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走了,带着缠藤一般的依恋。在这离别的季节,瑟 瑟秋风吹老了我原本美丽的容颜。
我无惧,只是有太多的不舍。为那曾经给我营养的树,那催我成长的阳光雨露、和煦春风。
拥有生命就拥有幸福,我终于明白。在我即将飘落的时候。
秋风在急切地催我,断绝情丝,去那个命定的归宿。我枯黄的容颜写满了沧桑,任凭我如何挣扎,终究只是无奈。
告别了青春,告别了岁月,告别了树之后,闭上双眼,让命运裁决。“咔嚓”一声,疼痛告诉我开始走向另一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秋风依然不肯放过我。我在反抗中划出了一道又一道优美的弧线。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在最后时刻也能写就美丽和幸福。
于是,一切释然。我在人们的叹息中,带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潇洒归入尘土。
◆陶渊明:以诗人的名义行走◆
面对千年之前的无语的你,我精心构筑的言语一纸空 文般的苍白无力,再也整不起昨日读你诗时的千般温柔,更不能留住你不羁的归隐的心……
在那个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你没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似的奋发有为,有没有“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般的随波逐流,你选择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隐逸归去,却有如月光澄澈纯净,又似霓虹七彩缤纷。你亲耕三亩薄田于西山之外,为自己找到了肉体与灵魂的双重的避风和栖息的港湾;你用泥土写诗,写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稻菽麦梁……;你用那半蘸蓝墨水半蘸泥土的狼毫在土地上写下一个中国文人的良心,以及一段不肯弯曲的硬腰。
而我,一个千年之后的女子,虽不能亲临你的“世外桃源”,但也能感受你的那份悠然南山的心境,你总是那么地遥远,又总是这么地清晰。桓玄篡晋,朝臣遭戮,本已使你惊恐万状;官场内部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更令你彻底看破红尘。你没有选择仕途而选择了归隐,虽然有些遗憾,幸好你在田园中收获了经典的诗篇。当时的你也许并未觉得遗憾,又或许,不觉得的遗憾,是已不能遗憾了。你只是潇洒地来去于仕途和归隐之间:迫于生计,于是进入仕途;恼于官场,毅然归隐他处。或许,你在等待,等待政治稳定、社会祥和,然而,光阴在一寸寸地逝去,生命是那样的短暂,这无尽的等待该是多么残酷。那时你的心灵深处一定在剧烈地痛着,只是你的“归隐田园”、“悠然南山”的表象迷醉了世人的双眼,以为你潇洒快活,了无忧愁和烦恼,其实世人不懂你的心。
你以诗人的名义行走在田园上,几多痛苦,几多无奈都化作了诗歌——一种以古典的田园方式来精耕细作的,一种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支撑的,一种以悠然南山的菊花之心来喂养的,一种以不做官来不经营的苦心经营的诗歌。你,这位执著的大隐士,找到了个体在社会、自然中的理想位置,用你的诗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士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矛盾,并且将之升华为一种平凡而又超越的诗境。你的生活是诗意化的,你的诗意是生活化的,你真真正正地做到了“诗意地栖居”。你以主动的态度去弄潮而不是奔流,以超越的精神来追求淳真的“本我”而不是功利性的“自我”。一个以诗人的名义行走的人,注定是贫穷的。你的隐逸并不轻松,除了要不断摆脱功名利禄的巨大引力,更要克服诸多生活上的极端困苦。当一场严重的大火烧毁了你的所有,你的诗歌便不再那么悠然了。幸好这场大火没有烧毁你继续躬耕的信念,你只是平凡地以耕为隐,一往情深,并没有走向不食人间烟火。贫困不仅使你的歌喉失去了乍回田园时期的悠然,也使你的思想趋向于近乎虚幻的理想。然而,也正是因为贫困,使你产生了桃源梦境,桃源是你对人生长期思考的结晶,是你躬耕生活的诗意化。
