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新诗教实验开题报告
 
新诗教实验开题报告
  文 / 叶才生



    纲要:“中小学新诗教实验的探索与实践”(简称“新诗教实验”,下同)系2006年度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同时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子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以诗意为核心,吸纳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全面运用现代哲学、诗学、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论等研究成果,以开放的姿态展开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将新诗教与学校语文教育融为一体,使新诗教成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探索增强学校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现状与研究假设

1、国内外研究背景、现状
    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科学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语文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广大的语文教育实际工作者限于对认知的狭隘理解,习惯于凭借纯理性的态势审视和规范具有情景化、生活化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与教育对象主体性并无关涉的传知与教导,相对忽视让学生体验到、甚至领悟到语文的魅力,致使语文教学意识形态化,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基于此,在把握中国语文诗性本质的基础上,2001年以来,我们有计划地开展了“新诗教”(原名“新诗进入课堂”)课题实验。
    从历史上看,诗教思想经历了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它是在不断批判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旧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西方,萌芽于雅典的“三艺”教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维多利诺、拉伯雷和蒙田为代表的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家在对中世纪封建教育的批判中最先表述了诗教的某些观点,他们反对摧残少儿身心发展的强制性教学,反对纯书本学习,提出应尊重少儿的个性,要把少儿当少儿看待,主张让少儿通过观察、考察、游戏和劳动等来理解事物,获取经验。在以卢梭为代表的近代自然主义以及海德格尔的诗化哲学思潮的催生和滋润下,诗教思想得以迅速生长。
    我国是诗的民族,历来就有以“诗”教子或示儿、以“诗”教生的优秀传统,家长或师者教子(生)诵诗、悟诗、用诗,从而化育子女的道德品质。“诗教”的思想滥觞于春秋,而真正提出“诗教”并付之实践的是孔子。他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教育主张,成为各朝各代仁人志士彰显推广“诗教”思想的理论依据。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也是诗教发展的高潮期。宋代倡导诗教的人很多,其中有著名诗人,如黄庭坚、陈师道;又有著名理论家,如李颀、张戒、胡仔;也有理学家、道学家,如朱熹、杨时等。明清时期,诗教思想进一步发展。明代学者王阳明执著于继承和发展诗教传统,在岳麓书院任教期间,诱之以歌诗,导之以习礼,讽之读书,来“训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倡导学生“每日轮值一班歌诗,其余静听,每五日各班唱于本学,每逢朔望则合唱于书院”。
    当代,给诗教发展以极大推动的是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徐特立。陶行知先生主张用诗的标准衡量学校,学校要善于运用“诗教”,用诗的“真、善、美”去教化学生、教师、工友,其目的在于让他们“过着诗的生活”。徐特立先生在第一女子师范当校长时,曾创造性地运用“诗教”,发现学生优点、长处就写诗赞扬;发现学生缺点、错误就写诗批评。陶行知、徐特立大力推动了诗教在实践中的发展,将诗教拓展到生活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诗教思想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于“新诗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许多学者做过少量研究工作。如浙江师范大学的潘涌教授重视“新诗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安庆师范学院的方任安教授着力研究“以诗育人”对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浙江王菘舟的“诗意语文”倡导享受言语生活,引领诗意人生等。

2、本课题研究假设
    如前所述,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不足之处。他们虽然提出了新诗教的意义主要局限在人文思想培育的层面,很少有人看到诗教在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让语文课堂焕发诗意魅力等价值,而在利用新诗作为切入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用诗教促进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以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实证研究比较薄弱。因此,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提出开题。为了深入展开研究,本课题将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1.加强诗情陶冶,丰富、深化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文精神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与逻辑思维过程相互作用,情感性(affectivity)是认知发展的动力,调节认知结构的发展。 而“新诗教实验”构想是建立在诗情陶冶的基础上,它折射着深具穿透力的人文之光,灼亮少儿的心灵,具有唤醒、调节、满足、享受等功能。
2.加强诗思开发,促进学生左右大脑的和谐发展,完善思维结构,发展语文智力
    诗思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不是知识累加性的,而是学习者对其生活阅历、当下生活场景和未来蓝图的关系与结构之组织转换活动,不仅含有混沌的直觉领悟,也含有理性的反思,它是符号、文字、语言等“串行信息”和行为、图像、情境等“并行信息”综合作用的融通式思维。有效地培育这种思维,不仅会促使学生左右大脑的和谐发展,而且使学生具有自我觉解与建构的智慧,成为诗意的生活者。
3.加强诗意言说,养成典雅语感,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语文姓语名文,内核是“典雅语感”。新诗教回归汉语诗性语言的本质,用诗性语言给世界命名,显现事物的本质意义,让人在诗意的世界中得以存在,同时采取“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的方式,力求以意境动人、辞情感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求科学与人文、理性与非理性、个性与普遍性、知性分析与体验感受实现最大可能的融合、统一,教师的诗意语言、或者是一个诗意的暗示都会为学生的生命走廊打开一扇看到人生美丽风景的窗户,教师的任何一点创意,都可能成为点燃学生生命的火种,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它不追求“立竿见影”的临时效应,而得到的是“神爽飞功,手舞足蹈而不自觉”[ ]的长远效果。

