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糟蹋诗的国度了◆
作者:徐慧
近日,诗坛似乎异常的热闹,一个湖北农村还有残疾的女诗人的诗一夜爆红,竟然引起诗界的热捧,出版社竞相出版,所谓的诗评家不吝笔墨旁征博引好好好,不说名字,大家也知道是谁。于是本人不带任何有色眼镜,仔细地阅读了她十几首诗,客观地讲,她的有些诗还是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东西的,由于用生命来写作,引起共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的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应该是诗歌的上乘。这里本人没有丝毫贬低余秀华的意思,更没有要去伤害她的意思,她毕竟是真的人,是用灵魂在写诗,至于诗歌水平的高低,是她个人修为的事,不应过分的求全责备。我闹不明白的是:我们的诗坛怎么了?如果不算上乘甚至和总书记倡导的正能量几乎没有多大关联的诗作也能一夜爆红,算不算是对我们这个诗的国度的糟蹋?
我是一个有四十年爱龄的文学爱好者,也是一个有三十年写龄的自由撰稿人,借此机会,想吐吐自己心中的块垒。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诗是干什么的?这里,我不想从理论的角度去长篇大论,我只想谈谈对诗歌感性的认识。
诗是什么?本人认为,诗是灵魂的呐喊,是理想的倾诉,是激情的喷射,是梦幻的表白。诗是无须解释的,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只要讲得通就行,讲不通如果你仍然感觉好也行。
好诗是什么?本人认为,好诗让人一看就忘不了,让人一看就想像微信那样分享到朋友圈,适逢其境时还能够让自己都惊奇的脱口而出,同时好诗还是对心灵的净化和提升,而不是相反。这就要求好诗看起来是赏心悦目的,读起来是朗朗上口的,听起来是妙不可言的,静下心品起来是韵味无穷的,歌起来舞起来是倾国倾城的,就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样。
诗是干什么的?本人认为,诗首先是为了自娱,无论是言情还是言志,无论是写景还是状物,首先是为了 表达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当诗歌传播开来(无论是口传还是发表),被别人阅知和感受了,才具有社会功能。
按照这三方面的理解,无论是古代诗还是现代诗,无论是黄钟大吕还是浅斟低唱,好诗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无论是结构上还是格律上,无论是语言上还是品质上,都应该是简单的、真纯的、优美的。
如果以此为标准来反观我们的现代诗坛,恐怕用“乱象丛生”四个字仍然是抬举诗坛了。我不能不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还有诗坛吗?还有被公认的好诗吗?
好诗要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诗人更是,生怕写的诗被人看懂降低了自己身份的高贵似的,于是一些所谓的诗人以写一些高深莫测、玄而又玄、让人不知所云的货色为能事,更有一些无耻的诗评家给这些“诗”套上高贵华丽的什么新锐诗、先锋诗、朦胧诗、现代诗、后现代诗的高帽招摇撞骗,费尽口舌从理论高度旁征博引,以证明这些仿佛皇帝新衣一般的“诗”是多么不同凡响。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还是高中学生的我和众多的同学一起,面对一会一个派一会一个主义的诗坛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自己是不是白痴了,为什么两千年前的《诗经》俺都能看得懂,和俺同时代的人还是所谓的高贵的诗人写的诗俺竟然看不懂了?那些和俺们同时代让人须仰视才见的掌握着捧杀还是棒杀权力的诗评家的诗歌评论看不懂了?然后我们这群白痴还自言自语地自问自答:诗歌分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可以吗?可以呀!诗人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可以吗?可以呀!那诗歌分成什么朦胧诗、先锋诗、现代诗、后现代诗可以吗?俺们都茫然了。依据的是什么,俺们认为这样分可能是一群神经病人在梦呓吧。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诗刊》啊、《星星诗刊》啊,这些让我们学生崇拜得无以复加的刊物还是一首首地刊登、一篇篇地发表,吓得俺们都不敢看。于是只好把已经订过的《诗刊》、《星星诗刊》之类的诗歌刊物,撕成碎片抛向空中!看不懂怎么办呢?俺们不再花钱订阅了,也不再拜读学习了。