水,那山上茂密的山林,那河旁干黄的草苇层次分明的将一幅图画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人在其中,穿着大氅,站在河的石头上,昂首翘望,一个女孩喊道:“他像毛泽东!”
    梁老师家人喊着吃饭了,我收回奔放的心,本来是不饿的,早茶吃的晚,临近中午才吃,这还没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想一个人转转。陪我同来的乳源县天井山风景区管理处王主任说:“到家里是要吃饭的,不吃,是不礼貌的。”主人把我让到他的左边坐下,我知道这是贵客的位子,因为主人是梁老师的姑父,我也就没见外的坐下了。
    桌上堆砌了大碗的菜,有大块的扣肉,每块扣肉大约有一公分厚,10公分长;山上放的鸡杀了一只,那颜色和城里的鸡做出的颜色很不一样,一看就知道这是农村正了八经的土鸡;有竹笋,酸竹笋,木耳,大块的豆腐,乳源县的豆腐是出了名的好吃;还有一碗有些发黑带皮的肉放在那里。我声明肠胃不好,不能喝酒。梁老师在一旁证明,他姑父就没有让我喝酒,那是自家做的酒,我很想尝尝,可肚子不给力啊。
    王主任指着那碗肉对我说:“这是鼠肉,你吃一块。”
“什么?”我没有听清,尽管在我面前,他们不讲客家话,都讲普通话。
    “这是竹鼠肉,你尝尝。”
     我望着他,在犹豫。
    “不吃不好的,这不礼貌。”王主任说道。
    没得办法,吃吧。我也是山里出来的,受过野外训练,怕什么。于是,我送到嘴里一块咀嚼起来。还行,像带皮的牛肉,不是太香,但很有嚼头。竹鼠又称竹溜鼠、芒狸、竹狸、竹根鼠、芒洞老鼠、冬毛老鼠等,俗称山宝,其肉很有营养价值,是客家人招待亲友贵客时才上桌的一道菜。本想再尝一块,一想到老鼠还是作罢了。
    次日去马老师老公的家乡。早上起来已是9点多了。梁老师和她的同事 陪我吃早茶。怕我吃不惯当地的米线,当地的米线很短,吃起来有些发渣,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可加排骨、扣肉、大鸡块等,另外再加钱。不像北方的米线如同面条,很长且劲道。梁老师领我到一家杭州小笼包的店里吃。她告诉我,这家店好多年了,她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在这家店里吃,现在都上高3了。我尝了一个,的确不错,3个人两笼包子,两笼蒸饺进肚,还有些想吃,可看他们二位已经饱了,也就算了。吃完饭已经10点多钟,汇合马老师向乡下进发。一路山光水色,足够我欣赏了。
     1个多小时的路程。我看到这里和洛阳镇截然不同的景象。山,是光秃秃的山,地,是乱泥地,尽管是春节,村子里依然见不到众多的年轻人,依旧是家里的老人和一些学生模样的孩子。马老师的老公告诉我这里很穷,山上既无矿产,也不长树木。村里的人能出外打工的都走了,要教育无教育,要医疗无医疗,环境很苦。我环视了下村子,只见垃圾遍地皆是,村子路边排水沟里的水臭味刺鼻,显然这个村子已经疏于管理。不过村里的住房基本都是砖房,原先土打垒的房子已经破烂不堪,成了猪舍牛舍。
    在村里还没待上多长时间,约11点10分,家里人就喊着吃饭了,这和我在县里刚吃过饭的时间仅隔不到1小时,又是大块的肉,大碗的鸡,大碗的菜。我吃了半碗米饭,也没有喝酒,就匆匆地退了出来。在沙发上刚刚坐了几分钟,就被马老师的亲戚领到另一亲戚家,看到此家院子里有一棵红豆杉,这可是稀少的植物。不由想到唐•王维的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正在感慨发酸劲,就听到有人喊我:“进屋吃饭。”天哪,怎么又吃饭。有10分钟没,亏了早上没吃10分饱。不得已啊,客随主便,只得又坐在饭桌上,装模装样的吃上几口菜,草草退席。席间一女士告诉我说,这的风俗是不管去哪个亲戚家,进门先吃饭,她最多时中午至下午吃6顿饭。看来再去客家人串亲戚,早饭是万万不能多吃的。我算下来10点到11点半这已是第3顿饭了,看来下午还要去马老师的亲戚家,在吃上几顿也差不多了。客家人的好客、热情、大方,男人们颇有北方人的性格,看起来不管到什么地方,祖宗留下来的传承是不会丢的。
    马老师的家乡山清水秀的,环境好了许多,西京古道就在她们村里经过,村边上还有一所过去中学改成的小学比洛阳镇政府大多了。即使是这样,村里的年轻人和部分小孩都进了城。人们进城打工几年,对孩子教育越发重视起来,纷纷将孩子接进城里享受良好的教育。
    走了几个村子,大都是空巢老人,我不由得在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城里享受到了物质生活,最主要的是精神文明生活和良好的医疗教育,还会回到那相对落后的村里吗?这样的偏僻贫穷的山区或者不光是贫穷的山区,再过10年20年随着老人的不断去世,地,是否还有育种之劳力。从现在看,一些土地已经荒芜,或许这不是我杞人忧天吧。农民工大批量的进城,是改革开放的一种现象。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寻求物质和精神的迁移,尽管这和以前的逃荒有着质的区别,但结果会有些相似。或许这对一部分贫穷的客家人是一次致富的迁移吧!。
    一个春节,在外度过,有很大的收获,由衷的感谢陪我度过和给予我快乐日子的人们。

                          (2015.3.5.于洛阳草阁)


2015/3/8 19:36:36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666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6531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