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 妙笔生花缘茅台 (外一篇)
 
妙笔生花缘茅台 (外一篇)
  文 / 邓秋船
          

                                      



    敬爱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说,助他成功的是“两台” 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茅台酒。毛主席也曾兴致勃勃地告诉身边工作人员:“不喝茅台酒,不吃武昌鱼,我是写不出诗来的。”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身的怀仁市茅台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国的茅台酒和苏格兰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更是我们的国酒。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色,古称“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当之无愧。能有机会喝上茅台酒,人生无憾事。
    骑自行车赶到石湾凤凰路,已是10:45,李老师笑吟吟把我领进一栋旧楼房,甫一踏进511号,一股书香、花香扑面而来。他说,这里原来是某陶瓷公司的员工宿舍,公司迁高明去了,整六层出租,我喜欢远离喧嚣,拥抱清静,适合看书、整理资料、构思,就每月300元,自个住下来。
    员工宿舍几乎每层都一排16个单间,南北向,仅13平米,经简单装修,打开门是厨房、卫生间,进去便是深一层的卧室兼书房。两套铁床架靠墙相对而摆,床顶几箱书籍和衣物,床头柜上一副英俊潇洒的照片,看上去20岁模样。这照片,跟南边办公桌左上方那副戴眼镜、老成持重的形象对照,不仔细端详的话,很难认定是同一个人。两幅经装裱套镜框的照片,似乎给人留下曾经沧海的印记。
    这就是李新,有理想有追求,痴迷文学缪斯50多年,在各刊物发表《海燕》《魂飘夕照》《海边有个倩影》《七色花》《青山有梦也葱茏》《来自那片红土地的报告》《乳峰》《门》《对山的思考》等小说、散文、诗歌作品一批。2012年4月,长篇小说《天命•野山情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
    这就是李新,1945年生于南雄市油山镇顾城。1963年7月,毕业于该市黄坑中学。中学阶段,凭着自己的天赋和对文学的执着,勤学苦练,写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推广,作为大家学习的范文。因自己太狂妄,自以为是,志愿填清华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致落选,毕业两个月,被人民公社已“副大队长”身份,阴差阳错,他做了一名陶铸的“政治学徒”,在李玉宗团长的带领下,参加南雄县“四清”工作队,在曲江、始兴锻炼。1968年,作为一名下乡知青,与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投身徐闻县的国营友好农场,被编入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七师十三团。 
    我们大约快一年没见过了,李老师热情拿出他妻子做的客家酒酿烧,一支青醇,打开密封熟料袋,是花生、油角,让我别客气。他这几天上火,没敢喝,就泡一杯养生花茶陪着我。问这两种酒怎么样?平心而论,我跟老师都是南雄的,都是客家人,农家酒酿烧在我们当地可称得上极品,喝酒不喝酒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吃着酥脆而香喷喷的油角,剥着咸干花生,抿一小口浅金黄色的农家酒,甜中带辣,馥郁绵长,我连连点头。贵州青醇,53度,香辣,有劲度,但缺少绵长劲道。
    聊起酒来,我记得五粮液、稻花香、金奖白兰地,茅台还没正儿八经烙下印记。这时,老作家李新,目光活泛,脸色红润,一口花茶下肚,将自己与茅台酒的情缘,缓缓道来。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李新成了一名令人敬仰的下乡知识青年,凭自己笔杆子功底,被安排在农场生产建设兵团七师十三团政治处宣传组,参与橡胶采割工作的同时,写报道,创作文艺作品。写作是辛苦的,需要经常挑灯夜战,他们几名宣传干事一起交流探讨,一起抽烟喝酒。那个连长是新疆人,与兵团商店的售货员关系铁,不时去买茅台酒喝。那时,李老师一个月工资30元,连长50元,一支茅台8.30元。1973年的一个晚上,他被连长拉去喝酒。小心翼翼揭开瓶盖,满屋子清香飘逸,令人精神振作。每个人以虔诚的心,一口一口慢慢抿,细细咂,品味着这不一般的酒质。
