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
桂汉标老师给它定义:文学是情学。早有两月吧,在QQ里看到他的一篇文章,记不清是写什么事了,他就提到“文学是情学”的判断。而今更是收到桂老师寄过来的文学评论书《文学是情学》,心里非常高兴,翻看《诗给时间以重量》第一辑,之前在其它选本也读过一些篇章。这里面写的都是五月诗人的诗评或诗集评,老师的热情,真诚,中肯,还有建议性的指教,无不让我这个读者感动。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一个乡下妇女,对外面的世界接触少,更别说这样捧着桂老师的诗评集在读,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真诚!我看得入迷,认真。
虽然我写作才开始,可我知道,不论写什么,都离不开一个,真字,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者,写的东西才有意义。
《寻找灵魂的根与泥土》读来更动人,这里写的都是海外华人的诗评。桂老师深刻理解和体会海外华人为传播中华文化,尤其以写诗,办诗刊,让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中国的文字,中国的诗歌,是多么不易!桂老师由衷赞美他们为华文诗歌所做的努力与共献。一篇篇读来,总让我热血沸腾,在这山野僻静之所,读到这样的文章,了解这样的信息,桂老师所写的每位海外华人,都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
桂老师对于妇女的关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我便读了桂老师主编的台湾女诗人的爱情诗赏析的书,每一首都分析得细致入微,就是我这个从未涉足诗歌的青年,也遁着老师的笔迹能够读懂那些女诗人的感情世界。而今又在《文学是情学》里读到桂老师对侯永红散文集《品读时光》的序言,其中我觉得印象最深,还是桂老师对我们女性的关怀。“对书的钟爱,能让女人收获思想,收获人生感悟,从而可以从容的观察世界。”读到这样的句子,心里感到非常的温暖,就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淡泊的世间,只有在书能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语言,或与书上人共勉,在每首用心写下的诗句,才可安慰自己。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而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根还是那么坚实。“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良好的文化素养熏陶的知性女人,可以平常对待万物,可以简约而不失品位,不崇尚浮华,可以于行色匆匆中走出一派天然的风景。”桂老师不仅是在赞赏侯永红的散文和她本人,更是在唤醒,在精神上没有自觉独立的女性,我们不是等别人来赞美,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搏得别人由衷的称赞。
桂汉标老师在我心中有二十多年了,但,也只是去年进入五月诗社以来,从他的文章知道,桂老师不仅仅是诗社社长,还历经十多年为文学扶贫和捐资助学奔走于红三角地区,为孩子们送去多少爱心,心中万分感佩。而今捧读老师新出版的《文学是情学》最后一辑,心里更为桂老师这份赤子的缱绻之心而感动,而流泪,老师这份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怀,是多么令人敬仰啊!
而放下书本,心里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愁,思索,我一直在农村,而且也做着自己微小的农场,像桂老师说的,要办一件事,办一个项目是多么难。我有时也厚着脸皮去问村干部,人家只说,我们规模太小,没办法帮忙,于是,只好把想法缩回。而实际我们的项目有,有人拿着。可是,经常有人对我们说,我们拿了项目,有钱。而我们是有苦说不出,向谁说呢?党的政策是多么好,总也被一些障眼法挡住了老百姓的视线。这些不说了。
为什么文学是情学,看完这本书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文以载道,古人说的,在桂汉标老师这本书中是最好的解释,我们写文章写诗,不就是抒发心中所感所想吗?而感想来自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离不开社会,纵观唐朝宋朝的文学景象,尤其唐朝是历史上最高峄,再看元代至清末,一直是不景气的现象。所以,我们写诗或别的,除了个人情感,更有大爱情感。
我才疏学浅,只写这点感受,匆匆请桂老师指教。
2016--11--16夜于江西吉安乡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