曾经,因为贫困与失意造成你人格的自卑,你希心向往、驻足徘徊于庐山超尘脱俗的世外生活,当慧远法师的所谓的“因果三报”之论,劝戒酒之心传入你的思想,你暴露了纵心自得的自傲的个性,毅然决然地拂袖扬长而去。可以想象,当时的你的背影是如何的潇洒。然而,你那分裂的自傲而又有点自卑的人格,使你的人生始终未能从仕与隐的痛苦和苦闷中摆脱。你酷爱酒,酒浸透了你的灵魂,也酝酿着你那奇特的醒醉人生,怎能凭一时之语而戒酒,“戒”掉你笑傲礼俗的寄托?你那眼神中让人无法解读的忧虑,是否能借酒消释些许?然而,我知道浓酒终究难以麻醉你痛苦的心灵。在时光如流、人生若寄、功名无成的现实面前,你只能把猛志掩藏在心底,摆出一副“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陶然自乐的强颜。我不知道那夹着酒味的飘啊飘的风,何时才能吹醒你那结着愁云的容颜?明天,永远的明天,永远的戈多,你的希望终于在等待中慢慢憔悴……
曲折的经历,冷峻现实,让你看透了生与死。于是,你变得“不喜亦不惧”,对一切淡然得出奇。你虽有时与魏晋许多诗人同唱一个主调,但对他们的悲惨下场,却从未表示过同情。或许,你这个可能以他们为戒,却也不屑与他们为伍。然而,你的那根情感的神经也未免太过于麻木。你没有选择抗争而选择了归隐,倒也不觉得你有多么地悠然和得意。或许,你早已领悟:人之生死如长夜同睡,早而不须怨,晚又何必喜?又或许,你是一泓不可是、测的潭,不拘于一方,只求拥有和会意自适的超然:求仙也罢,拜佛也罢,纵酒也好,都只是身外之事,纵身造化之中,对生死不喜亦不惧,应死即须死,何必独多虑!
而你那南山的缕缕气节,相信已在蓝墨水与炭素墨水的上方,在中国农业上写下了一行叫诗的文字,那些生态田园更需要用一种诗的骨头和节气来保持一株农作物以高贵的姿势站立,涂上归去来兮辞的风雅。但我还是想知道,你的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灵,该用怎样的针线来缝补?归隐南山的诗歌带着你的心痛穿过了黑夜也穿过可白天,感染了欲隐之士上千年。而早已疲惫的城市,却陷入深深的思索,在田园的注视中沉默无言。
我,一个千年之后的小女子,愿意像你一样在这半亩诗歌的土地上,以一种古典农业的姿势锄草溪东,坚持背诵清明种豆立夏种瓜的农谚,虽然这不再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年代,但我相信在露水的温热里还会有你留下的一串脚印,一串诗人行走后的足迹……
◆认识你真好◆
“有一种开在山野上的小花
它的名字叫‘勿忘我’
晨露中盛开,风雨中凋谢
用那美丽而朴素的生命
装点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一直很喜欢这样的一首小诗,其中的意境就像春风吹过窗台,清泉流入心田,真实而又深刻。有时候,真的希望能亲手摘下山野上的那朵“勿忘我”的小花,送给相识一年多的你,用我这一年来最感激的方式向你说一声:“认识你真好!”
你我相识在众花争艳的阳春三月,相识在春风吹拂的月明夜晚。那天,我无意识地走进考研自修室,环顾了四周,只看到一张桌旁有个空位,没有多想,我就坐下开始埋头写作。不知过了多久,我眼角的余光看到了一个身影,高大的身影,那是你刚从图书馆借书回来。一开始,我并没有留意太多,向来就不懂搭讪的我连看都不想看对面一眼。突然,一个精巧的电子辞典出现在我眼前,里面居然有这样一句话:“能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吗?”我一愣,抬头看见了一张帅气青春的脸庞,我还从来没遇到过如此帅气的人用那样特别的方式和我相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后来,你告诉我,你只是在那天晚上去了自修室,而我也是。竟然会如此巧合!认识你之后,我再也没去过那里了,因为没有闲余的座位。我们几乎天天在饭堂碰面,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个微笑,一个招手就足以表达彼此的问候。我很喜欢这种无声的方式,静静的,那份默契仿佛你我早已认识了千年。
喜欢和你一起上自习,尽管那是你我唯一的一次相约到自修室,但却让我重温了初中时代的那份纯真与浪漫。一起做题,一起争论,一起为胜利而开怀大笑……这样的时光多么地让人难以忘怀!
