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了离镇上约1km的满堂客家大围。或许在别人眼里,那不过是一些大富人家的旧房子,但我却偏偏喜欢这些雄伟的客家大围。总觉得,那份陈旧在无形之中向你诉说着当中的故事。
这固若金汤的围楼,在当时,不知保护了多少的父老乡亲。在那个年代,如此高大上的建筑,可见这里是怎样的风华。
围楼的墙基砌得格外坚固,厚0.6m,其中中围楼主墙基厚达2.4-8.2m,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叠角放花岗岩石条。据介绍,墙体是使用了石灰、糯米、红糖、鸡蛋、砒霜、石块等砌成,不仅坚固无比,而且还能防水、防子弹、防虫蛀。上面布满了各种瞭望孔、射击孔。各围楼仅向外开一扇大门,门板用铁皮包裹,并有铁杠横顶。若遇盗贼侵扰,大门一关,围楼便成—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大门两侧或顶部设有水池,若遇敌人放火烧门,只要打开机关,水池内盛满的水便会倾泻而下灭火。建筑风格上,既有古代的雄浑朴实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客家民俗风情及近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源。大围由上、中、下三个小围楼连接构成,中间围楼高16.6m,另两座稍矮的围楼拱卫其前后,气势非凡,蔚为壮观。围楼中有栽花种树的大院4个,祠堂6个,议事厅17个,天井16个,水井四口,寝室、厨房、储粮间、杂务间、厕所、牲畜栏舍等大小房间共777间。整个大围楼用料十分考究,墙体的青砖经人工磨制,显得光滑规整。门框、窗框、台阶、廊沿、井台等以花岗岩石条砌成,显得坚实人方。走廊和庭院的地面用河石铺砌成花朵和各种图案,显得典雅别致。门窗、家几上雕刻着花鸟、动物等图案并贴上亮闪闪的金铂,显得雍容华贵。围楼建在两河交汇的沙滩上,地基松软,当年开挖地基数十米仍未到坚实的岩石层,两边的河流之水渗透进来成一大水塘,眼看前功尽弃,最后决定用附近山上的松木沉于其中。水浸千年松,如今150多年过去,地基十分稳健,高大的墙体竟无一处下沉开裂现象。实为民间建筑中上乘之作。据当地人讲,围楼上的建筑布局与雕龙画凤,都强烈的表达了追求富裕安康、光宗耀祖的中原特色。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参观完围楼之后,欣然命笔题写了“满堂客家大围”的横匾。
围楼附属的建筑里,今天还有人住在这里的,他们就是官姓子孙,他或她,在楼上的书房,一盏台灯,一把犁锄,织着生活与心绪,穿插着昨天与今天。走在围楼的深深小巷中,仰望已近二百年的红楼上开着的某扇窗,我也沾染一番清朝的气息,那段离我们不太远也不太近的过往。或许正应了那句:光阴过去越久,越值得怀想、回味。如果历史也有冷热,当我们用心触摸某一段历史的时候,或许也能体悟一番尘世的暖,和围楼的深。围楼呵,你感受到了当年小脚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行走的脚步声了么?围楼呵,你感受到了祖辈们走进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对你的淡淡思念么?围楼呵,你感受到了经历着千年的风雨的祖国正在蒸蒸日上大步向前么?
今天,尽管历史已远去,可这巍巍的客家满堂围,在我眼里依然是一道看不够的神奇魅力风景;依然是我心神往之地,依然是客家文化的精髓。听村里的长老说:“若是村里有红白喜事,祭祖等大型活动,村民们一般会在满堂围摆“百家宴”(因宴席人数多而得名)”。如果幸运的你到来时刚好遇上这朴实自然的场面,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心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