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焕新颜 诗歌走进“微课堂”■
各地师生创新举措不断,积极响应2016小学生诗歌节
●南方日报记者 周 豫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协办的2016小学生诗歌节,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小学师生们的积极响应。他们中间,有些在诗歌节的引导下,在边远瑶山开设童诗班,并出版了自己创作的童诗集,成果喜人。有些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如学科竞赛等,由各年级组织级组各班进行儿童诗歌现场创作,并让他们按级组进行分享交流,大大调动了孩子创作的积极性。与其他学校不同,广州市建设六马路小学不仅建立了自己的诗社,还建立了QQ群、微信公共账号,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基于移动终端平台下的诗歌教学研究》,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努力,为儿童诗歌创作做得更多,让儿童诗歌教育走得更远。
◆瑶山的孩子放飞诗的“和平鸽”◆
5月11日下午第二节课,广东乳源鲜明八一希望学校1~6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现场童诗创作比赛活动。作为全校性的“和平鸽”诗歌创作征集活动的一部分,学校为激发全校师生对诗歌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发现有儿童诗写作特长的学生,探索儿童诗写作教学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开设了“和平鸽诗社”创作室。
乳源鲜明八一希望学校原本是一所普通的非重点小学,生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乡镇的“留守儿童”,历年在教育教学成绩榜上,也没有过比较靠前的荣耀。但正是因为引进了新诗教、设立了童诗班,不仅举办了全校学生参与的童诗写作竞赛,该校学生和指导教师创作的童诗集还出版了!这在当地教育界都成了一件新鲜事、大喜事。
一进校园,浓郁的诗意氛围便扑面而来。支撑教学楼的一根根绘写中外经典童谣的“诗柱”,坐满课堂的是清一色迷彩服的男孩女孩;一堂童诗辅导课,让人看到了山里孩子的童真童趣在飞扬,自由的天性在炫彩……
为了创设诗教的氛围,给孩子们搭建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舞台,学校在新教学楼英东楼的架空层,打造了一个儿童诗的“梦幻世界”,用一根根绘写中外经典童谣的“诗柱”支撑教学楼,“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童诗飞扬,润泽心灵”“让诗与你为伴,美化心灵,成为聪慧而高尚的人”,句句温馨的话语敲击师生们的心。
此外,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展示学生作品的“诗歌盒子”,实验班的老师们把优秀的小诗放上去,让来往的师生家长驻足欣赏,并做到常换常新,这里成为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
粤北著名诗人桂汉标认为,孩子们身穿的“迷彩”正是该校、甚至是当今新教育理念有象征性的一个意象。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就提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孩子是缺少直接经验……缺少直接经验造成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缺乏想象力。”他还特别提到:希望小学的乡村孩子更好地接触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而这正是乡村学校实施教育一种天然“优势”。
“大自然正如迷彩服一样是七彩缤纷的,孩子们的天性是充满各种奇思幻想的。而现代新诗讲究形象思维,与少年儿童的学习认知规律是最接近最吻合的。”桂汉标认为,鲜明八一学校推广“新诗教”的实践,正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改变了小学基础教育的旧套路,也是近些年广东省连续举办小学生诗歌节的善举,在边远瑶山学校的成功实践。
◆信息技术融入城市诗歌“课堂”◆
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得到广泛运用,孩子们与诗歌接触、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相较以往发生了较大改变。“什么样的课程学生最欢迎?”是值得如今的诗歌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近年来,聚焦“微课堂”这一教育信息化手段,建设六马路小学深入地开展了一系统课题实践,在不同领域引入不同的实践工具。
2016年,该校语文科组在校长叶敏、主任钟春梅的带领下,以国家级课题《基于移动终端平台下的诗歌教学研究》为引领,开始了儿童诗歌教学探讨。今年2月,学校的“二月诗社”正式成立,并在移动平台上设立了QQ群,微信平台、微信公共账号,方便于收集学生作品、及时传递信息和展览优秀作业。
“刚开始,学生写诗容易遭遇困难,长期以来作文写作强调的是‘六要素’等写作方式,所以孩子们的诗歌写作,更多流于散文式。在朗诵诗的熏陶下,学生也很容易将诗写成打油诗。而现代诗歌的宗旨是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事,对语言的要求是精准、巧妙和简练。”在这次活动的主力老师于首平、程月看来,兴发感动、情动于衷,这才是诗歌的写作动机,相比之下“铺陈事件”“借物起兴”等技巧是写作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说,如果以诗歌为中心,想象和语言是诗歌的纵横两条坐标。这和散文的写作刚好相反。
为解决这些困难,他们不仅上公开课,更重要的是,通过QQ群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帮助学生修改诗歌作品,“双管齐下”的模式效果显著,既保护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尊重了诗歌写作的规律,重视语言的精美和想象的丰富。
●“小学生诗歌节”投稿网址:
www.tiankong520.com
【原载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2016年5月27日星期 五 A2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