喜欢你和在阳台上通电话,无论白天或夜晚。我在我宿舍的阳台,你在你宿舍的门口,互相看得到对方,声音就在手机里传播。有时,我也会在阳台向你扮鬼脸。看着你做的手势,就知道是该出发还是该等待。
喜欢欣赏你见到我时那脸上洋溢的笑容,这种笑容足以将我的烦恼挥去;喜欢听你说我穿裙子很漂亮,满足了我作为小女生的虚荣心。
喜欢和你聊天,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也谈各自的过去;喜欢称呼你为“蚂蚁”,当初也只是因为一条偶然的短信,让你终于有了一个我专用的名字——“蚂蚁”。
喜欢吃你做的饺子,还有你妈妈煮的鸡蛋,不是因为饺子和鸡蛋真的美味无比,而是因为那是你用真诚的心在对待你我之间的友谊。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幻想着能与你牵手。可是当我知道我迟到了的时候,我心中构筑的理想突然奔溃。我甚至想问你,如果我比她先到,我们有没有机会?幸好我还能承受和克制,早已过了那个十六七岁的青春萌动的年龄,我已经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感情。我只希望能和你做很好很好的朋友,甚至是一生的知己。
你会在你找到工作的城市,试着去帮我找工作。我真的很感激。作为朋友,你对我已经很好。
你会留意我晚上几点从市区回来,会留意我晚上是不是很晚才睡。这样被你关心着的感觉真的让我感动。
我和我舍友的电脑出现故障时,我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你,打扰了你那么多次,你却毫无怨言地帮我们修理。看着你抱着偌大一个机箱在你公寓前登记,再搬上五楼,修好后又得按原程序登记返回,让我非常感激。
难忘你,本来说好我请客,却偷偷地买完单,我的小拳头就在你的手臂上“下雨”。
难忘和你在一起吃饭的饭堂,一起吃夜宵的小店,一起走过的那个球场……
蚂蚁,认识你真好!今天我记下这些也许你会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一切,于我,于未来,都将是珍贵的回忆!
◆北京辽宁行◆
2014年的暑假和往年没有什么不一样,天气依旧炎热,我们依旧有个长长的暑假,可是不一样的是我去了中国的首都——北京,还有感受到了那《乡村爱情》里的东北农村场景。返回南方已经有两天了,总觉得要记录点什么,才能不枉此次的旅行,才能不负青春与生命。
还记得8月的第一天,我和我的父母,姐妹,孩子一起乘坐高铁去北京,一路上,两个小子很淘气,对一切都很好奇,他们不会错过车内的与车外的风景,欢声笑语充满整个车厢,连旁边的乘客都得和他们说上几句话或者一起玩笑。我们的已过半百的父母对这次出行充满了很多的期待,因为这次旅行他们将经历很多个他们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卧铺火车、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见故宫、第一次上天安门城楼看风景、第一次住酒店、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看苹果树、第一次吃到最最新鲜的苹果、第一次见大海、第一次套个游泳圈在大海上漂、第一次坐飞艇、第一次吃正宗的海鲜、第一次在晚饭后骑自行车行驶在海边……其实说来惭愧,我工作已经7年了,还没带父母出去旅游过,所以这次的北京辽宁行才有了我父母那么多的“第一次”。
我也是第一次到北京,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感受到了北京的繁华,也看到了天空中的雾霾,如果北京的天空也能看到蓝天和白云,我想会更好吧,期待有这么一天。我们在北京逗留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天,这两天我们只能带父母孩子去故宫和天安门,还有去了北京大学。在故宫,我们见到了那些充满威严和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建筑,一看那些建筑,我就觉得它们很霸气很大气,就会想起各朝各代的那些皇帝,脑海里浮现着古时皇宫的生活,也许我所站的地方,某朝的某个皇帝曾经停留过呢。还有那些穿着漂亮服饰的嫔妃宫女们,一挥衣袖就芬芳满园、蜂蝶群飞;略施粉黛就笑靥如花、倾国倾城。我们还欣赏了青铜器和陶瓷,那些物件真是精美啊,古人的智慧无人能敌。在天安门城楼,我的母亲似乎对毛主席充满敬畏和敬重,从她凝望的崇拜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她那个年代的人的那种对毛主席的纯粹的尊重,就像一种信仰一般,让我也不敢造次。上到城楼,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城楼上带着他的湖南口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那个伟岸的身影。
第二天去了趟北大。我还记得在北京大学门口排队进门都排了半个小时,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排队等候的过程中,居然有记者把我拦下采访了我,对着那个镜头我还是很自然和自信的。那个女记者问我为何选择北大作为旅游目的地、北大吸引我的是什么等。我都一一回答了。采访完之后,我妹开玩笑说她排在我前面,记者都没采访她。然后我回她一句:“因为那个记者很有眼光!”哈哈,大家被我这话给逗乐了。我发现我这句话一箭双雕啊!