              二、课题界定、阐释

    “新诗教”:所谓“新诗教”,即新的诗教。它以大语文观为指导,积极借鉴传统诗教的理念,根据学校德育、语文教育教学以及教师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及发展需要,将传统“诗教”与现代生活、现代语文融成一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陶冶“诗情”、发展“诗思”、积淀“诗语”、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自健其德、自致其知、自启其智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教育活动。简言之,即语文教育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由于它注重利用典雅的诗意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灵,张扬现代汉语的诗性魅力,能够使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教学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又注意引领学生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从而成为一个有根的民族人,有情的现代人,有义的高尚人。
诗意:诗意就是诗一般的情意,是经历生命感动后反思性表达的情意。

                三、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各种教材、生活的诗意点,链接学生生活,诱发感动,润泽心灵,享受典雅言语世界,让师生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世界。
     2、探索“诗意语文课堂”模式,促进师生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学习能力的转变,探询并总结“诗意语文课堂”的共性元素与规律,达到教学过程与目标的最优化,不断改进师生的学习行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师生自主发展。
     3、探索学生“典雅”语感形成的途径、方法、评价。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新诗教”语文建模:当前中小学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校本整体构建中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方案、评价体系、保障体系。
     2、“诗意语文”内涵与相关理论研究:新诗教语文活动的多元价值;诗意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3、“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诗意语文特性、教学手段的诗意化以及实施、评价、反馈的改进思路研究;基于“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师个性化教学行为个案研究;诗意语文课例研究。
     4、“诗意人生”的追寻:营建诗意语文文化的策略、途径、评价,整合语文校本课程;校本学本《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小学共12册)、《新诗写作启蒙》选材总则、编写体例、单元结构等。

(三)研究重点
    “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诗意语文学本》开发。

(四)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重要创新点
     1.坚持“润泽心灵、弘扬诗韵、传承文明、亲近母语”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根植民族诗教传统,情系生命感动,倡导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回归汉语诗性本质,从生命成长的高度关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调发展。最终成就学生典雅的语感,使之成为一个有根的民族人,有情的现代人,有义的高尚人。
     2.构筑以学生自读自悟、涵咏吟味为特征的的诗意语文课堂
      ①诗意的阅读教学:通过研究诗意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操作模式,使各位教师挖掘并呈现文本的诗意点,适当放大,与常规语文教学紧密融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通过研究诗意情感场的创设原理,使学生在调动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和作者、文本、教师真诚对话,在充满诗意的语言环境里熏陶诗情、发展诗思、积淀诗语,从而亲近母语。
      ②诗意作文教学:通过研究诗意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操作模式,使学生运用图景思维方式、挖掘自己生活阅历中的生命感动、进行反思性表达,使其作文具有诗思般开阔,诗情般激情,诗语般典雅,诗韵般传神,诗境般超脱等特征。
     ③诗意校园文化建设:语文素养的发展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是隐性课程建设的主要阵地;诗意校园如同“诗意情感场”,能够发挥情感的感染性、弥散性、激励性、动力性功能,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接受诗意文化的熏陶。
     3.构筑整体融合、分层推进、主动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
      以新诗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要素为横坐标,以小学各阶段等层次系统为纵坐标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听说读写”、“知”和“行”、“创作”和“发表”、“课内”与“课外”四结合而构成一个和谐的协作体,将“语文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人生大课堂”紧密地联成共同体。
     课题实践操作创新点在于:在新诗教的视界下,通过专家—一线教师—行政管理者的互动,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对话,融通和澄明生活世界中的关系,使诗意栖居者和导引者都能够实现诗意的栖居与自我超越,陶养健康的人格,开启诗意智慧,逐步臻于开放敞亮的美善诗意境界。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课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贯彻江泽民关于“教育创新”的讲话精神,落实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行动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综述等。
     ①行动研究法:课题面向中小学教师,扎根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进行的“行动研究”。
     ②调查研究法:在新诗教实验中,不断地收集有关数据来分析研究对象的状况、实验的效度、因果关系和规律。需要运用调查法对新诗教实验进行有效的导航与调控。
     ③个案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为了需要选择一些特殊个案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来预测、验证实验的效果,分析个案情况的本质和总的发展趋势,为调整、完善教学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翔实的事实材料和科学依据。
     ④叙事研究法:为了加强合作交流,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与教训并推广第一线老师的成果,我们倡导教师用叙事的方式,把语文的教育过程变成研究过程,善于反思,勤于总结。这是开展此项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
⑤文献综述法:搜集与新诗教实验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全面正确地掌握新诗教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辨别、选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2.技术路线
     ①制定《三鑫双语学校整体构建中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方案》,明确语文情商素养、语文智商素养、语文智慧素养、语文文化素养,按年级分年段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夯实学生语文素养。
     ②强调备课备诗意点,从教学设计、课内外指导、专题研究、多媒体的使用、学习评价等方面探索“诗意语文课堂”的一般模式。
     ③提高教师修养。提供新诗教必读书目,打造诗意教师团队,使教师既有三鑫语文教育教学的诗意共性,又有自我教育教学的创意个性,并最终拥有自己成熟的教育风格。
     ④开发新诗教资源。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编写、出版《诗意语文学本》。
      ⑤建设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新诗教论坛”等网站,充分利用教师博客等现代平台,让师生进行网络学习、交流,在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应用能力。融合社会智力资源,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与观摩、研讨活动。

