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颗颗滚烫的心向着赣南红色根据地挺进。一辆K166开往赣州的列车,搭载着去采风的韶关作家往赣州驶去,体会着现代交通的便捷。很遗憾,我未能和韶关作协采风团一起去赣州博物馆参观陈毅同志苏区革命红色历史展览,我未能去瞻仰赣南苏区先驱者们的英雄事迹,但看到了大家发上韶关作家群网的照片和写的诗文,“和平年代不忘先驱者”他们的事迹感染了我,让我十分感概,赣南苏区的事迹也如天气那般,热烈怡然。我并不陌生,在这里也说一下自己对红色历史的感悟。
中共赣南历史,我从小在老师讲课中就有听过,并且索记于心,在幼年时代就扎下了根,红色政权的知识就如播下了种子。如果没有那些革命志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勇抗敌,我们现在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早已根深蒂固,让我在思想上就很敬仰和崇拜那些为党和人民付出了生命的先烈们,是他们在那些峥嵘岁月里,在艰难困苦中,用他们的鲜血捍卫了红色政权,他们的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的光辉事迹,一想起来,还是令我心跳不已,敬佩有加。
中共赣南历史记载了革命志士先驱者,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的光辉事迹。我是在南雄土生土长的娃,自己对南雄那片红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比较熟悉,而且,中共赣南历史和南雄的红色历史也有关联。在青葱年代,我就接受到了红色政权的熏陶。每年的清明节,我们的老师总会带我们去烈士陵园,向英雄们献花,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在我家外面,我只要出来在公路边,就能看到烈士陵园有一个叫李乐天的英雄雕像,手拿枪杆子英武地站在那里,密集的树木也没有他高,他英武地站在高高的云天里,让我们肃然起敬。记忆中,烈士陵园,经常有许多人在那边晨运,由于我家距离烈士陵园近,少年时代我也经常和同学上去玩,曾经拍摄过许多照片留影,旁边还是一个县中队在那里驻防。
所以,我对南雄红色历史的印象,随着年龄增长,总会一年比一年巩固。到了高中,我学文科,历史上有关红色历史的知识懂得多了一些,并且,南雄的县志我也在一个偶然间看见了,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南雄,曾经是工农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曾经是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去年春节,我带着一家子回南雄,在三影塔上观景,正当南雄博物馆在春节开放,我们进去欣赏,加深了对南雄历史的了解。
这几天,我看到去了采风的作家发上许多的古城墙照片,我便想到了南雄的河边,那种古城墙并不陌生,我还没读书时,家是在南雄三影塔附近住(后来搬家在公园那边住),距离河边近,每天也在这片古城墙边走,在我的生命里,古城墙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伴随我在南雄过去了青葱岁月。那道环河围绕的古城墙曾经发生过多少血雨腥风,它总是带着一股深奥绕着我的脑际,甚至若干年后,我离开了南雄生活,一想起南雄这道古城墙建筑,就会让我魂牵梦绕,辗转反侧,午夜梦回。
我是文科生,知道在南雄曾经有过一场很大的战役——就是南雄水口战役,1932年7月发生于广东省南雄、水口地区,是一场由朱德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此次战役红军计击溃粤军15个团,沉重打击了粤军。还知道当时项英和陈毅同志在赣粤边游击根据地,在南雄的油山坚持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那时,主力红军离开时,在中央苏区留下了党的中央分局和苏维埃政府的中央办事处。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贺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梁伯台、陈潭秋、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等同志组成,项英同志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同志任中央办事处主任。留下了一部分红军,有中央分局直接指挥的第二十四师和独立三团、七团、十一团,有江西军区的一、二、三、四团,有赣南军区的六团、十二团,有杨(殷)赣(州)军分区的十三团,以及登贤独立团,加上各县独立营,武装力量共达三、四万人。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个县城之间的三角地区为基本的游击区和最后的坚守阵地。任务是保卫苏区,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在苏区及其周围进行游击战争,使进占苏区的敌人不能顺利地统治下去,准备将来配合主力红军,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
项英和陈毅同志在赣粤边打游击三年,当时他们和中央领导断了联系,每当从报纸上得悉闽西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同志,闽东叶飞、胡海同志,闽南何鸣同志,闽北黄道同志,赣东北关英、李步新、王丰庆、刘毓标,浙南刘英,闽浙赣粟裕,闽赣边钟得胜、胡荣佳、彭胜标,湘赣边谭余保、曾开福、彭辉明、段焕竞、刘培善,湘鄂赣边傅秋涛、严图阁、江渭清、钟期光、谭启龙等同志以及湘南、鄂豫皖边、豫南桐柏山、广东琼崖等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情况时,他们都非常高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分局发表了《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陈毅同志积极进行联合各地游击队的工作。他曾亲自到赣东北、湘赣边游击根据地找部队,在闽赣边游击根据地和三南游击区做工作。在陈毅同志的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南方游击队的历史使命。
烈士陵园里,手拿枪杆子英武的李乐天英雄雕像,他是南雄人民的英雄,是南雄人的骄傲。李乐天是南雄人,对南雄的地理熟悉,当时,李乐天同志任特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在南雄油山一带坚持战斗。南雄油山,是大余岭的一座高峰。四周群山起伏,气象肖森。古人诗中写道:“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是一个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油山雄踞赣粤边境,油山地区便成为南方武装斗争的中心了。在游击区周围的墟镇,如南雄的乌径、大塘、邓坊、里栋,大余的黄龙、青龙、池江、新城,南康的贤女埠、龙回、黄泥巷、李林,信丰的犀牛、黄泥排、大小窝、禾秋、九渡、小江、小河、崇仙以及赣县的王母渡等地,都有军队扼守,坚持战斗的红军形式十分险恶。
敌人日夜搜山,气焰嚣张。为了避敌锐气,一九三五年四月,项英、陈毅、李乐天、杨尚奎,带了一个排的部队,从油山转移到北山。不久,在大余的长岭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李乐天同志从北山口油山时,先行到三南地区去检查工作,后在信丰的崇仙和敌军遭遇,虽经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牺牲了。不久,李乐天同志的爱人、女游击队员吴丙秀同志,在大余的小汾开展群众工作时,遭到敌人突然袭击,也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天,我们的省委书记阮啸仙同志在战斗中壮烈地牺牲了。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同志,也是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被俘。他在狱中坚强不屈,写下了:“带镣长街行,志气越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的壮丽诗篇,后不久光荣殉难。
说到诗词,我想起了陈毅同志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情谊,写了一首:《哭阮啸仙、贺昌二同志》的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在油山敌人封锁时,陈毅写下了艰苦生活的诗篇:“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可见当时他们的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不能生火做饭,怕敌人闻烟而来,只能生吃野果野菜,在草丛里睡觉,“大地当床,天当被”红军们过着这么困苦的生活。
陈毅同志后来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陈毅同志在南雄经过梅关时,写下了一首炙手可热的诗篇:“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将军在那种困难重重的战争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还能写出这种大义凛然的诗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们都是无产队级的先锋队员,是红色政权的先驱者,历史赋予了他们最高的荣誉,让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些革命先烈,是他们前仆后继地坚持抗战,才掌握了红色政权。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要牢记,是这些先驱者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给了我们幸福生活。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在这和平年代,一定要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高举起他们用鲜血染红的伟大旗帜,把红色政权紧紧地掌握在我们手里,“和平年代不忘先驱者”,做他们的接班人,响应习主席提出的号召:“实现中国文艺复兴,实现红色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