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忆红军长征之血战铜鼓岭
小序: 1934年10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广东仁化城口镇休整,得到了国民党独立警卫旅第三团团长彭智芳率部前来增援“围剿”的消息。11月1日,彭智芳率部抢占城口镇。红一军团2师6团迂回到铜鼓岭北边的山地,阻击前来增援的敌人。铜鼓岭位于城口镇南面20公里处,岭高坡陡,林密草深,岭下沟深陡峭,地势复杂,是城口镇通往仁化的要冲隘口。11月4日中午,红一军团2师6团在铜鼓岭与彭智芳部遭遇。敌人依仗有利地势,用机枪进行疯狂扫射,给红军造成了很大伤亡。红军指战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恶形势,沉着应战,待敌人冲至阵前,一跃而起,挥舞着大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战士们愈战愈勇,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直至第二天中午,敌人的进攻才有所减弱。红军经过铜鼓岭一战虽然损失较大,但遏制了敌人的阻击,保护了红军主力在城口镇的休整。
铜鼓岭边枪炮骤,红军战士舞刀吼!
岭为堡垒丹心壮,血染山花神鬼愁。
镰斧双双岩石镌,长征漫漫辉迹留。
英雄忠骨埋南岳,伟大精神万古讴!
◆七律•忆红军长征之南雄新田之战◆
小序: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进入广东南雄,红一军团直属队于10月26日到达乌迳墟。这时,蒋介石急令广东军阀陈济棠派兵堵截,在红军必经的乌迳、新田、锦陂等地设置各种障碍。为了扫除障碍,不让敌人在这些地区站稳脚,红一军团给直属侦察连下了一道命令:坚决把乌迳新田之敌消灭。红一军团侦察连连长刘云彪,福建人,个头不高,外号“小老虎”。10月27日拂晓,侦察员报告:敌人约有200人,正在新田墟附近的山坡上挖战壕,敌指挥部设在新田墟的炮楼。刘云彪下令向敌人发起攻击。说时迟那时快,右面山头的枪声也响起来了,整个新田枪声大作,双方展开了激战。红军战士凭借地形掩护,冲锋枪、步枪、短枪一齐射向敌阵,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乱作一团。红军在机枪掩护下冲出掩体,猛冲猛打。敌人抵挡不住,最后丢下20多具尸体,仓皇逃命。广东南雄新田之战是侦察连突破蒋介石第一道封锁线后打的第一仗,也是第一个胜仗,它保证了红一军团部和长征部队顺利通过乌迳,沿着梅岭山麓向西转移。
乌迳烽烟卷巨波,红军英杰斩阎罗。
敌兵堵截汹如蟹,“小虎”指挥勇伏魔。
热血满腔彪日月,新田一战奏军歌。
铁流滚滚跨梅岭,火种熊熊四海播!
◆七律•忆红军长征之血染仁化城口镇◆
小序: 南岭南麓,锦江河畔,青山围绕之下,安静的仁化城口小镇散发着夏日的余热。让我们一同进入硝烟渐散的历史隧道,回首那激情燃烧的日子……
他,从粤赣湘边的红土地走来;他,参加过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他,在井冈山那星火燎原的峥嵘岁月,尽显英雄本色;他,爬雪山、过草地,设伏平型关、征战黑土地、挥戈大平津,南征北战几十年,功勋卓著;他,被共和国授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他,正是共和国元勋聂荣臻。光阴荏苒八十载,红军英勇事迹,如同修建在战斗遗址上的纪念碑一样,成为了仁化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元帅在回忆录中写到:“夜以继日,我们赶到了第二道封锁线。第二道封锁线设在湖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山上。碉堡和碉堡之间,沟壕相通,火力相连。这一线的守军,保安队居多,有的还没有见过正式红军,有的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样快。国民党正规军则深处内线。我二帅六团在团长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同志率领下以奔袭,奇袭方式夺取了城口。城口临河,河边有一道木桥,公路从上边通过。敌人在桥上设有岗哨。负责主攻的六团一营,非要从木桥上经过不可。十一月二日晚,一营到达距桥头数百米处,敌人就发觉了。敌喝令一营停止前进,一营佯称是“自己人”,一面上前夺哨兵的枪,一面派部队涉河包抄。这时,二营也迂回过去了,歼灭了城口这股敌人,生俘了一百多人。军团部移驻城口。与此同时,三军团因湘敌六十二师先我占领汝城,所以对汝城采取派一部监视,其余部队绕道通过的办法突了过去。第二道封锁线就这样又被我们突破了。”
南岭山头旗猎猎,锦江河畔雾烟飞。
红军露宿河边街,烈士长存纪念碑。
仁化城边河淼淼,红军战士血丝丝。
一支毛笔绘图画,万里江山花满枝。
◆七律•谒红军烈士纪念碑感怀◆
红军碑石屹恢宏,灿烂金星革命魂。
甘掷头颅跟党走,宁流热血得民心。
当年鏖战江山暗,今日太平日月新。
碧血丹心昭万代,继承大业续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