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对某些媒体所报道的东西持怀疑态度,但有时看《焦点访谈》时,会很轻易放弃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被它的立场观点所同化。细究原因,原来是旁白的声音在起很大作用。他的声音客观公正,正直得不容置疑,绝对就是是非标准。同样的内容,用同样的语气,假如换了一把嗓音,或许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可见,有时嗓音是可以当武器来用的。
以前喜欢在夜深时分收听广州的粤语广播,男主持人的声音,低回而有磁性,牵着你的心在夜空飘荡。你看不见他,但相信他拥有潘安般的容貌,陆云似的才情。
很多年前,有一次曾打电话给朋友,接电话的是她父亲。“喂,你好!……哦,好,你稍等哈。”听那声音,简直不像中年人,我笑对朋友说:“你父亲很年轻,很帅气吧?”“哈哈……听一个美女这样夸他,他要高兴死的。”
的确,我们相信一个人的声音与他本人的外貌气质是相匹配的:外表清纯,嗓音甜美;温婉清丽,声线温柔;英俊潇洒之形,应有磁性十足的诱人声音……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的时候。
有些男人,长得孔武有力,很能唬人,但一开口,女人一样的嗓音就将其出卖了。
曾见到一位女子,外表很高大上,属知性白领一类,但她最好不要张口说话,否则,尖尖的嗓音上跳动着“浅薄”两字。
相比于以貌取人,我认为以声取人更合理些。声音最容易暴露人的内在——情感、修养、学识、品味、阅历……有人说:“声音是裸露的灵魂。”我以为这话对极了。
一个灵魂高贵的人,声音一定是让人舒服的;而灵魂丑陋者,一张口,那声音已让人厌恶了吧?
粗俗之人,往往先粗在声音上。一个温雅之人,发出的往往是雅声。同样是声音响亮,有人声粗如破锣,有人声音洪亮如钟。前者让人听来有受虐之感,后者却让人愉悦开朗。
张学友的歌,别人去唱,也有唱得很动情的,但就是缺少他那种颤动人心的东西,除了技巧因素之外,是因为那种历经世事,成熟、感情丰富而又很男人的声音,能直入人的内心,扣动你的心弦。
要清楚他对你的感情,便与他通话,最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他与你讲话的声音便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