    那年李新28岁,第一次尝到茅台酒,好多天来,余韵缭绕,不知其他酒是什么滋味。
    不久,连长电话托售货员再送一瓶茅台,岂料人家说早几天刚接到兵团总部指示,茅台酒一律上缴,仅剩下的4瓶已上交归国家啦!
    2008年,应朋友邀请,李新赴广州国防职工学院办公室就职,负责招生事宜。学院与西南大学合办了一个研究生班,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都跟他们业务上有密切来往,这几所院校的教授自然多了接触的机会。
    一次,招生办统计新生名单,他发现研究生一名叫欧阳的新生来自韶关市政府办公室,便主动去认识那学生。交谈起来,知道欧阳还是南雄人呢。两人感情距离霎时拉近了许多,聊起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并且,方便时晚上还叫上他一起喝酒。
    老李开展工作几个月,与许多家长熟络起来,不时有人请他吃饭、喝酒,这令同事们羡慕不已。华南理工大学的孙教授来自北方,活动能力顶呱呱,连国家安全部派来大学挂职的办案大员都跟他亲密无间。当时,省公安厅厅长陈绍基劣迹斑斑,嚣张无比,就是这名大员制服公安厅长的。
    几所院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喝几杯,似乎没酒不成宴席,各种牌子的酒喝得差不多了,有人提出要是有茅台酒就爽。可大家清楚,那时茅台酒仍然管制很严,一般人根本无法奢望。孙教授别出心裁,带上自己的茅台酒,与个同事分享,获得满堂喝彩。亮出那华贵的瓷瓶,还没揭盖,隐隐约约一缕淡香就袅袅飘入鼻孔,令人清爽。拧开酒盖,每人均分2两,玻璃杯盛着的液体呈淡黄色,入口粘稠,馥郁醇香,咽下肚,每个毛孔通泰,每条血管舒畅,是其他人喝酒无法比拟的。
    原来,孙老师有个同学在贵州茅台酒厂任高层管理,通过关系,每年都要老同学搞几瓶内销茅台。来源稀缺,李老师难得喝上,一晃多年与茅台酒无缘。
    李老师有2个儿子1个女儿,个个都早已成家立业,活出各自的精彩。大儿子开公司,交际各色人等,阅历无数,吃过山珍海味,喝过名酒佳酿。一眨眼是2003年春节,儿子兴高采烈,从餐柜里拿出一瓶系有红绸带的茅台,要与父亲把盏度佳节。李新眼神一亮,久违的“老友记”重逢了!可他心里又咯噔一下,知道如今的茅台,没有千儿八百是喝不上的。儿子创业不容易,过个春节嘛,犯不着那么大破费啊。
    便黜紧眉头责备起来:“儿呀,春节要过得愉快,但酒不必要喝那么名贵的吧。”“放心,没花钱,是朋友送的。”儿子大大咧咧地笑。在老伴和媳妇、孙女的祝福中,在客家菜式的滋润下,父子俩品茗着醇香辛辣的茅台,不知不觉一斤装的茅台酒瓶见底了。
    事后回味,与前两次对比,现在喝的无色,香是香,纯也纯,可总觉得欠缺点什么。其实,道理明显,以前的茅台都是窖藏的,味道醇美,后劲足。而如今市场流行的,都是勾兑,没经过长时间的窖藏,缺的正是绵长的劲道。
    文人历来跟酒有缘,许多作家酒后灵感喷发,创作欲望强。
    我问及老作家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李老师告诉我:因为他曾经是知青,时过境迁,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淡忘了那段历史。他有这个责任,要在有生之年,拿起笔,向世人展现当年的峥嵘岁月。为了清净,为了专心搜集资料,创作大视角、大背景、全景式的知情题材小说,李新自己在石湾凤凰路租房住下来,跑佛山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博览群书,沙里淘金,每天上午散步跑步,中午看书,下午整理资料、构思,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
    他说,等资料收集充足了,就动手写出两万字的小说提纲,送张况等佛山文学界领导审阅,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认真完成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争取把这个长篇打造成佳作。 

