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春华《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
粤北大地,处处人杰地灵。
冯春华和他的《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就是这灵地中的一杰。
漫步在粤北大地上,翻阅一本本装帧精美的《岭南文丛》,是一种无以伦比的享受。其中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韶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韶关市青工作协主席、五月诗社副社长、《韶关日报》周末编辑部主任冯春华的《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更是和此时此地情景交融,让人感触良多。
《我在粤北大地上漫步》是一本文字精美的散文诗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各个部分各有侧重,却都体现了冯春华精致的文笔和朴素的文风。
第一部分是《漫步粤北》。作者别出心裁地将临时省委机关旧址比喻为“红色祖屋”,并以此为切入点,写到粤北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景点,粤北英雄和先烈事迹。如果一个城市,只有“红色”的主题,那么只能是一个政治历史的博物馆;如果作家笔下动辄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么他只是一个政治的传声筒。冯春华则不然。他站在粤北文化先锋的高度,以粤北的土地为自己的故乡,以粤北的精神为自己的精神。不但写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旧址,还放眼描写丹霞山、芙蓉山的自然风光,并且对广乐高速,粤北新城的瑰丽景象进行了精美绝伦的描写。体现了一个韶关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并且由对家乡的热爱升华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诗人缅怀先烈,瞻仰圣地,也歌颂当代社会主义事业“中国梦”的建设者,表达了一种爱国之情和感恩之心。这样的热爱和感恩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口号式的夸大其词,而是发自内心的深沉呼喊。
作为一个文化人,五月诗社副社长,韶关日报周末编辑部主任,冯春华还积极关注粤北的文化动态,写下了纪念粤北诗人领袖韦丘、2014年新年诗会的纪实,这就堪称是“文中的文”“诗中的诗”,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哲理小品》堪称是最诗化的散文。诗人用以小见大的笔法,对生活中的物品写下物语,对生活中的场景写下题照,又对生活中的故事写下剪影。在三言两语的短小散文诗中,形散神聚地凝练出发人深省的哲理,更加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正如诗人在序言中所说,因为职业要求,自己的散文诗大多是为了摄影图片配的文字。但是当图片撤下之后,仍然存留着里面的意境。这就是中国画里特有的“写意”。
《时尚都市》就是一辑这样的“写意”。作者通过平凡的人生都市的生活,表达出自己对粤北城市的印象,还有对生活的追求。里面的小品文除了哲理和感悟,更多了一份亲切感和生活气息。于风花雪月中见柴米油盐,并且是那样水乳交融,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幸福感。甚至让人心生羡慕。
在《走过四季》中,诗人几乎在每一篇作品里面,都化用了古人的诗意,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贾宝玉说“编新不若叙旧,刻古终胜雕今”,这句话也许值得商榷;但是文学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还有诗人学贯古今的精神,让人感觉世界不过是永恒一瞬,流转的春光和沉淀的诗词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世间的美丽,瞬间便是永恒。
粤北,岭南大地的骄子。在韶关土生土长的冯春华并未以此夜郎自大,甚至不见泰山。他把自己的脚步,伸向了更加广阔的《醉美山水》他探寻美丽的宝岛,游览神奇的桂林,歌咏高大的碉楼,感叹秀美的海珠。他用诗人的文字,把祖国壮丽山川的美景收藏在自己的文集里;又用诗人的脚步,把自己梦想的杜鹃花的种子,洒遍九百六十万公里的神州大地。
春华,笔名秋实。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却是彼此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没有春天艳丽的花朵,哪来秋天丰满的果实;没有茁壮成长的种子,哪来春天处处开遍的万紫千红?
春日繁华,他迈开轻盈的步伐在粤北大地上漫步;
秋夜沉实,他低下深邃的眉头在卷帙浩荡中探寻苦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