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乳源必背女镇长 赵丹丹
她,是瑶山深处的一朵奇葩,长在瑶山,开在瑶山。瑶山的山酝酿了她纯真自然的性格,瑶山的水哺育了她灿烂迷人的笑容。为了瑶山处处彰显红艳艳的山丹丹,1998年大学毕业的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瑶山工作,并一直扎根瑶山。
她用自己的言行,书写着新一代瑶族人的青春,续写着过山瑶的灿烂历史。她曾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韶关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韶关市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分别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韶关市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韶关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她就是赵丹丹,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镇长,一名基层工作者。
●瑶家女在梦想中成长●
丹丹是土生土长的瑶家女,家在老游溪。妈妈是教师,爸爸是一名基层干部,自小父母就有意识培养她。丹丹记忆最深的是11岁那年,爸爸妈妈就“狠心”地把她送到了县城唯一的重点中学(乳源中学)就读。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出来县城得走过一弯又一弯的山路,趟过一溪又一溪的的小河。小小年纪的丹丹只得在学校住宿,自己洗衣,自己料理一切。周末从县城坐车到桂头,然后步行3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家。回忆起这段历程,丹丹仍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夏季的周末,小丹丹像往常那样背着布袋独自走在这遍地青山绿水的羊肠小道,走着走着,忽地一条蛇从草丛中窜出。这可不得了,把小丹丹的魂也吓跑了,一路上她飞也似的跑回了家。惊魂未定的她,第二天便死活赖活不肯去县城上学了,要求留在家附近的游溪中学就读。爸爸妈妈经过一番的软磨硬磨才说服她。也因而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那时,她便下定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后铲平小路,建设美丽瑶乡。
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去珠三角工作。丹丹没有忘记自己儿时的梦想,毅然放弃了去珠三角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养育自己的瑶乡,成为了一名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在10年的教学工作中,她是领导的好助手,同事的好搭档,与学生亲近的大姐姐。无论是对待教育事业还是对待学生,她都是满腔热情,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9月,她被提拔为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这时,压力就更大了。一夜之间,白发就光顾她的头顶了,这时的她年仅三十,孩子才三岁,为了工作,她只得把孩子放在父母那。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服务师生不言怨。
丹丹身为一校之长,但她从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师生们对丹丹的评价。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在生活上,丹丹对教师们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一个寒冬的夜晚,学校的一位女教师患急性阑尾炎,怎么办呢?这可急坏了丹丹,为了不耽误病情,丹丹骑着摩托车把同事从十多公里外的乡镇送到县城。手术后一直在病床前照顾,直到第二天才又匆匆赶回学校上课。
不仅对老师,丹丹对学生也是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她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她总会耐心教育。学校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丹丹了解情况后,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使这些学生的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
工作生涯中,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儿时的梦想。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她总感觉离自己的梦想太遥远,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更希望能有机会到基层一线直接参与瑶乡的发展建设。因而她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学习,关心政治,时刻关注家乡建设,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在2008年12月,乳源县采取“两推一述评”竞争性方式选拔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她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竞选,走上了乳源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的岗位,主管全台的新闻宣传工作。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新的压力,凭借一片热情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她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丹丹说,因为这样一段新闻工作者的经历,让她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在一次次的采访中体察社情民意,在一篇篇的报道中感悟民生疾苦,在宣扬着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而鼓与呼。
●瑶家人心中的“拉婢”●
因为工作出色,2011年8月,丹丹成为了一名乡镇领导干部。她对记者说:“那时,有几个乡镇让我选择,我选择了三个瑶族乡镇之一的必背。是因为必背的瑶族文化底蕴最浓最深厚。必背具有‘世界过山瑶之乡’的美誉,那里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醇厚的瑶族文化积淀。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的过山瑶,他们回来讲的都是纯正的瑶语,瑶族是世界的,世界是瑶族的,我是瑶妹子,我有义务和责任宣扬和继承瑶族文化传统。”来到必背任职后,她离梦想更近了,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构图,那就是要建设一个强镇与富民共进,美丽与发展共赢的美丽幸福瑶乡。在必背,大家都亲切的叫她“拉婢”,在瑶族,“拉婢”是家里长女的意思,“作为长女,就要多一份责任。”丹丹说
梦想是美好的,但梦想成真的确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必背地大物薄,人口稀少,偏僻多山,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发展条件恶劣等始终是制约瑶乡百姓脱贫致富的“瓶颈”。作为土生土长的瑶乡人,看到家乡百姓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她更深深的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早日实现美丽幸福瑶乡梦,她用最短的时间走遍了全镇52个村民小组,包括分布在乳源平原镇、乐昌市长来镇、武江区重阳镇等地区的70多个瑶族同胞迁移点,深入体察民情,广泛倾听民意,及时做好归纳总结。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一条清晰明了、符合实际的的发展思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经全体班子成员广泛讨论,她最终研究制定了“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旺镇、美丽瑶寨”的发展攻略,结合乳源“打民族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世界过山瑶之乡”的品牌优势,利用全省扶贫“双到”的契机,在东莞市凤岗镇及市县部门的帮扶下,按照“建基地、扶龙头、促发展”的脱贫思路。打造瑶山腊肉、瑶爽酒等“一村一品”的农村特色产业;并积极发展民俗生态旅游,进一步扶持发展了10多家“瑶家乐”;深入挖掘和保护瑶族文化,积极打响“世界过山瑶之乡”的品牌。