                                  

               ◆奇 迹 心 态 一 线 牵◆
                                       

    永红村林林总总的饮食店中,有一家新开的快餐店,还没命名,经营者是广宁县的欧先生,帮手是他的老伴。该店主营蒸饭,榨菜闷花肉、香菇滑鸡、葱香烧鸭、香辣鱼腩,每份10元;白切鸡、烧鹅、滑鸡拼花肉等,每份12元;滑鸡蒸河粉7元,排骨蒸陈村米粉9元。凡进来吃饭的客人,送例汤碗,不够饱的话,可免费加饭,真可谓经济实惠,老少咸宜。
    从岭南大道走进去,小村道见底也就500多米,两边或远或近分布规模不一的饭店20余家,竞争却是激烈。欧启全看上去59岁,1978年高中毕业,进到广宁中学代课3年。后做电工,驾驶拖拉机各大市场跑生意,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广州打工,之后又在南海区狮山做保安7年。做糕点师的儿子不愿父母在家乡当空巢老人,便选好铺位,投资5万元,简单装修,让两位老人守着这个小店。欧师傅说,竞争压力大,自己又是开张才2个月,现在每天午餐、晚餐总共能做个60多份饭,利润微薄,勉力支撑。
    因上班的磐石大厦在一公里开外,且下班回宿舍也顺路,我几乎每天傍晚都骑着自行车到欧启全师傅店里吃饭。一来二往熟了,他也挺健谈,很坦诚。客人稀疏时,见他想赶任务似的抽烟,烟瘾不是一般的大。“欧师傅,你抽烟好厉害哟。据科学家分析,每抽一支烟,人的寿命要减短2分钟,你怕不怕呀?”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其实,不如备套瓦壶,闲下来泡几杯好茶,慢慢品茗,更有意思。”
    提起喝茶,欧师傅直摇头:“呃!不喝茶不喝茶喽,讲到茶可真怕了它。”当然,如今就算偶尔喝,也只能喝普洱和红茶。话匣子一打开,心有余悸的经历仿佛展现在眼前。在中学代课那三年,经常熬夜,老欧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一直喝家乡的清桂茶。那时候工资不高,清桂茶每斤7.8元。没想几年下来,茶削胃,患了慢性肾炎,1980年4月发作,吃法正常,可脖子、脸和头部浮肿,被送广宁县人民医院。要知道,广宁人民医院是陆军总医院的合作单位,设备好,有资质骨干力量雄厚。老欧这一住,就是三个多月,医师不断修改医疗方案,变换药剂配方,可病情不见好转。一名资深医师断言,你这病没办法医治,回去后别吝啬,该吃改喝该玩,过几天算几天。欧师傅那年才23岁,还没结婚,不甘心这样沉沦下去,决心向命运抗争,跟父母商量,欲转到广州的医院试试。好几名医生、护士都劝他们,别浪费钱财了,去广州照样没得医治的。
    这时,一位叫任慧彪的实习生主动找到欧师傅,郑重告诉他,往常看资料,发现一个民间验方,你们记下,回家试试吧:每剂芡实、金樱子各20克,放入宰好的鸡里,用瓦罐煲4小时,喝汤吃鸡,坚持一个月。出于求生的本能和对未来的执着,老欧找着小任的吩咐,每天晚上一煲鸡汤,不知不觉尝试了一个多月,哎!浮肿消散了,肾炎不知不觉匿迹了。
    在他之前,物资局局长的小陈,12岁就患上肾炎,慢病慢治十余年,还是被病魔夺去生命。欧师傅发梦也没想到,实习生任慧彪漫不经心的给个方子,竟在他身上发生了奇迹!
    多年后,老欧成家了,有小孩了。一次,带着小孩到广宁人民医院去看感冒,又巧遇留任的任慧彪医生。小任认出老欧,瞪大惊奇的眼睛:“当初医师不是断定结局吗,你是怎么治好你的肾炎呢?”原来,小任早把当年送验方这件事丢到九霄云外,一不小心,成为欧师傅感恩戴德的人。
    就这验方,老欧也不保守,只要乡里乡亲谁碰上肾炎的,不管急性也好,慢性也罢,人家奉送红包也好,只言语致谢也罢,他一概耐心交代人家去试试,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患者,树立乐观自信的心态至关紧要,好的心态也许可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无心插柳柳成荫,有这种痛苦的人,被老欧的真诚所鼓舞,都愿意照着他说的尝试,治好的患者少说也有十几名。他们记得欧师傅的宅厚仁心,记得任慧彪的无私医德。



2016/5/6 23:16:47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458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1200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