现代诗歌就这样把我们逼进了《诗经》里,逼进了唐诗宋词里,逼进了徐志摩、戴望舒里。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回头看,竟然感觉那时候还是高中学生的自己真英明!不然,怎么会记住诸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么多《诗经》上的诗呢?不然,怎么能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柳永、李清照的诗词张口就来呢?不然,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臧克家的《有的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也能如数家珍呢?不然,就是所谓的朦胧诗代表诗人北岛、顾城、舒婷的诗也能吟咏一二呢?朦胧吗?不朦胧,都看得懂,说的都是人话,不知道怎么就被定义为朦胧诗人了还代表?!滑稽不?我只能说中国本是诗的国度,只不过被现代一些假冒伪劣的诗人和诗评家给玷污了,直到今天也没有回归到简单的本源上来。
好诗更要真纯。在现代诗歌中,真纯已经像高原的空气一样稀薄。有的作者的诗歌也许很真,但谈不上纯,甚至卑劣下流。本人总认为诗歌应该是神圣的,无论言志言情,最重要的是给人带来艺术的美感和正能量,而不是把动物性的性欲堂而皇之的入诗。“忍把浮名/换个浅斟低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慢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矣/襟袖上/空染涕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等等,古人的青楼诗有淫荡的成分在里面吗?没有!有的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的美好情感。而我们现代的所谓诗人和诗评家呢?生怕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把“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这样的诗句抬进最神圣的诗歌殿堂成为最耀眼的光环。诚然,在这个什么都可以发生的社会确也不是令人奇怪的事情,有的人喜欢裸奔吸引社会的眼球,有的人喜欢把性爱视频放在网上炒作,那么有的诗人用赤裸裸的语言把性爱写进诗里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假如一个国家的文化界把诗歌也要炒作,把“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群魔乱舞”当作艺术的皇冠,这个国家不会产生真正的文化大师。本人甚至犯贱地判定,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不是人民群众不响应,而是上面的哪几尊神,屏蔽了正常的声音,所以本人只能用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罪恶来开垦/看它能造出个什么世界!”来表达作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的愤慨,同时像孔子那样以“礼失、求诸野”的执着,到民间去寻找真正的“风雅颂”、真正的“赋比兴”。现在,许多民间的网络诗刊像雨后春笋般兴起,是不是对那些掌握着诗歌生杀大权的神们的一种抗争呢?本人庆幸的不想知道也不愿回答。
好诗还要优美。诗歌诗歌,说到底“诗”和“歌”是一对孪生姐妹,从古至今人类的思想情感都可以以诗记之,以歌咏之。好诗应该像希腊神话海妖塞壬的歌声一样,每一个航海的人都知道那歌声来自女妖,但是他们依然从容地随着歌声而去,没有恐惧,只有满足;没有抵制,只有神迷。这才是好诗的魅力。
以这个标准反观现在的诗歌之所以落了个自说自话的份,怨不着普通大众,中国人有喜欢诗歌的因子,在古代传播途径那么不发达的情况下,乡野的村妇都会咏唱柳永的诗词。而现在的所谓诗歌,有的把写小说的模样改装成诗歌,有的把散文拉成长长的句子变更下结构当作诗歌;有的云山雾罩自己都不知道写的啥玩意。既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没有立言立德立志的抱负;既没有高尚的思想也没有优美的语言;既没有黄钟大吕的豪情万丈,也没有柔情似水的浅斟低唱;既没有音乐的律吕也没有格律的舒畅……现代人都很忙,哪有闲工夫猜你神经病人的谜语?所以啊,没有人理会才正常,有人理会那才真的奇了怪了。
好在中国诗坛现在出了个余秀华。诗坛似乎又能热闹一阵子了。不过,作为普通小民的我想弱弱地问一句:那些掌握着诗歌生杀大权和所谓方向的神们,别再糟蹋诗的国度了,好不好?
(2015年2月5日初稿于金陵,2015年2月11日改于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