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冰著《饥不择食》有感
我聚精会神地读着薛冰著《饥不择食》,这是一本和美食无关的书,确是一本和吃饭有关的书,书里作者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吃了几十年饭的经历,这饭非常“丰富”,有红薯饭、玉米饭、野菜糠饭……想告诉读者:粮食来之不易,且吃且珍惜。
《饥不择食》写作者小时候,正是一九五八年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紧缺,人民公社大食堂里“科学做饭”,依人定量,称出米来,个装一碗,先用水泡若干时,再上笼蒸若干时间,然后加水,据说能煮出比平常多一倍的饭来,谁知这样的米饭,人越吃越饿,不久就得了浮肿病。这浮肿病无需特别治疗,只要吃上半月饱饭就治愈了,我从读中了解到,作者特别渴望顿顿有饱饭吃,什么病都没有。
还写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作者不吃胡萝卜就必得挨饿,母亲总是将胡萝卜放在饭锅里蒸熟,开始饭前每人吃一根胡萝卜,后来粮食紧张,改成饭前每人吃两根胡萝卜,尽管当时可能是胡萝卜维系了作者一家的生命,可胡萝卜素摄取过量会得“胡萝卜素血症”,以致后来的二十年,大作家薛冰见到胡萝卜就犯恶心。
这本书里还写了作者小时候,平素常吃荠菜、椿芽、菊花脑、豌豆苗、苜蓿头等野菜,还将豆腐渣加葱蒜炒了做菜,掺进米里做饭,虽然糙涩腥苦难以下咽,但是能充饥,比起吃观音土拉不下屎好多了……改革开放后,生活好过了,作者天天有饱饭吃了,他不求大鱼大肉,能吃饱就知足了,绝不浪费一粒粮食,这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给了我特别深刻的印象。
读着《饥不择食》,我想起自己读初中时,有一次晚修饿得两眼昏花,晕倒在教室里,同学们都慌了手脚,以为我得了大病,还是老师镇定,他说:“这是饿得低血糖了。”叫人冲了一杯白糖水,又叫人买回来几个馒头,我就着白糖水,一口气啃下那几个馒头后,立马精神就来了,同学们虚惊一场:原来只是饿坏了。挨饿的滋味真不好受,难怪薛冰在《饥不择食》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昨天晚上把剩饭倒垃圾桶里,真不应该,以后每次煮饭都要按人头量好米,杜绝浪费。想想我们现在要吃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了,人们生活极大改善了,这幸福生活要好好珍惜才对!
虽然《饥不择食》整本书都是写与吃饭有关的事,但是薛冰对小时候贫困的生活没有半点抱怨,通过平实的文字,传达出达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文字里饱含珍惜粮食的情感,深深感染了我:每餐吃饭必当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