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刚开始的话题就是童年。我们一直在怀念过去小时候看过的动画,听过的老歌,玩过的游戏以及当时的一些小碎事。我们找到共鸣的最后再感概一句:真怀念那时的我们呀!互相便有惺惺相惜之感。
你以为我们都年近中年、三四十岁?不,我们才十八九岁正值青春年少。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在文章上看到的一句话:“我们是前所未有早衰的一代,18岁开始苍老,20岁开始怀旧,尽管仍在青春,‘你爱谈天我爱笑'的时光竟成了一代人的集体乡愁。”看完后不禁觉得自己怀旧惋惜的行为有点可笑,的确,我们才十八九岁,为何这么快开始“衰老”?
去影院看场青春系列电影吧,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匆匆那年》再到《左耳》。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怀念那懵懂青涩却又总有的热血的青春,这类电影会勾起大众的回忆电影情节就像是自己当年青春的一面镜子,从而引起情感共鸣。然而,这些电影的目标受众大部分却是正值青春年少的人,以致于我们过早看清青春的本质或是说我们也被带入了怀旧。打开某个播放器听首音乐吧,90后专属回忆、怀念过去时光的音乐歌单占满了首页。某个节日刷个朋友圈,发现被怀念小时候、怀念那些年的同学的推文刷屏.......我们为什么十八岁开始“衰老”?把惋惜青春的句子写满了朋友圈和QQ空间,把童年的生活时时刻刻挂在嘴边认为那才真正足以让人快乐回味的?现代传媒控制了我们的文化选择,导致我们这代人过早“衰老”,而我们却悄然不觉。
我不害怕衰老,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成长、衰老,那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最怕是悄然无息被控制了思维,明明正值青春年少心态已经像三四十岁的人或者说连三十四岁人的人都不如。如果你正值青春美好时光,好好享受你的青春吧,别在十八岁开始“衰老”。
|