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 暗香浮动说梅岭
 
暗香浮动说梅岭
  文 / 杨青松
                   
    


    甲午冬月,友人发来微信,梅岭的梅花已经开了。正好得闲,于是相邀几个好友,驱车往南雄市赏梅。

    车出韶赣高速不远处下车。踏上梅岭的石径,就见高处那梅树上星星点点的缀了许多花朵。许是梅花已开的讯息并未传开,游人不多,这倒好,省得看漫山遍野涌动的人头。几个人悠闲地走着,看那满山梅树,观赏次第绽开的梅花,一任红梅、黄梅、白梅自由的舒展。荣哥说:今天各位有福,可以不受干扰,私密的饱览一番秀色,独享美眉一样的梅了!大家乐了,你一言,我一语调侃起荣哥,见招架不住,荣哥一溜小跑上山……虽已近春,拂面的风仍寒,友人赏梅的兴致却丝毫不减,指点着、评论着。偶尔还“青春年少”一回,“千姿百态”多次,相依“群芳”留下罗曼蒂克的笑容与影像。我慢慢走着,静静地观赏,细细的感受,每一朵花都像是在述说什么。风雷江海激荡,云雨雾里翻卷。一丝暖意隐约在内心涌动,耳畔回响起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赏梅咏诗,这个时候适合思古发幽。漫步梅岭,只觉得临川先生刻意忽略了梅的枝、叶、花、形,诗句内敛、含蓄、深沉,闻梅不见梅,梅香隐隐来,丝毫未见当初诗作的豪放高昂之气。细细思来,“凌寒独自开”,或许就是他在面临人生政治生涯的第二次罢相时的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坚持自己政治抱负的心境返照吧?而这“暗香”无疑是其人格、心志的代言。此时,王安石的内心世界有谁知?又何必谁知呢?满目的梅花暗香徐来,撩拨心扉,试问君可晓?我在想:如果不遭此政治变故,王安石就不会有这首暗香浮动的《梅花》,这流芳的诗句或许就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者销声匿迹了。呜呼,祸兮福所倚乎!大千世界,人焉能胜天。一任思绪随风神游飘荡,赏梅时看花不是花,看花似人语,心境竟是一番别样的感受。

    有朋相伴,登临赏景,指点江山,付诸文字,实乃人生乐事。同行的心钢先生是个“粤北通”。大作《品读粤北》享誉岭南,流传甚广。粤北的历史趣闻广收于胸,我等诸君乐在洗耳恭听。梅岭(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有趣的是,梅岭并非因梅花而得名。它本名台岭,秦末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梅绢将军招募青年壮士,英勇善战,在反暴秦的战斗中显示出卓越军事才能,声名威振一方,深受百姓爱戴。后人为纪念他而命名之梅岭。梅岭还有一个名字“大庾岭”,这也是为了纪念一位戊守横浦关关内的武将,名叫庾胜。以此推断,我以为梅岭之名是与“武”密切相关的。而这“武”显而易见是“明芳”,与梅花之“暗香”相距甚远。

    很快我就否决了自己的推论。历史上另一位和梅岭相关的“重量级”人物,留下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唐朝贤相张九龄就是文官大文人。官至高位的张九龄家居韶州,高瞻远瞩也好,光宗耀祖也好,位高未敢忘忧乡民。思己思人,忧忿故园交通不畅,耳目闭塞,在世人眼中的岭南为“南蛮”、“岭海孤贱”之地,感遇回家的道路坎坷。仅此一念,就毅然上书唐玄宗,开凿大庾岭新路,最终成就了这造福桑梓、恩泽后代的“金光大道”,这就是如今的梅岭古道“梅关”。可惜的是,张九龄竟然在完成古道开凿之后不久病逝,“出师大捷身亦去”。未看到古道开通后南北交通大改观给岭南民众带来的福祉:“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百里梅岭的一片繁荣景象……抚今思昔,梅岭的梅花似乎和张九龄无缘,我至今未曾寻觅到他咏梅花的诗句,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失落。站在岭头上,遐想寒冬漫山遍野盛开的岭梅,十里飘香,岭南罕见的美丽景色令人向往,谁又听说过张九龄的“梅诗”?但谁又不知“九龄风度”像古道盛艳的梅花一样明心见性,暗香浮动。

    沿着张九龄开凿的蹄痕,观瞻古道上先人雅士题写的诗碑,历史的风云犹如漫山绽放的梅花历历在目。据《南雄府志》记载:“庾岭梅花微与江南异,花颇似桃而唇红,亦有纯红者。岭上累经增植,白者为多。”由于岭南岭北气候差异,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文人对梅岭的梅似乎情有独钟。大学士苏轼就曾登梅岭赏梅,作《赠岭上梅》:

          梅花开尽百花开,
          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
          要看细雨熟黄梅。

    东坡先生可谓名士风流,亦可以傲骨的梅花自喻。他既不与“百花”同开,亦不与“行人”齐来,保持独立的见解,达观处世,是高风亮节?还是孤芳自赏?在“不趁青梅尝煮酒”诗句中,我倒是读出了他“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立意识和“要看细雨熟黄梅”的审时度势与乐观态度,这是他遇赦北归后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吗?非也,此时身在梅岭的苏东坡,和当年第一次被贬时登庐山《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情怀可谓异曲同工,只是更上一层楼。在我看来,《赠岭上梅》就是《题西林壁》的继往开来,变通一下就是“不识岭南真面目,只缘身在梅花丛”的自信与自嘲。在历史的故纸堆里寻觅,偶尔发现张九龄和梅岭、苏东坡和苏堤之间的联系,二位大文人相同之处就是为官一任,关注朝政民生,政绩上各显神通,诗文辞赋各有千秋,相互映照,名留千古是必然的。

    心钢告诉我:南雄历史悠久,春秋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两汉为南野县。地名随朝代变换,几经更改,宋开宝四年(971年)改雄州为南雄州,与河北雄州别。民国改南雄州为南雄县。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岭南第一关”。关北侧有一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上刻“梅岭”两字。两侧题有一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据传,关楼南坡六祖庙东对面有挂角寺。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挂角寺有联日: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
    举头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读着挂角寺的对联,感念张九龄、张弼两位“张公”,无论古今都能得到民众的认同,从口口相传到立碑登堂,古贤胜今,确实是不寻常,确实需要今人扪心自问。试问来者,若君“偶为岭上主人”,可否以张九龄千秋风度为尺,担当起“管领万树梅花”的重任呢?

    梅岭一游,岂止其乐无穷,且发现梅花寓意无穷,受得起一赞。寻常的赏梅,随意回望一下历史。读几首诗,感受到张九龄、苏东坡,感受王安石,感受古贤那些逸兴壮思,文韬武略。再走梅岭古道,再赏梅岭的花,感觉梅岭就愈加显得不平常了。

    甲午冬月,到南雄梅岭一游,欣欣然也。


2015/10/9 7:31:0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52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4186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