8月4日早上我们一行抵达辽宁省辽阳市,一下火车,我发现我在北京所期待的蓝天白云出现了,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好惬意啊!
热情好客的东北亲人接待了我们,各种礼数很是到位,让我们无可挑剔。也许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东北传承得比较好吧。诸如“好事成双”、“大份大气”、“文明举止”、“服装礼仪”等。那里的西瓜又大又圆、火腿肠又长又大,猪脚也是一整只烹的,喝酒是用碗的,吃饭是用大盘子的;街灯制作成中国结、花鸟、草木的形状,晚上街灯一开,满街的温暖和喜气扑面而来。
在东北辽阳,我发现阳历八月是有秋天的味道的、凌晨四点是会天亮的、太阳是平着大地升起的、太阳是又大又圆又红的、食物是大份大气的、道路是平坦宽阔的、男人是高大魁梧的、女人是很会打扮的。
8月5日,参加小妹和小妹夫在东北宴请客人的酒席,大家其乐融融。酒席过后,我们去了乡村的苹果园。当小车驶入一片又一片玉米地时,我仿佛在电视剧中一般,这感觉这画面是那么的唯美。玉米地过后就是苹果园了,好大一个果园!我们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苹果树,很是兴奋,大家忙着在拍照,在欣赏未熟的苹果。而果园的主人却对我们的忘情拍照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对我们这群南方人报以傻笑。从苹果园出来,我们看到了东北的村落建筑,那里的建筑就像《乡村爱情》里的一样,屋子前面有院子,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我又感觉我行走在电视剧的场景中了。
8月6日——7日,去往大连看海。大家准备好各种装备,下海游玩了一番。我的母亲一直不愿意下水玩,看到我们下水玩得欢,心痒痒,在我们一阵轮番劝说下,她终于肯下海了。夕阳下,看着老爸牵着老妈的手下海游玩,那个场景我觉得很幸福,突然间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在我心中吟哦。虽然意境有点不对,但是我还是很愿意看到老爸能经常牵着老妈的手,温馨又浪漫地行走。后来还坐了快艇,那玩意儿很刺激,感觉在水面上飞过,如迅速飞出水面的鱼。海水飞溅到乘客身上、脸上,尖叫声一片又一片哇。快到终点的时候,那快艇还故意左右摇摆 ,吓得人不轻。
晚饭后,我们骑着六人自行车行驶在海边,伴着夕阳的余晖,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很悠闲很享受。我们看着晚霞散去、夕阳与海面连成一片、接着掉入海里消失不见,真的好壮观。
夜幕降临,我们看到了满天的孔明灯和各种形状的烟花礼炮,岸上还放着各种音乐,有很多人现场唱起了动听的旋律,我都有些恍惚了,感觉就像过春节一样。
8月7日早上,我们再次来到海边,看到海水退潮后的样子,沙滩变得比先前的大了很多。没过多久,我们发现海水慢慢涨了,我们就在浅水区玩水拍照,抓小鱼。两个小子还在海水里忘情地奔跑,踏着像云朵一样的浪花,把衣服都弄湿了也不在乎,那样单纯的快乐也许只有像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才有吧。 海水涨潮时其实挺好看的,波纹一环一环紧跟着,浪花一波一波冲击着沙滩,人们一截一截地往后退,那场面很滑稽但是人们很快乐。
8月8日,在辽阳逛街,这一天很平淡很普通,我们要为返程做准备了。晚上亲人们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我看到了父母和孩子、亲家和亲家之间、还有我们对这个城市的不舍和依恋。
8月9日凌晨四点半,我们驱车赶往沈阳乘坐返程列车。这期间要耗时一个多小时。也就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很认真地欣赏了东北的这座城市。车外的太阳平着大地正在升起,道路两旁的树挺直着身躯,一望无际的稻田像绿毯……车里播放着汪峰的《存在》:“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听着这样的旋律,我突然有些不舍了,好奇怪的感觉,是否是因为这里确实太美了,还是因为这样的旅程就像我人生的风景将永存于心。
我们该如何存在?我想,人在旅途,存在即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