说到工作,丹丹满怀激情,斗志昂扬,越说越兴奋。可是,当记者跟她谈到家里及孩子时,她流露出了愧疚的表情;尤其说到孩子时,她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泪水,记者也被这位美丽的母亲感染着。由于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难以照顾到远在县城得家里,与正读二年级的小孩相处时间少之又少。丹丹说,去年的6月23日,端午佳节,由于加班,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过8岁的儿子,之前也答应在端午节这天陪他一起逛街买凉鞋。这天,她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在大街上,儿子正沉醉时,一个电话却打破了孩子的梦。那是桂坑村委计生专干的求助电话:由于连续暴雨,桂坑村委的大塘坑一寸好几户房屋进水,情况很是危急。当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赶快回到镇里,去村里察看险情。顾不上孩子的反应,她让孩子自己回家。等到排除险情、逐家检查、安顿好村民,赶回县城已经是深夜了。她拖着疲倦的身影走在夜色中,走到妈妈家楼下,打电话叫儿子下来,可是小家伙居然不肯下来,她只好爬上8楼,可孩子依然不肯跟她回家。她拉着儿子的小手问:“都半个月没和妈妈在一起了,你为什么不肯回家,难道你不想妈妈吗?”孩子说:“你不爱我,都没认真陪过我,那么久没跟你一起了,我对你都没感觉了。”听了孩子的话,她的心一阵阵揪疼,泪水顺着脸颊滑入夜色中。回到家,顾不得疲倦,立马打开电脑写了一篇日记,就为这件事写给儿子。她在日记中说:“我最爱的孩子,妈妈爱你,胜过一切,我知道你现在还小,不能理解我,长大后你一定能理解的。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工作。虽然妈妈做的工作很平凡很普通,但是人的一辈子也是这样很普通地度过的,能够有一个平台给你尽力去做好你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一些能力,为社会做点贡献,那是很幸运很幸福的事情。”丹丹对记者说:“对家庭,对儿子,我时常感到愧疚,但每每想到能在一线服务自己的瑶族同胞,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又觉得很值得。在事业和工作面前,在小家和大家的取舍之时,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群众的幸福美丽的瑶乡梦,不单单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所有瑶乡群众的最大愿望哦。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只有扎根山区,奋力工作,尽心尽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编织瑶山的美好未来●
梦想总是美好的,在追逐梦想的过程有和风细雨,明媚阳光,也会袭来狂风暴雨。构造的蓝图刚展现,2013年8月15日洪灾便无情的袭来。这天深夜3时许,因遭暴雨连续袭击,必背镇必背口村,发生特大山体划坡。一栋栋吊脚楼、一排排红砖房以及一间间猪舍,有倒塌的、有倾斜的、有被泥淹埋的......灾情特别严重,现场惨不忍赌,损失特别大,令人非常心疼。四方环山的必背口村,因暴雨影响周围有10多处不同程度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农房倒塌;灾情严重的是必背口村房屋后边和必背镇云龙医院一带。山体滑坡直接导致房屋倒塌,云龙医院旁边的山体滑坡长度在1000米以上,滑坡高度约10米至50米,滑坡的大量泥土,压在公路中间,把路封的死死的!从该村至桂头镇和大桥镇的两条公路,发生塌方、泥石流的地段有十五、六处,交通全部中断;该镇的通电、通讯、通水等线路、管道因受灾全部中断,到必背口村抢险救灾的最近距离要步行约2公里。该村及该镇政府与外界隔离,成为孤岛。
灾难可以将人击倒,也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丹丹,瑶家人心中的美丽“拉卑”,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单薄柔弱的她不知疲倦,坚决果断的和同事村民一起面对。8月18日深夜,乌黑的天空携着倾盆大雨。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连续几天的大雨让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写满了沉重。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工作分配简单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丹丹顾不得自己正遇上女性的“特殊日子”,带领干部一脚踏进雨中,在狂风暴雨中,索性把雨伞丢到一边,一路奔跑着敲开一家家的门,协助村民把物品往外搬。在雨水与泥泞中,全身上下,里里外外早已湿透,连鞋也不知丢哪去了。脚下的碎石树枝把丹丹的脚划破了,可她全然不顾。也许因为女性的特殊日子,又在雨中浸泡了几天几夜,丹丹病倒了,被划破的脚发炎了,额头红的像红艳艳的山丹丹,高烧持续不退。同事们都劝说她去医院输液,可她却笑笑说:“没事,瑶家妹子哪有那么脆弱啊?”洪水退后,她携着小本子挨家挨户询问情况。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记载。等回到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袋袋大米、一箱箱矿泉水、一包包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火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的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度!医生要求她呆在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呆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十多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输完液陪伴转移的群众同住安置点。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的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拖鞋也穿不进去了。
洪水给必背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她们看到了自家的“拉碑”始终走在她们面前。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丹丹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光荣出席十八大回来以后,丹丹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让民族振兴、民众幸福的“中国梦”的号召。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丹丹说:“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承担的使命的关荣与艰巨,时刻提醒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群众把自己当成亲人一样的信任和依靠,自己的担子还很重,我将心怀感恩,用自己满腔热情,融进瑶乡青山绿水中,与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去编织美丽和谐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