3.管理办法
    课题管理采取课题负责人制,总课题负责人向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科研部负责,设立总课题组领导小组,负责总课题的整体设计。分设立初中部、小学部两个课题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主要负责学部子课题实验、各项成果的收集,形成相互分享、相互引领、同体共生的研究与发展局面。

           五、研究基础、研究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措施

    申请人曾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之“诗意德育模式的整体构建与实践”研究,主持课题“新诗进入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有比较丰富的课题组织与研究经验。最近三年,课题组成员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教育评论》、《教育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CSSCI刊物文章7篇,全国中文核心刊物20篇,数次获市以上科研成果奖,显示了完成本课题较强的研究能力。

(一) 课题组织与人员分工
姓 名 性别 职  务 职 称 实验研究分工
冯继有 男 市教研室科研部部长 课题指导、专家组顾问
张宝华 男 市中语会会长,中学语文研究员 课题指导、专家组顾问
梁雪菊 女 市教研室小学语文研究员 课题指导、专家组顾问
田云伏 男 三鑫校长 中教高级 行政总主持、课题总策划
冯铁山 男 三鑫常务顾问 副教授 理论指导,课题总顾问
沈伟忠 男 三鑫副校长 中教高级 初中部语文顾问
王  健 男 三鑫初中教务处主任 中教高级 初中部语文顾问
肖  琦 男 三鑫副校长 小教高级 小学部语文顾问
叶财生 男 校办公室副主任 小教高级 初中课题主持人
邱海涛 男 教务处副主任 中教高级 小学课题主持人
丁春兰 女 校中语科组长 中教一级 初中语文课题负责人
胡传树 男 校中语科组长 中教高级 初中语文课题负责人
刘松本 男 校中语科组长 中教一级 初中语文课题负责人
曹婧宇 女 校小语科组长 小教高级 小学语文课题负责人
谢京华 女 校小语科组长 小教一级 小学语文课题负责人
全体语文教师 课题研究员、实验教师
注:以上各研究员以实际研究成果的署名为准


(二)研究步骤
时间 阶段性研究重点工作 阶段性成果 负责人
06.3—06.6 申报市级课题、正式立项 申报报告 叶才生
06.7—07.3 1、《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编写
2、教材“诗意点”的挖掘 学本出版 田云伏  冯铁山
叶才生等
07.3—07.7 1、“诗意语文课堂”模式探索
2、“诗意作文”探索 课例、论文 冯铁山  曹婧宇
丁春兰  刘松本等
07.8—08.7 《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卷编写 学本出版 初中语文组
07.7—08.7 《新诗写作》启蒙 著作出版 冯铁山  叶才生
08.8—09.1 全面深化推广阶段 课例、论文 全体研究成员
09.3—09.7 结题报告,论文集编印 研究报告等

(三)预期最终成果与进度安排
预期著作名称 主编 完成时间
《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第一册 冯铁山

已完成二稿,2007年8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第二册 冯铁山
《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第三册 谢荣斌
《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第四册 叶才生
《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第五册 谢荣斌
《诗意语文学本》小学卷第六册 叶才生
《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卷第一册 刘泳美
07年8月交提纲;07年12月交一稿;08年3月交二稿;08年6月交三稿
《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卷第二册 刘松本
《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卷第三册 丁春兰
《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卷第四册 胡传树
《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卷第五册 连进城
《诗意语文学本》初中卷第六册 向  浩
 新诗写作启蒙 叶才生 08.7定稿
《诗意语文路》初中卷,分结题报告、理论探索、经典课例、诗教随笔、媒体报道、成长个案、成果列表等 丁春兰
刘松本
胡传树 过程中收集资料
09.1汇集
09.6月出版
《诗意语文路》小学卷,分结题报告、理论探索、经典课例、诗教随笔、媒体报道、成长个案、成果列表等 邱海涛、曹婧宇、
谢京华等 09.1汇集
09.6月出版

(四)常规管理
    1、日常管理:研究工作按职责分工纳入目标考核,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好各阶段的分析总结工作,各分管人员的职责纳入目标考核。
    2、指导研究:邀请专家指导,实地考查,诊断,并及时做好措施手段的调控。
    3、经费开支:精打细算,按需开支,分头负责,学校承担。

(五) 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哲学、心理学等,提高科研能力。
    2、加强师资的培训。对课题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掌握课题的理念和操作要求。
    3、建立健全研讨制度,建立激励机制。邀请专家把脉掌舵。每阶段完后,及时验证,进行检查和指导,为下一阶段课题的进行提出明确的思想。
    4、及时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草案,以有效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新诗教实验课题组
                                   2007年5月
2009/9/25 20:37:25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1 篇︱已被阅读过 634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4399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