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不知谁人的诗句,第一次相遇,读起来却让我感触很深,而且亲切温暖。这是诗人对艾草至高无上的赞誉,或许诗人对艾草亦有一番不同寻常的眷恋。
青草萋萋的夏日,茸茸艾草披着淡淡的绿衣,没有莲花的娇艳,没有碧荷的耀眼,更没有柳絮的招摇,它默默无闻地长在寂寞的山坡和田埂地头,不与春花争艳,不与夏荷比媚,它与芳草为伴,与清风共舞,无需为它歌唱,亦无需为它颂扬,然而悠悠千载,它的芳名自有庶民知晓。
夏日清风绕肩,艾草青青,一切,温柔而妩媚。粽叶飘香的端午,艾草也飘着淡淡的幽香。晚饭后大姐打电话给我,说她清早回老家摘了很多艾草,叫我有空就到她家里拿。每年端午节这天,大姐都会回老家摘许多艾草回来,拧成一小扎一小扎晒干,分给我们姐妹几个备用。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端午时节摘的艾,可以说是一味济世良药。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黄帝内经》也有讲:“艾能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妇人安胎。主灸百病。”
在远古时期,在寒风乍起的季节里,穴居而住的人们只能燧木取火,一些患有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的人在取暖时,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治愈。人们便开始有意识地用木条,草茎熏烤患处,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艾草的效果最佳。于是开启了中医艾灸治疗的历史。只可惜,现代文明医学发达的今天,竟然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艾在寻常生活中的作用。而我对艾草似乎情有独钟,每年端午时节,闲暇时我亦会亲自去乡间田野采摘一些艾草,用它煮水泡脚,洗澡。艾草治好了我多年的寒疾和平常生活中的许多小疾病,使我浮躁的心变得宁静平和。
我与艾草的情结,是从小时候开始的,记忆中,家乡的田园山坡,到处都长满一蔟蔟青翠嫩绿的艾草,万物萌芽的春天,母亲背着小竹篓,我提着小竹篮子跟在她的背后,来到田野菜地,采摘那青翠嫩绿的,刚刚生长的,叶背有点泛白,有点毛茸茸的嫩艾,母亲经常用它做糍粑,煮鸡蛋,那苦苦的,涩涩的,清香的味道,常常萦绕在我的唇齿中,伴随着我的童年,使我一生回味无穷。
母亲把鲜嫩的艾叶磨细,和着糯米粉做糍粑,加点自家漏的灰水,包上白糖花生芝麻或者香葱竹笋,做出来的艾糍颜色碧绿,吃起来又爽又滑,香甜可口。母亲做的艾糍花样很多,方的、圆的、扁的,形状各异。味道有咸的,甜的,清蒸的,亦有油炸的,风味独特。叫上邻里的大婶大嫂一起帮忙,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她们个个都心灵手巧,只一会儿功夫,一盆盆艾糍就出锅了,那特有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母亲还会煮上一大沙锅香滋滋的油茶,然后和邻里大婶大嫂们坐在一起尝糍喝茶,享受片刻闲静的光阴,简洁的农舍充满了欢乐与祥和,吃完后每人分给一些带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在我们乡里有一种传统,做了好吃的东西都会叫上邻里乡亲一起分享,这是我们客家人一直承传下来的习俗。时光荏苒,曾经温柔的岁月如今只能回味,心中放不下的,始终是那往日的情怀。
长在山野路旁的一株寻常之草,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神奇,它既可充饥,亦可济世救人,调养身体。那特殊的香味还能驱赶蚊虫,夏天的傍晚,小小山村宁静而美丽,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放上一些点燃的青艾,蚊子闻到那袅袅的浓烟就会逃之夭夭。平凡的艾草就如一壶禅茶,能暖人心脾,村里的媳妇和出嫁的女儿坐月子时用端午节摘的艾草和秋天晒干的姜苗一起煮水洗澡,能活血去淤,驱风散寒。老一辈说艾草和姜苗都属温性,大人小孩都可用。平时风寒感冒用艾草洗澡、泡脚亦有奇特的功效。在我们那里艾草就是平常人家的一味良药,可治百病,而且不用花一分钱,遍地都有,所以人人都喜爱。端午节摘一束艾草,一束菖蒲挂在门前,能避邪驱蚊,门头挂艾草和菖蒲是我们老家的一种传统习俗。
喜欢 艾草不仅因为它可作良药,更爱它淡雅绝俗的芬芳,它是那么的平凡,不择地方,随处都可以生长。草木有情,红尘有爱,一株小小的艾草,让人心中充满了淡淡的欢喜,世间万物似乎皆能造化众生。夏日田园里的那一抹抹绿意,一泓泓碧水,一朵朵流云,一缕缕花香,是那么的怡人,又是那么的清爽。一米阳光,一株艾草,给人几许暖意,几许芬芳。平凡草叶亦能带给人食之美味与无价的健康!
2015年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