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弯弯曲曲的小路
忽高忽低地延伸
村庄零散稀疏的房屋
像掉落在地上的积木
东一个西一个
阳光下的几声狗吠
使山岭有了生气
三三两两田间劳作的人们
粗壮的喘息声
扯动了空气
高坡上传来农家妹子的歌声
把金秋给唱醉了
27岁的杜涛
风华正茂
刚健有力的的脚步
朝不远处的查尼皮迈进
他心潮起伏
炯炯的目光穿透前方的迷雾
将要召开的会议
要决定云南革命的命运
无限感慨
就像飓风中掀起的狂潮
此时此刻
满腹的诗情画意不见了踪影
而代之的是战士
昂扬的斗志
流星在思想的夜空
不停地划过
那明亮的轨迹
触发了周身的血脉猛烈地涌动
也许某一时刻
会像岩浆般猛烈喷发
双脚已经接触到了
查尼皮的地界
高高低低的茅草屋
高高低低地坐落在山坡
不知哪一间茅草屋里
会写下一段
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
在云岭大地
光耀千秋
在哀牢山脉
竖起一座永恒的丰碑
12
18岁的青春少年
就昂起了勇士的头颅
以蒙自十三属联合中学
自治会主席的身份
率领学生走上街头
一次次示威
一次次集会
声援北京昆明的
反帝爱国民主运动
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
为了更好地参加革命斗争
杜涛北上求学
开拓视野
丰富知识
临行前心潮无法平静的时刻
写下一首首激烈壮怀的诗篇
一旦成功举世惊,
十月革命奋人心。
马列主义传真理,
以俄为师步后尘。
国已不国家何家,
萍踪浪迹走天涯。
一片丹心为革命,
誓将头颅报中华。
字字铿锵有力
句句烈焰升腾
报国情怀天地可鉴
革命壮志直冲九霄
在北京和王德三相识
从此掀开了革命生涯
新的一页
13
求学归来
回到久别的故乡
蒙自的草木都那样亲切
蒙自的清泉都那样甘甜
而社会的不平等
使穷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民不聊生灾荒横行
年轻的杜涛
一次又一次地叩问
这是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
举办学术讲习会
组织进步青年
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
发展共产党员
扩大革命队伍
每天都很忙很忙
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优异的工作成绩
使他成为中共蒙自支部书记
1927年的倘甸
一场多少年不遇的旱灾袭来
粮商疯狂投机
富户高利盘剥
官府不管农民死活
还弹压借粮群众
这是什么世道
这是什么官吏
杜涛指导群众质问差吏
差吏心虚胆弱
哑口无言
富户只得把粮借给穷人
打赢这场借粮斗争
展示出团结的力量
蒙自支部成立后事业迅猛发展
短短几个月
十几个村寨成立了农民协会
开办农民夜校
开办工人夜校
创办平民女子读书班
知识让人明白了许多道理
知识让心灵融合在一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革命的火种已在蒙自大地
燃烧起来
14
1927年4月始
黑云压城
狂风暴雨
蒋介石举起屠刀
露出了杀气
祖国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
宁肯错杀三千
绝不放过一个
血流成河
遍野孤魂
成为华夏历史最血腥的一页
云南的龙云地位日趋巩固
加快了清党反共的步伐
组织清共委员会
大肆搜捕共产党人
枪声在响
屠刀在落
大街小巷
田野村落
到处是魔鬼的影子
到处是军警的爪牙
蒙自的共产党人
在杜涛的带领下
将展开云南第一次武装斗争
锄头扁担棍棒梭镖火铳
包围警察局
营救农协会员
取得了小东山暴动的胜利
鼓舞了大家伙的士气
1928年1月的一天
蒙自的天空终于回荡着
久违了的笑声
面对胜利
杜涛欣然赋诗
列强魔爪遍中原,
河山破碎徒瓦全。
专制独裁窃权柄,
地主豪绅欺小民。
工农大众尽牛马,
深仇私怨气不平。
同心协力闹革命,
誓将推翻旧政权
1928年6月
迤南区召开第三次党代表会议
杜涛任书记
此时
白色恐怖已笼罩全省
大批党团员转移到蒙自个旧
安全和安置
成了他的重要任务
他日夜工作
抽空眯会觉
见缝吞口饭
在迤南的红土地上
红红的杜鹃花又开始燃烧
15
迷拉地车站
两条钢轨静静地走向远方
在山谷
在山洞
在林海
在雾蒙蒙的河流上
静静地
将永远静静地
再也没有火车来来往往
再也没有火车在轨道上歌唱
在那汽笛不停鸣响的岁月
有多少次穿梭着
革命者的身影
迷拉地誉为“小巴黎”
光怪陆离的灯光
粉脂妖艳的小姐
繁华的背后
中国人的鲜血和尸骨
撑起了一方不夜的天空
国民党的密探
就在这看似歌舞升平的地方
悄悄跟上了杜涛
大义凛然
坚贞不屈
严刑拷打
威逼利诱
一个共产党员的意志
任何力量都摧毁不了
活动则有,
党羽即无,
要杀要砍听便,
要问其他口供,
一点没有;
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
党羽就是我一人。
再问几十次,
也只这一点。
龙云亲提审问
欲探查王德三 张经辰
吴澄等人活动的消息
好一网打尽
杜涛铿锵有词
视死如归
气贯长虹的话语
让敌人恐惧颤抖
28岁的生命
献给了党
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囚车缓缓地行进
双目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捆绑住手脚
嘴巴还可以张启
打到帝国主义
打到大军阀
共产党万岁
你们替我带个信,
叫他们来收尸,
我已完了,
但精神不死
精神不死
与日月同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