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
带着余秋雨文字里的残渣
独自站在
站在一个叫门口岗的村旁
那是一条崭新的文化长廊
却诉说着多少古老和沧桑
铁匠厅里
我仿佛看见了——
用汗水滴成的门溪
依然在流淌
村前广场
坐着悠闲的老人
嬉戏打闹的小孩
小贩在吆喝
母鸡在唱歌
多么欢畅
古老的南洋建筑
已经斑驳的墙
长满了青苔
剥落了多少时光
唯一不变的是
楼顶上的红旗飘扬
把眼睛闭上吧
感受这温暖的太阳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永远是诗歌里的主角
而泥土里的芳香
却成了多少人的奢望
迈开脚步
走进文化驿站
走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
稻谷金黄 春种秋忙
童年的回忆
触手可及
我忍不住要大声呼唤
——故乡!
我环顾四周
都是各种各样的农具
有锄头、石磨、米舂、风柜
还有婴儿的摇篮
还有残旧的木床
多么令人怀念啊
走出驿站
走进古巷里
寻找着那些
曾经被人遗忘的忧伤
轻轻地吟唱
唱出了彷徨,唱出了苍凉。
脚步停留在
一个破旧的瓦屋窗前
窗子里漆黑一片
什么也没有
却好像有被风吹透的冰霜
瓦屋上的十二月,
发现了一点惊喜,
除了阳光
还有植物生长
甚至还有——
一个巨大的瓦缸
我不禁要问:
亲爱的瓦缸
你是拿来干什么用的?
瓦缸笑而不答
我想
瓦缸里大概沉淀了
三百多年的重量
在一个安静的小村庄里,
静静地走着
仿佛走在
一条通往彼岸的桥梁
默默地思索着
我们该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